你身邊有「假帶娃」的老人嗎?
前天大家在育兒群閒聊,有人表示「假帶娃」在奶奶圈日漸流行,不少孩子已經「深受其害」,不料這個觀點卻引起了很多寶媽的贊同,紛紛舉例說假帶娃的情況不少。
所謂「假帶娃」,就是指老人照顧孩子時不專心,玩手機、打麻將,心思都用在了其它方面,對孩子則是能應付就應付,說起來貌似很辛苦,其實卻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了消極影響。
比如前段時間,寧夏銀川有位奶奶,大冬天居然把3歲的孫女拴在廣場邊的圍欄上,自顧自地和其他大媽們一起跳著廣場舞,而小女孩只能在零下的氣溫里,緊貼著欄杆瑟瑟發抖,期盼著奶奶跳舞能早點結束。
與這名奶奶類似,有些老人照顧孩子時,表面上盡心盡力,但心思並不在孩子身上,自己忙著打麻將、跳廣場舞,卻隨意地讓孩子在一旁自己玩耍,對娃不管不顧,就是典型的「假帶娃」。
年輕家長在把孩子交給老人照顧時,千萬要多留心,否則最後受傷的還是孩子。
老人「假帶娃」,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與年輕人崇尚科學育兒不同,很多老人在照顧孩子時,更相信經驗之談,一旦子女提出意見,還會感到反感,認為子女「事多難伺候」。
之前看到有位寶媽發文求助,她表示婆婆剛帶娃半個月,孩子就迷上了看電視、吃各種各樣的零食,當她提出意見時,婆婆卻反駁道:「現在誰家孩子不是這樣?我當年帶孩子,都是這麼過來的。」
雖然沒有老人不疼孩子,但這樣的「假帶娃」卻著實讓人難以接受,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難免沾染上一些壞習慣,將來很難改正。
另外,有些老人「假帶娃」,還很容易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心理學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性格85-90%都是在6歲前形成的,老人帶娃不夠用心,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
比如上文中老人將小女孩拴在一旁,自己在一邊跳廣場舞,無形中會使孩子的人際交往受到局限,沒有與同齡人交流的機會,久而久之,難免使孩子性格變得內向、孤僻,並且缺乏安全感。
還有的老人「假帶娃」時,會不知節制地對孩子無原則寵愛,致使孩子養成自私自利、嬌蠻任性的性格,將來踏入社會時,很難立足。
最後,老人「假帶娃」,還可能為孩子帶來安全隱患。
有些老人辛辛苦苦大半輩子,本準備痛痛快快地享受「晚年生活」,誰成想還要幫著子女照顧孩子,本就不情不願,自然帶娃時會「三心二意」。
然而孩子們好奇心強、安全意識差,老人帶娃疏忽,很容易發生意外,不經意間為孩子帶來了安全隱患。
如何避免老人「假帶娃」?
照顧孩子不是件容易事,要想避免「假帶娃」,最好的方式自然是親力親為,選擇自己帶娃。
當然,這對很多年輕家長來說並不現實,畢竟如今生活節奏快、經濟壓力大,請老人帶娃本就是無奈之舉。
所以當發現老人「假帶娃」時,關鍵還是要通過溝通解決問題,良好的交流,才是緩和矛盾的基礎。
比如有的老人可能照顧孩子多有勞累,或者是因為一些其他問題,心中有了意見,所以才「置氣式」的假帶娃。
對此我們可以與老人理性的交流,當彼此間育兒觀念發生衝突時,儘量用辯證的思維看待問題,雙方一起為了孩子健康成長而努力,潛移默化地改變老人的育兒方式,對「科學育兒」更重視。
有些年輕人在將孩子交給老人後,還會選擇做一名撒手掌柜,對孩子的照顧、教育不管不問,老人難免心生不滿,身體上也過度勞累。
老人幫忙帶娃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年輕家長本應心懷感恩,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儘量讓老人多休息,老人身體、心態上更放鬆,照顧孩子才能更精心。
而作為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既然選擇了承擔起這份責任,就要做到盡心盡力,切忌「假帶娃」,否則不僅會破壞家庭關係,最後受傷、遭罪的只會是孩子。
老苗結語:
老人幫忙照顧孩子,本就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年輕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
如果老人「假帶娃」,一定要及時溝通,改變老人的帶娃習慣,萬一老人實在固執,確實發自內心地不願意幫忙帶娃,年輕父母還是要尊重理解,不要太強求,克服困難自己帶娃可能才是最好的選擇。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老人「假帶娃」嗎?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