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是蝦池水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又是引起水化學成分變化的一個主要因素。
調節蝦池水質在對蝦最理想的pH值範圍內,是對蝦獲得高產穩產的必要條件之一。
丨過高原因丨
養殖中後期投飼量多、二氧化碳大量消耗、排泄物增多、藻類大量繁殖、池塘內大量氨氮的積累等因素。
水體pH值過高直接影響到蝦類血液的pH值,使其發生鹼中毒,並會腐蝕鰓組織及皮膚,引起蝦大批死亡。
此外,鹼性水體中,大量的NH4會轉化成有毒的NH3。
丨調控措施丨
1、使用解毒藥物進行降解。
2、對於投飼量多、排泄物多的池塘,經常使用EM菌、光合細菌等調節水質
3、對於因藻類大量繁殖,水色過濃引起的pH值過高的池塘,使用芽孢桿菌和光合細菌組合,保持水體嫩爽。
中前期調控:在養殖全過程的前三分之二時間裡水質的各項指標一般都還比較正常。
如NH3、H2S等濃度很低,對對蝦的不良影響就很小,這時候可以放心大膽地將pH值控制在最適合對蝦生長的範圍里。
中後期調控:由於NH3、H2S的毒性與pH值的高低有密切的關係,中後期調節pH值一定要考慮全面。
假如NH3濃度很高而H2S濃度很低,此時可將pH值調到正常偏低水平,這樣可降低NH3毒性又確保不會造成對蝦生理性缺氧;
如果情況恰好相反,則可將pH值調到正常偏高水平。
總的原則是:既要保證pH值的正常,又儘可能地降低水體中NH3和H2S的毒性,這樣就會提高養殖的產量。
丨過低原因丨
1、池塘底質土壤中酸性物質含量過高,施用化學肥料例如硫酸銨、氯化銨等過多。
池中雨水積累及有機物含量過高所引起,pH值下降又是水質變壞,溶解氧低的表現。
2、池塘底部沉澱的蝦的糞便、飼料殘餌和死亡的池塘生物,在細菌作用下發生厭氧分解,產生大量有機酸可使水體pH值降低。
3、空氣中C02溶解進入養殖水體可降低其pH值。
丨調控措施丨
1、一般用生石灰調節:通常20ppm的生石灰可提高pH值0.5,大家可以酌情控制。
2、採用乳酸+菌EM菌+葡萄糖+紅糖或葡萄糖+Vc調節,各家產品成分各有不同,用量參考使用說明。
3、如池底腐敗物沉積多,有條件的蝦塘要首先排污換水(換水20~30厘米);然後下底改劑;第三步消毒三天後下生物製劑(異養型)。
換水時請注意水源的安全,及進水前的過濾消毒。
4、底質含有二硫化鐵,經常有「鐵鏽水」浸出的蝦塘,要使用中和酸性和降解金屬離子的底質改良劑。
潑灑氫氧化鈉或小蘇打進行調節,情況各有不同,用量酌情控制。
5、增氧:配合增氧機和增氧物質的使用,增加塘口溶解氧,控制還原型物質的生成,保障對蝦安全。
6、暴雨前,可先適量潑灑生灰,預防pH值因大雨驟降。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