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文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歷史長河的流淌中,文字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我們國家近代歷史中,曾有個大的事件對我們國家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那就是民國初期的新文化的運動。
新文化運動影響了幾千年的封建禮教,很多人受到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開始了自己不一樣的人生,在新文化運動的產生,也讓西方文化因此時機傳到了中國,人們在審視自己國家的文化時,也對西方文化有了最初的認識。
在西方文化中,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西方人在文學巨著以及其他的理論道德中,他們有自己的特點,男性與女性分別開來,用不同的字來表達,而在當時的中國,在我們國家的文學作品裡,無論是男女,統一是用「他」來表示。
在我們今天看來,一本小說或是一篇文章,如果整篇都人們都是以他來表述,想必很多人便沒有再讀下去的慾望,而對於當時而言,此事雖然不大,卻也是不小,有人因此便對我們國家傳統的文字表述產生了自己的奇思妙想。
劉半農,知名的國學大師,北京大學教授,漢語言文學家,當時,他聽到這些爭論時,便有了自己的想法,經過一段時期的巧妙沉思,劉半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提出,用」她「字來代表女性,而在當時的文學界,有人提出用「伊」,到了劉半農,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此事登報後,立刻引起了全國大範圍的震動,很多人站在歷史的制高點,對劉半農進行攻擊,她們大多都是舊時代的女性, 她們認為,劉半農提出的「她」是對女性的不尊重,看不起,因而,很多鋪天蓋地的罵聲便傳了出來。
劉半農的想法是很好的,而他也樂於推廣自己的觀點,為此,他創作了一首至今人們耳熟能詳的詩《教我如何不想她》此詩發表以後,廣為傳頌,這也從另一個方面推動了「她」字的運用。
劉半農因為支持「她」字,被諸多女性罵了三年,但是他始終認為自己是對的,因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也認為劉半農的觀點十分正確,因此,1933年,當時的政府將「她」字正式的收錄到中國的漢字中,從此,她,也就是成為了女性的代名詞。
時隔百年,直到今天,「她」字已經是被我們廣泛應用,在很多文學作品中,人們對男女性的分別,也就在於這個稱呼,雖然改了一字,卻是影響十分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thAbXAB3uTiws8KR6M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