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捂秋凍」,老人說「孩子穿少了」,到底穿多少才合適

2019-10-12   媽咪參考

「本文由媽咪參考原創,感謝支持,歡迎轉發分享」

最近天氣驟涼,大家出門都增添了衣物。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受涼生病,給孩子的衣服家加厚了不少。

但其實很多家長尤其是家裡的老人,給孩子添加衣物多少並不科學,造成孩子沒因受涼生病,反倒捂出熱症來

也有一些家長信奉「春捂秋凍」,因此並未給孩子過多添加衣物,結果家裡的老人看不下去了:「怎麼當媽的,天兒冷不知道給孩子多添些衣物!你瞧瞧,娃的手都是涼的。」

寶寶增添衣物,霸道主觀意識

因黃曉明帶火的這句話「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句話非常經典,用來形容生活中一些霸道的愛最合適不過。

在孩子增添衣物時,很多家長都會「關心則亂」的,給孩子亂填衣物。尤其是當摸孩子的四肢發現寶寶的手腳有些涼,便認為寶寶的衣服穿少了,不夠保暖,於是就一件一件的加衣服。

但科學證明,這種估量孩子保暖情況的方法並不合理,而且老人、成人與孩子的新陳代謝不同,孩子的新陳代謝要快一些,尤其是老年人的新陳代謝比較慢,當他們覺得冷的時候,寶寶們並不一定也覺得冷,因此亂加衣服,反而容易引起寶寶生病。

孩子的新陳代謝非常旺盛,孩子在學校活動時運動量大很容易出汗,若不及時清潔,消汗,很容易使皮膚感染,出現毛囊炎、濕疹等皮膚病症

而且孩子穿得過多很容易患上「捂熱綜合徵」,這類病就是因為寶寶穿著太過嚴實,導致體溫過高,出現的抽出、脫水、昏迷等症狀,嚴重時危機孩子性命。

若寶寶可以給予反饋,家長可以聽一聽孩子的意見,問問孩子是否覺得冷或熱。

那麼,剛剛過了寒露,氣溫驟降,到底如何科學的給孩子增添衣物呢?

無法交流的寶寶,可以通過這個方法判斷冷熱

因為寶寶的心臟搏動並不強烈,體內的血液循環系統不如成人,尤其是末梢血液循環相對較差,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家長摸孩子的手總是涼的的原因,但這是正常現象,家長切不可因為寶寶手腳涼就誤認為孩子保溫措施不到位。

醫生叮囑,想要判斷寶寶體溫是否下降,可以通過觸摸孩子的頸背部位來判斷。若寶寶的頸背部溫度溫熱,就證明寶寶並不冷,衣服厚度合適,無需再添加衣物。

一般情況下,寶寶穿衣建議

0-1歲寶寶

剛出生的寶寶雖然身體各項機能還有待完善,體溫調節系統不夠完善,抵抗力也比較低,但也不需要擔心寶寶穿得單薄會著涼。

建議,寶寶穿衣厚度比大人多一件薄衣或薄被即可,平時通過觸摸寶寶背部體溫來判斷衣物增減。

1-3歲寶寶

這一年齡段的寶寶開始學會攀爬走路,活動量加大,衣服厚度一大人一致即可。但不同孩子運動也存在個體差異,家長孩子通過觸摸頸背來判斷孩子體溫。

3-14歲孩子

孩子都3歲以後,已經形成自我意識,語言表達也逐漸完善,在體溫冷、熱的判斷上也有了自己的感知能力,可以準確的表達出自己是冷是熱,需要添衣還是減衣。

這一階段家長可以逐漸放手,讓孩子自己決定衣服的增減

媽咪嘮叨:

現在很多家長開始崇尚科學育兒,如孩子發燒時,基本沒有家長再使用厚被子「捂汗」的方式要進行退燒,採用物理降溫。

在孩子穿衣服的問題上,一些家長還是比較理智和常識的,但一些老人還是比較堅信自己的觀念,讓孩子多穿些,總比穿少了好,孩子身體弱哪有能力抗寒。

可事實證明,很多孩子因為被要求穿著過厚,更易出汗著涼,出現熱傷風等病症。

對孩子真正的愛並不是「霸愛」,而是要相信孩子自己也可以照顧好自己,這樣孩子在離開家人時,才有能力自我生活。


媽咪參考,用科學的育兒經驗,給你絕對的乾貨分享,用專業知識為孕媽和寶寶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