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新論(修訂版)
作者:陳鼓應
叢書:道家研究書系
出版時間:2008年5月
重印時間:2023年5月
ISBN:9787100057622
內容簡介
本書融匯了陳鼓應先生研究老莊思想數十年的成果精華。書中系統闡釋了對老莊思想獨特地位的認識,認為道家思想是中國古典哲學的主幹;老莊思想深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成為中國文化深層結構的代表。作為生活方式和哲學理論,老莊思想都已成為獨特的人類公共文化資產。
作者簡介
陳鼓應,享譽國際的道家文化學者。1935年出生於福建長汀,1956—1963年先後就讀於台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師從著名哲學家方東美、殷海光。兩度執教於台灣大學和北京大學,曾任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現為《道家文化研究》學刊主編。著作有《老子註譯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悲劇哲學家尼采》《莊子思想散步》《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道家易學建構》《道家人文精神》《莊子人性論》等十餘部。
目 錄
北京商務修訂重排版序
上海古籍版序
香港中華書局版序
第一部分 老子文集
一、老子其人其書
引言
老學先於孔學——先秦學術發展順序倒置之檢討
老子與孔子思想比較研究
論《老子》晚出說在考證方法上常見的謬誤一一兼論《列子》非偽書
《墨子》與《老子》思想上的聯繫——老子早出說新證
二、戰國楚簡《老子》及道家古佚書
引言
從郭店簡本看《老子》尚仁及守中思想
郭店簡本《老子》所呈現的重要哲學問題——由改寫哲學史的觀點談起
楚簡<太一生水>之宇宙生成論——兼論《性自命出》之尚情說
楚簡<恆先>之宇宙談化論及異性復分說
三、老子論述
引言
老子哲學系統的形成
老子的有無、動靜及體用觀
老子與先秦道家各流派
第二部分 莊子文集
一、莊子內篇詮釋
引言
<逍遙遊>:開放心靈與價值重估
<齊物論>:平等精神與破除自我中心的格局
<養生主>:精神生命的闡揚
<人間世>:知識分子的悲劇意識及其隔離的智慧
<德充符>:理想人物的審美心胸及宇宙精神
<大宗師>:「天人合一」的境界及「死生一如」觀
<應帝王>:無治主義
二、莊子外篇解說
引言
<駢拇>:任情率性
<馬蹄>:至德之世的憧憬
<胠篋>:竊國者侯
<在宥>:安情適性
<天地>:象罔得玄珠
<天道>:言外之意
<天運>: 禮儀法度應時而變
<刻意>:精神四達併流
<繕性>:知恬交養
<秋水>:海河對話
<至樂>:魯侯養鳥
<達生>:藝術心境
<山木>:審時處和
<田子方>:至美至樂
<知北游>:道不離物
三、莊子雜篇發微
引言
<庚桑楚>:「性者生之質」
<徐無鬼>:流人思親
<則陽>:「萬物殊理道不私」
<外物>:得意忘言
<寓言>:三言的意涵
<讓王>:「道之真以治身」
<盜跖>:「以利惑其真而強反其情性」之批判
<說劍>:匡諸侯、安四鄰
<漁父>:「真者精誠之至」
<列禦寇>:「以必不必」
<天下>:「內聖外王之道」
四、論說《莊子》
引言
莊子論道——兼論莊、老道論之異同
莊子認識系統的特色
莊子的悲劇意識和自由精神
關於莊子研究的幾個觀點——序劉笑敢博士《莊子哲學及其演變》
附錄一 尼采哲學與莊子哲學的比較研究…
附錄二 先秦諸子引用《老子》重要概念舉例
陳鼓應:與商務以書結緣
國學經典5種 | 陳鼓應道典詮釋書系
國學經典推薦 | 陳鼓應道典詮釋書系
白岩松對話陳鼓應:老莊思想乃中國哲學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