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發明自己,年輕人的新答案|單向空間 x V-Land甬江天地快閃

2023-09-21     單向街書店

原標題:重新發明自己,年輕人的新答案|單向空間 x V-Land甬江天地快閃

㊟V-Land甬江天地現場,快閃預告裝置

閱讀和寫作需要通過練習來提高,就像其他事情一樣。如果沒有年輕的讀者和作家,那麼很快就不會有年長的讀者和作家了。/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劇烈變動之後,年輕一代陷於普遍的迷茫和倦怠。舊式的思想不再適用於當下,工作、生活、情感、家庭等人生命題都被更新,當行動與實踐都面臨困難,我們需要新的解釋和答案。

生活的真相是什麼?未來在哪裡?什麼才是值得追求的價值?年輕一代需要用自己的思想、情感、記憶和生命體驗,重新發明自我——十八歲的單向在今年夏天發起單向青年節,試圖給出答案。

這個 9 月,我們再度探尋青年精神,單向空間首次抵達寧波,以「重新發明自己」為題,聯合 V-Land甬江天地共創快閃:

以一場青年論壇為始,許知遠《梁啟超 : 亡命(1898—1903)》新書沙龍寧波站進入 V-Land甬江天地的「求精學堂」,這裡曾是思潮煥發之所——中國精神之父梁啟超與寧波人的精神江岸產生劃時空的交集,探討青年和他們的時代;

還有一場展覽,在廢墟上重建的宅子,時間是原材料之一,我們邀請青年詩人隔花人共同發起「在時間中讀取·閱讀裝置展」,在詩歌和萬物中讀懂自己;

離不開一份書單,由寧波這個港口城市的青年出發,我們彙集「向東是大海」「新時代情感觀察」「沒有形狀的生活」「到未來去」等 8 個維度列出「單向榜單·甬江青年書單」,試圖在書籍中重新找尋精神坐標。

*以下為「甬江青年書單」部分展示,歡迎來現場解鎖完整書單及圖書盲盒。

沒有形狀的生活

「她現在逐漸看出,那個逐漸逼近的未來世界的奇特之處與可怕之處,就在於,她並不能融入其間。」

《逃離》

作者: [加] 艾麗絲·門羅

譯者: 李文俊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新經典文化

出版年: 2016-10-1

一個成長於加拿大農村的女孩,她大概沒有錢,母親正病著或早已去世;她的父親可能是一名教師,第二段婚姻也充滿問題;而這個女孩,她正在打算儘快逃離家鄉和現有的生活。

《逃離》中的 8 個短篇中,有著互相流通的暗涌——伴隨女性的孤獨感、努力掙脫的傳統束縛、以及錯位的分離與回歸。卡拉和朱麗葉們總是渴望另一種生活,於是她們用自身選擇去考驗命運,直到命運帶來另一種意想不到的後果。

門羅常在故事中植入危險和慾望的線索,然後緩慢地揭示真相。而神話的意象貫穿始終:一隻被獻祭的羊、夜空中的星座、哀悼女兒失蹤的母親、致命的海上風暴……

所有這些都只為了弄清一個問題,人們所在何處,以及與誰一起找到生活的歸屬。而故事的中段總是如此:一切遭受的混亂和痛苦,都僅僅是因為她們想在生存中保留一個完整且獨立的人格。

「事物的複雜性似乎是無窮無盡的,」門羅在一次採訪中吐露:「我的意思是,沒有什麼是容易的,沒有什麼是簡單的。」

我們都是同時代的人

「活下去的訣竅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

《漫長的餘生》

作者: 羅新

出版社: 北京日報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國

出版年: 2022-7

王鍾兒,一個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女人。她是北魏皇宮裡掙扎求生的宮女——30 歲時死了丈夫被掠入宮,躲過一次次權勢傾軋、「子貴母死」的殘酷制度;她在「主人」身死後出家為尼,卻因為先後撫育了兩代皇帝,又幸運地得以在高齡善終。

如果沒有那塊 100 年前出土的石碑,王鍾兒的漫長一生也將和石刻畫作上的其他宮女一般,成為歷史中一粒無名無姓的塵土。

墓誌文僅有的 649 字,就是《漫長的餘生》一書的來由。書的副標題為「一個宮女和她的時代」,儘管歷史在多數時候都是帝王將相的幕布,但王鍾兒的視角無疑幫我們目睹了一場權力邊緣的幻夢,站在當下,卻得以窺視千年前的漩渦。

作為封建王朝中的小人物,王鍾兒在入宮前享有過短暫的平靜。「王鍾兒嫁到楊家,之後在汝水盤旋的懸瓠城過了兩年平靜的婚後生活,肯定秋天吃到了本地特產的那種板栗。」書中開篇的描寫,讓距今千年的古代女子也有了真實平常的血肉。

去公園與野外

「我們生活在四季的正常運行之中——這寒冷並不是晴天霹靂,不是莫名天災,不是不知盡頭的黑暗。它是這個行星的命運,是萬物已然接受的規則。」

《怎樣觀察一棵樹》

作者: [美] 南茜·羅斯·胡格 / 羅伯特·盧埃林

譯者: 阿黛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 2016-9

「據說春天在美國的進度是平均每天北上約 15 英里,每天攀高約 100 英尺。」《怎樣觀察一棵樹》的作者和攝影師同樣居住在美國維吉尼亞州,每年作者都要花上小半個月,才能趕上另一位看到的季節景象。

這是一本結合了大量插圖的科普書籍,裡頭不大能看到大篇幅的植物術語,倒是有多處文學家的箴言穿插其間。

喬治·歐威爾:「你需要不斷地努力,才能看到自己眼前的事物。」

馬塞爾・普魯斯特:「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追求新的景象,而在於換一種新的眼光。」

圍繞著樹木和多維的精細圖片,書中還給出了大量的自然知識與觀察指南:

觀察一棵樹的方式是「朝下看」,在地面尋找樹木的落花、果實等棄物;

一直留在樹上,直到被大風吹落或被春天的新葉擠掉的老葉有一個名字,叫凋存葉;

銀杏科的成員曾經有著豐富的種類並且分布廣泛,它們見證了恐龍的出現和消亡……

「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比不上觀察。」

「去觀察」這件事,有時或許比真正觀察到某物要更有趣、也更難得。在種種天氣災害的新聞播報中,走到戶外重新愛上自然的真與美,不失為一種解除危機感的有效方法。

新時代情感觀察

「她突然覺得自己明白了他們的問題:他們太有禮貌,太拘謹,太膽怯,他們踮著腳尖繞著對方走,嘀咕著,竊竊私語,推遲著,同意著。」

《年輕的心在哭泣》

作者: [美] 理察·耶茨

譯者: 陳新宇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20-2

理察·耶茨擅長描寫糟糕的夫妻。悲傷酸澀的婚姻、住在郊外的家庭、被腐蝕的年輕希望……他的書里總對焦慮的情感投向最敏銳的洞察,令人沮喪但又難以放下。

《年輕的心在哭泣》是耶茨人生中倒數第二本書,開頭部分會讓人想到另一個版本的《革命之路》:年輕的夫婦以相愛展開他們的婚姻,隨後情感停滯、充斥著各人虛妄的幻想;他們開始在社交場合中體會失敗,回到家中又要面對無止境的孤獨。

《年輕的心在哭泣》中額外討論了在追求藝術過程中的痛苦,妻子露西生來擁有錢財,對演繹、寫作和繪畫等領域都抱有熱情但才華有限;擁有敏感自尊心的丈夫麥可曾有過一些好作品,但難以複製過去的成功。這對夫妻用半生追逐著藝術,卻無法理解同樣嚮往藝術的對方。

二人在故事的三分之一處就已經離婚,各自都沒有迎來什麼激動人心的際遇,反而累積了多年的失望。

作家在結尾處為他們安排了一次會面——「去他媽的藝術,」她說。「我是說真的,麥可。去他媽的藝術,好嗎?難道不可笑嗎?我們一生都在追求它,渴望接近任何一個看似懂得它的人,仿佛那會有幫助;從來不會停下來想想也許它根本就超出了我們的理解範圍——甚至它或許根本就不存在,也許這對你來說是個有趣的命題:如果它不存在呢?」

向東是大海

「在那趟前往昨天的飛行中,埃爾哈特消失在了即將到達日期變更線的時候。大海沉默。」

《島嶼書》

作者: [德] 朱迪絲·莎蘭斯基

譯者: 晏文玲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出版年: 2019-9

「天堂是島,地獄也是。」

莎蘭斯基在《島嶼書》里寫了 50 個世界邊緣的島嶼,卻不是一部旅行指南或真正意義上的遊記。書的德語原名叫「偏遠島嶼地圖集」,副標題寫著「我從未去過、也永遠不會去的五十個島嶼」。

在全景地圖的年代,這樣的一本島嶼書似乎有點不合時宜。作家用文學穿透了空間和歷史,講述了發生在這些遠離文明的島嶼上的故事。

有些小島的名字比較熟悉,比如復活節島或聖誕島;剩下的島嶼,那些地圖上的不知名斑點,則可以通過沙蘭斯基的展示,去得知它們的坐標、面積、人口和歷史數據。

她為每座島配上的一段簡短文字,是整本書的真正精髓所在:上世紀初,熊島在一個夏季迎來了它的訪客,同時到來的有一位鳥類保護者、四位動物標本製作師和持槍人;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一處失落環礁,正陷入氣候變化帶來的如同「世界末日」般的洪水;還有一個叫巴納巴的島,那裡的原住民通常不會埋葬死者,而是將屍體掛在小屋前,直到腐爛……

這樣一本「反旅行」的書未必能真正把人帶到遠方,但在閱讀它所了解的諸多不尋常事物,正是不斷催促旅人出發的原因。

世界的水手

「我愈加感覺到旅行就像一種時空的延宕,一種美妙的拖延症,在有限的日子裡,我們偽裝成另外一個自己,或許是一個更好的自己,或許只是一個不同的自己,而拖延著重新做真正自己的時間。」

《東京八平米》

作者: [日]吉井忍

出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出品方: 理想國

出版年: 2023-1

作家吉井忍在四十多歲時回到東京,搬進一間只有四疊半的傳統小公寓(約為 8 平方米)。「沒必要為了東京的房子付那麼多房租。」這間屋子距離新宿不遠,租金不過 2000 人民幣。

都市人的生活恰如孤島,她順著自己的喜好去扮演都市的水手——搬去心儀的街區,把狹小的家作為港口,從這裡出發,去擴展更豐富的生活。

步行距離以內的便利店、健身房、公共浴室和投幣式洗衣房,都是家的延伸。吉井忍在東京的各個角落穿行,看展、逛小店,偶爾也去獨立影院看通宵電影。她積極地探索附近,也和其他陌生的都市人慢慢建立起聯繫,觀察真實的東京世情。

她遇見過蕎麥麵店的中國老闆娘、獨立經營咖啡店的老先生;還有些人連名字都沒留下,與吉井忍的相識只基於某個時間地點中的偶遇。比如洗衣房裡和她有過短暫交流的,一位從婚姻中出逃、一個人展開生活的阿姨。

「那是一種開放性的關係。這些不經意的場合中你都能找到氣味相投的人,這種經驗自然讓你和眼前的世界建立信賴感。」

把自己作為方法

「描述一團熊熊燃燒的火或者平原上的一棵樹,我們必須留駐在火焰或者樹前面,直到它們對我們而言不再與其他任何樹或火焰相像。」

《存在主義咖啡館》

作者: [英] 莎拉·貝克韋爾

譯者: 沈敏一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未讀·思想家 / 未讀

出版年: 2017-12-1

1946 年,巴黎那些熱愛爵士樂的存在主義者會離開咖啡館前往酒吧。那裡會接納任何符合條件的人,「特別是當他們腋下夾著一本書的話。」

而更早的 30 年代,三位朋友正坐在蒙帕納斯大道上的煤氣燈酒吧里,喝著杏子雞尾酒、閒聊八卦。其中一個叫雷蒙·阿隆的年輕哲學家,正在向薩特和波伏娃盛讚一種他在德國發現的新鮮哲學——現象學。「你看,」他說,「如果你是一個現象學家,你可以談論這杯雞尾酒,然後從中研究出哲學來!」

那一年波伏娃 25 歲,她的男朋友薩特 27 歲,臉色蒼白——陶醉於將哲學與正常的、生活的經驗結合起來。《存在主義咖啡館》的作者貝克韋爾說,這場交流是現代存在主義的誕生。她不光歌頌了存在主義者們,還有批評家、傳記作者及哲學本身。

貝克韋爾是前倫敦圖書館長,這大概為她提供了驚人的考據能力;這本書以「人物名單」結束,一共出現了 79 個名字。與其說這是一部哲學書籍,不如解釋為一本展示哲學家生活與思考的傳記。它展示了哲學家與哲學的迷人之處,又通過他們的軼事與對哲學的清晰思考,將這些偉大人物的感性與博學同步刻畫。

當被人問到「以存在主義的方式思考時會發生什麼」時。貝克韋爾簡單地解釋道:「存在主義者關心的是個體的、具體的人類存在」,而個體的存在就是「我在每時每刻選擇如何塑造自己」。

到未來去

「古往今來,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人們彼此陪伴,共同生活,愛著彼此,恨著彼此,卻全都是基於一個錯誤的假設。」

《未來學大會》

作者: [波] 斯坦尼斯瓦夫·萊姆

譯者: 許東華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21-8

「對未來的瘋狂夢想再也無法與現實相提並論。」這是 90 年代的萊姆逐漸放棄科幻小說創作的理由。在之前的作品中,他曾預言過網際網路、搜尋引擎、虛擬現實和 3D 列印的出現,直言人類將遭遇人工智慧和信息爆炸的挑戰。

《未來學大會》一書寫於 70 年代,當主人公伊揚·蒂赫被派往參加第八屆大會時,他也許想不到此後的經歷會是一場偽裝成未來的幻覺。

國際局面不穩定、以及地球人口過剩等議題,都不是這場大會上的真正危機;在一場騷亂里,他意外地吸入了藥物,在一場漫長的幻覺中,他經歷了大腦移植、槍斃和人體冷凍;衰老成為犯罪;機器人在街頭鞭打人類、維護秩序;包括他在內的所有人都在服用藥物,只憑精神存在於極度繁榮的幻象里。

書中最後給了他一個類似《黑客帝國》紅藍藥丸的選擇:是選擇生活在美麗的幻覺中,還是醒來面對冰冷殘酷的現實?

「這年頭,太空航行只不過是逃避地球上各種問題的手段。換句話說,你飛往群星的時候,暗地裡會希望在你離開的這段時間裡,地球上最壞的事情已經發生並且結束了。」

㊟V-Land甬江天地現場,快閃預告裝置

重新發明自己

單向空間 x V-Land甬江天地快閃

時間:9 月 26 日 - 10 月 27 日

地點:V-Land甬江天地

(浙江寧波鄞州區北二路 V-Land甬江天地濱岸超集生活館)

詩歌、書籍、當代青年以日常中的創造為船舵,在本次「重新發明自己」單向空間 x V-Land甬江天地快閃,我們一邊捍衛正常、鬆弛與年輕的權利,一邊繼續輸出理性與開放的精神氧氣,以冷靜的省思和熱烈的狂歡,奪回火焰般的日常生活。

⻘年論壇

反脆弱:梁啟超的自我更新

許知遠新書分享會《梁啟超 : 亡命(1898—1903)》寧波站

嘉賓:許知遠

主持:張馨予

時間:9 ⽉ 26 ⽇ 19:00-21:00

掃碼報名

快閃展覽

「在時間中讀取」

閱讀裝置展

藝術家:隔花人

展期:9 月 28 日-10 月 27 日

在廢墟上重建的宅子裡,做一個詩歌展,我們在讀取中重新發明自己。那會是什麼樣的?懸掛在半空的詩歌、夢境里無處不在的鏡子、無數張重來的廢稿、那麼多張臉,都是湧現出的我。

㊟V-Land甬江天地現場,快閃預告裝置

*展覽藝術家

隔花人,⻘年詩⼈,認為詩歌不在書桌前,⽽是在日常⽣活中;詩歌不必高高在上,而是人人隨處可⻅。她希望通過一首首「輕盈又壓秤」的小詩,喚醒大家發現身邊的詩意角落。

2020 年開始,隔花⼈在⼩紅書上寫詩,並在社交媒體上掀起「即興寫詩」「帶著詩歌上街去」的新浪潮。2023 年出版首部詩集《星期六晚我們去散步吧》,共收錄了136 首溫暖治癒詩歌。她擅⻓將自然萬物的暗語,翻譯為屬於每個人的詩歌。

*主辦方

V-Land甬江天地,立足於甬江東岸板塊,無縫連結東部新城及高新區,錨定寧波向東的「坐標中心」,共融大東部全新格局,讓寧波邁入大甬江時代。

作為甬江會客廳,V-Land甬江天地打造了一個溶解藝術人文的超集水岸,成為一個融合「公園+精神+聚場」場景的新物種。

同時 V-Land甬江天地為了填補寧波商業空白,將打造一個主理人品牌綜合體和垂直類文化聚合地,將此處變成寧波最接近未來消費的城市全新商業文化場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eaec94ae6f92e9091099f0077884c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