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名「平」,字「原」,戰國的楚臣和詩人,出生地在楚國丹陽(今湖北)。
屈原是屈瑕(楚武王熊通之子)的子孫,和楚懷王是同姓,是楚國王室的後裔。
屈原如其名,是真的「屈」。從被楚懷王捧在手心到被拋棄,前後被流放兩次,他和楚懷王熊槐,本是世人看好的「黃金拍檔」,可誰也沒想到,楚懷王對屈原,說不要就不要了。
圖片來自網絡
外交口才了得的屈原,突然失去楚懷王的寵愛,他也想不通,懷哥為何就變了?
從主張「聯齊抗秦」到促成齊楚聯盟,在楚地實行變法,一直都很專一,一心一意地輔佐懷哥治國。
作為背後的功臣,讓懷哥在諸侯國面前大秀威風,難道不是國之棟樑?可懷哥卻再也聽不進他的真心話,屈原真的想不通。
圖片來自網絡
再融洽的關係,也有變味的一天。屈原得罪了權貴,威脅到了那些人的利益。
楚國有個佞臣,叫上官大夫,他經常給楚懷王獻讒言,汙衊屈原,使楚懷王疏遠了屈原,任用大批佞臣,還因此葬送了性命和楚國的基業。
楚懷王曾受張儀欺騙,自斷齊楚盟約,將楚置於孤立之境,其間楚臣陳軫也力勸過他,最後在「丹陽、藍田」吃了敗仗,損失慘重,後來又被自己的外甥秦昭王贏稷的一封信,誘到了秦楚邊境武關,最終被困秦國而死。
後期的楚懷王,所乾的每件事,似乎都不經過大腦思考,每個決定都這般衝動,糊塗啊,往好的說真性情,往差的說是敗家子,忠奸不識,濫用佞臣,將大好的楚業毀於一旦。可不可惜?當然可惜!
圖片來自網絡
自從楚懷王疏遠了屈原,屈原就被流放到了湖北漢水,這一棄用就是整整三年。
而三年時間,足足改變一個國家。空懷一身抱負的屈原,思念著遠方的朝堂,滿腹的愁腸,都抒發在了他的那些詩賦中,而第二次流放,他的處境更是令人為他嘆息。
楚懷王聽進子蘭(楚懷王的幼子)及楚臣靳(jìn)尚的讒言,再次將屈原流放,這次,楚懷王是永遠不想看到屈原了,他把屈原流放到更遠、更荒涼的地方:江南。
作者其他文章
「三寸不爛之舌」的張儀,曾因「和氏璧」被人打過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