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行車廢胎做成包包,「游隙UOOSEE」希望做酷且實用的品牌|早期項目

2024-05-23     36氪

自行車廢胎除了被扔掉,還能有不同的命運嗎?

成立於2022年6月的「游隙UOOSEE」是一家可持續時尚品牌,首創用廢棄自行車內胎作原料,打造耐磨防水且潮酷的包包。游隙提倡「遊戲人生」的精神,希望用戶「大膽做生活中的玩家」。2024年4月,其單品「哈哈包」進入小紅書戶外運動品類的月度TOP3。

「游隙」第一款輪胎包

創始人Anita是一位90後連續創業者,此前經營一家品牌全案公司,服務過某些細分領域的頭部品牌。2019年到2021年,她嘗試以品牌入股的方式參與一些項目,但常常面臨話語權不足、品牌價值不被重視的境況,「實際上是在賭創始人。」最終,Anita決定全盤撤出,自己做一個品牌。

在所有消費品牌里,Anita最喜歡的是「Patagonia」——這個美國戶外品牌長期踐行可持續理念,並在2022年9月宣布將公司捐給一家慈善信託機構,盈餘利潤將用於應對氣候變化。從它還極其小眾時起,Anita就在內心崇拜和信仰著這個品牌,「為什麼不做一個與環保相關的品牌?」

塑料瓶、壞掉的籃球皮等等,團隊嘗試了很多選擇,要麼太平庸,要麼存在硬性問題。最終在一場頭腦風暴中,他們將目光瞄準了自行車廢胎。

寬4厘米的廢胎,如何變成平整的包?

相比如今常被提起的一些可持續型商業敘事,自行車廢胎的再利用是片「無人之地」,游隙團隊經歷了真正從0到1的探索。

第一款產品是一隻小小的郵差包。設計圖確定後首先面臨的卡點,是驗證這個天馬行空的想法是否成立。

中國的包袋產業鏈集中分布於廣東和江浙一帶。團隊跑了不少工廠,最終只有兩家願意做配合測試,原因是覺得「一群90後做的這個事兒還挺有意思。」但最難的技術性問題得先解決——廢胎剪開之後表面呈波浪形,完全不平,怎麼做成包身?

跨界基因帶來了靈感,他們想到其它領域處理橡膠的思路或許有借鑑意義。於是跑了幾個非手袋的工廠,用廢舊材料簡單驗證一番,輪胎皮包材反而成功創造出來了,「游隙」也已就此申請技術專利和外觀專利。

一條廢胎的寬度大約是4厘米,不可能通過一整塊材料做出完整包身,必須要手工一條條拼接,游隙的0號產品便是在280多道工序全手工製作中完成的。拿到這隻包包時,Anita自己也被打動,「那種拼縫感散發出的味道很獨特,特別美。」

初步驗證可行性後,第二個卡點隨之而來。生產大貨需要的大批原料從哪「變」出來?

300個包需要1300條廢胎,打樣到生產大貨的時間最多只有兩周。團隊給不少輪胎回收廠打去電話,得到的回覆都是「聞所未聞」。回收廠一般是直接到4S店收汽車輪胎,按噸買賣,用以修跑道等等。相較之下,自行車胎的回收價值太低,分布還極其分散,走街串巷的回收成本也高。

這群年輕人只能自己行動,用最笨拙的方式——騎著共享單車一家家問,自行車修理店原先只將廢胎作為垃圾扔掉,有人來回收對他們來說是樂見的。兩周之後,團隊數出了1300多條廢胎,交到工廠。

「游隙」包袋製作過程

在2022年底,游隙團隊拿到了第一批產品,良品率並不算高,但數量少、定位獨特,還是在沒有推廣的情況下賣了出去。

2023年,游隙逐漸走出「實驗性階段」,產品生產趨於穩定,廢胎收集也形成了成熟模式。開始拓展更多產品後,他們還是有許多細節問題要時時思考。譬如純黑色的包是酷的,但做大的話氣質會太偏商務,於是廢胎皮加上一塊彩色的環保防雨布,就構成了一款更年輕的大背包。Anita自己就是目標人群的類型,「做出來的產品很容易有這種體感和直覺。」

值得一提的是,每條回收的廢棄內胎都不一樣,不同的編號成了每個包的「胎記」。如同游隙在產品描述里說的,「如果你喜歡開盲盒,那麼我們就隨機給你發放一個光陰的故事。」

每個包都有不同胎記

可持續與不平庸、運動與通勤

Anita不希望游隙最終變成一個販賣可持續概念的品牌,要真正立住,「不平庸」的產品才是根本。

經歷一年多時間,游隙的SKU日漸豐富,每款產品都有實用的功能和有趣的名字。

「哈哈」包的開口處是個微笑的弧度,完整解構了自行車內胎的一整段,正面廢胎防水,背面用防雨布撞色,做到亮眼且不怕雨淋。郵差包叫「雙面角色」,A面是簡約的純黑色,拉開拉鏈後可翻面使用,B面以自然和動物為靈感元素,是更具鮮活感的亮色設計。空間較大的雙肩包被取名為「裝」,可以放網球拍羽毛球拍各種道具,很像遊戲世界裡的Loading,加載各種玩遊戲的裝備。有抽繩的水桶包則是「抽風」,上班抽風、下班兜風,遊戲人生。

「哈哈」單肩輪胎包(左),「抽風」單肩輪胎包(右)

在設計上,Anita希望將極簡、實用的理念深植其中。比如「裝」這款包的織帶和卡扣,不單承擔設計感的作用,還要有使用意義:織帶的長度經過測試,能剛好卡住一個瑜伽墊或滑板,而底部設置一個口袋,配合卡扣可用來收納網球拍。

「裝」雙肩包

相比包包,配飾的損耗率和重複購買率更高,也是游隙希望去延展的方向,目前已相繼推出回收胎眼鏡掛「外掛」、戶外帽「帽險」、廢胎T恤、車鎖型咖啡杯等周邊產品。

Anita對36氪說,創業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每個動作都發揮品牌的想像力,但整體的鏈條和節奏上要理性思考。」

比如,在聚焦的場景上,團隊希望兼顧輕運動與通勤,以此來做到更實用,但也清楚廢胎的材質特徵——防雨、耐磨,但自重確實不占優勢。因此,游隙暫時不會將產品做到競技類戶外項目比如越野跑這樣要求輕量材料的場景里。但團隊也在研究戶外背負系統,希望將雙肩包的重量控制在一公斤,在戶外日漸成為風潮的趨勢下,這意味著更高的天花板。

對於渠道、節奏,Anita也有自己的思考。目前,游隙的渠道覆蓋小紅書、淘寶,在上海、深圳等地也有買手店咖啡集合店等合作店鋪,2024年還是會主要依託小紅書生態做轉化。

Anita告訴36氪,今年的任務是跑到一定規模量級,同時把售後體驗優化起來。2024年7月,會在上海淮海中路開出首家旗艦店——游隙「投胎Reload」概念店,這家店既有用輪胎交朋友的回收郵筒,也有對老用戶開放的輪胎包養護服務,更有意思的是會有全新的DIY體驗。2025年將在用戶占比5%以上的城市落點「修包處」,與當地的品牌自行車店開展合作,補胎的方式可以補包,讓每個戰損包也可以繼續用很久。

2023年被Anita定義為「跨界學習產品的1年」,從供應鏈到產品都踩了不少坑後,但也得到了圓滿的結果。如今,從拉鏈到卡扣到彩繩,所有配件都由游隙團隊提供給工廠,確保品質和性能。

據介紹,2023年11月,游隙已經走向正向盈利。上海、北京、江浙、成都、廣深的用戶最多,從標籤來看,網球人群、衝浪人群、創意產業白領以及始祖鳥的用戶群體等,共同構成了游隙的基本盤。

游隙≠輪胎包,游隙=遊戲精神

「游隙」這個名字的誕生沒有經過太多的決策過程。

在決定做一個品牌時,Anita腦海中想到了童年的畫面——「在大樹下玩遊戲,陽光遊走於樹葉的縫隙灑落下來,我們就在樹影斑駁下跳皮筋。那些畫面很美、很純粹、很乾凈。」後來在宣傳與運動相關的畫面時,游隙也不希望更激烈、更拼搏,而是想傳遞不必一定在乎輸贏、回歸過程本身的放鬆感。

每個人對「游隙」又有不同的解讀。有朋友告訴Anita,「這個「隙」字用的好,一線城市太需要這樣一個縫隙、一些呼吸感。」

「遊戲人生」,也構成了游隙最內核的精神。「如果游隙=輪胎包,這不是我們想做的事」,他們更希望對標Nike——用幾十年時間從華夫餅鞋底到各類服飾、鞋履,產品邊界不斷拓展,永遠不變的是品牌的英雄主義精神。同樣,「游隙不變的也正是遊戲精神」。

這一年多,除了有趣的產品設定,游隙還做了不少好玩的事,也由此搭建了自己的社群。

譬如,與滑板品牌的聯名活動上,游隙團隊覺得單純的陸沖教學太無趣,策劃了「第一屆淤青大會」,以趣味遊戲的形式開展陸沖活動。在深圳的某場活動上,團隊在作畫時將廢胎上的補丁剪下,粘住人物的嘴,表達「嘴巴漏風和輪胎漏氣一樣,都能補。」2024年5月,團隊開通了播客欄目,希望用更具深度的內容探討遊戲人生的精神,欄目取名為「懸崖樂馬」,寓意哪怕人生處處有懸崖,也可以做一匹快樂野馬。

「游隙」塗鴉包

游隙還可以為用戶定製塗鴉包,這項業務里蘊藏了許多故事,有的關於搞怪結婚、有的把生活里的所有愛好畫到包面上、也有的是對某一刻的生活場景的描摹。在Anita的感受里,認識了非常多有趣的、鮮活的人,他們有自己遊戲人生的態度——「Gamers never die, they just reloa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e44673d7216c9c3b971ba79eb89ab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