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日 | 一起看風雲變幻,氣象萬千

2023-03-23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標題:世界氣象日 | 一起看風雲變幻,氣象萬千

撰文 / 周兵(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專家)

天氣、氣候與水 密不可分

每一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這是為了紀念世界氣象組織成立以及《世界氣象組織公約》生效而設置的。主要目的是讓人們了解和支持世界氣象組織的活動,推廣氣象學在航運、水利、農業等人類其他活動方面的應用。

氣象是指大氣的狀態和現象如冷、熱、干、濕、風、雲、雨、雪等;世界氣象組織是各國政府間的國際氣象合作機構;《世界氣象組織公約》的宗旨正是促進各國在氣象觀測上的合作、促進信息共享以及觀測的標準化。

正如「天氣氣候水」這個主題語所說,天氣、氣候與水相伴、相依,使得地球永葆青春、綠意。水是生命之源,自然界中淡水的主要來源是降雨、河流和冰川融化。天氣過程直接影響降雨強度,例如,2022年夏天,中國南方高溫乾旱,因為長時間沒有降雨,造成6000多公頃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500多億元;而2021年7月,河南省鄭州市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暴雨,城市地鐵受淹。

而氣候條件直接孕育了縱橫交錯的河流,例如青藏高原上特殊的氣候條件,形成了眾多雪山,中國的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森格藏布江(印度河)都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雪山融水。

豐富多樣的「降雨家族」

作為自然界中水的主要來源之一,「降雨家族」的成員豐富多樣——按氣流對流運動的影響,可分為氣旋雨(隨著氣旋或低壓過境而產生的降雨)、地形雨、對流雨(大部分以雷陣雨形式出現)、颱風雨等;按降雨強度,可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以地形雨為例,它是因為特殊地質地貌而形成的降雨。例如,印度的乞拉朋齊地處喜馬拉雅山的迎風面,年降雨量可達11418毫米;而位於喜馬拉雅山背風面的青藏高原,年降雨量只有200~400毫米。中國也有一個神秘的「雨城」——雅安天漏。

氣候的「舵手」——風

氣候能塑造一個地域的環境,而風就是氣候的「舵手」,尤其是決定社會繁榮的東亞季風。

中國疆域廣闊,氣候覆雜,但有過半的國土都是季風性氣候,季風區雨水豐沛,經濟發達。夏天,來自太平洋的季風會覆蓋中國的東南各省,帶來細密而連綿不斷的降雨,所以形成了江南的魚米水鄉。

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又會在夏季覆蓋中國的西南地區,例如雲南、貴州、四川等省份,還會通過橫斷山脈的谷地進入青藏高原。來自印度洋的季風帶來的水汽,疊加地形作用,使中國上述省份有像仙境一般的霧景。

中國東北地區處在東亞夏季風邊緣帶上,降水強度遠不及江淮流域的梅雨,但冬季東亞冬季風更為顯著,會吹寒冷的北風,帶來貝加爾湖地區的寒流,形成大範圍降雪。

可見,風雖然不「生產」雨,卻是雨的「搬運工」。而季風,不僅僅是風,還是意味深長的「雨」,它與中國東部雨帶的活動聯繫在一起。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劇,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強發,造成一系列重大氣象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

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保護好地球的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才能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美好的家園。

崇尚低碳出行,節約用水資源,種植花草樹木……從今天開始,從自我做起,每個人動一動手,就可以影響氣候,甚至改變世界,改變人類的未來。

本文綜合整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原標題《風雲變幻 氣象萬千》,作者周兵,有刪改,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e2d19acf796938be08bc8fd1167cb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