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超10億美元入手宜聯生物管線、恆瑞重點「押注」,ADC成藥企必爭之地

2024-01-03     藍鯨財經

原標題:羅氏超10億美元入手宜聯生物管線、恆瑞重點「押注」,ADC成藥企必爭之地

藍鯨財經 屠俊

ADC賽道交易頻繁,2023年新開年,又添一起總金額超10億美元重磅交易。

繼去年年底百利天恆以潛在總交易額最高可達84億美元授權BMS、和鉑醫藥子公司諾納生物以最高達10.5億美元里程碑付款授權輝瑞後,1月2日,宜聯生物(Med)與羅氏(Roche)達成全球合作和許可協議,雙方將合作開發靶向間質表皮轉化因子(c-MET)的下一代抗體偶聯藥物候選產品YL211(c-MET ADC),用於治療實體瘤。該項交易總金額超10億美元。

根據瑞銀證券不完全統計,ADC方面,中國目前已有全球數量最多的藥物研發管線(占比42%),且自2022年起已成為ADC藥物最大的授權出海方(占比39%)。

賽道火爆下:核心骨幹脫離「大廠」自主創業,多家跨國藥企掃貨國內ADC管線

或許此次交易的受讓方宜聯生物在行業里還沒有那麼出名,但關注ADC賽道的一定知道科倫博泰,作為「輸液大王」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002422.SH)的控股子公司,科倫博泰於去年7月登陸港交所,募集資金總額近13億港元,為港股醫藥領域近兩年來最大規模的IPO。

此前,2022年底,科倫博泰更是與默沙東就9款ADC藥物達成「打包」合作,交易金額超118億美元,刷新創新藥對外授權交易紀錄的同時,也被市場認為是ADC領域潛在的最大玩家之一。

而宜聯生物的三位創始人此前正是均出自科倫博泰。宜聯生物成立於2020年7月,由薛彤彤、蔡家強、肖亮聯合創立。

CEO(營運長)兼董事長薛彤彤,曾任科倫博泰的總經理,負責生物藥和小分子產品的研發、商業化,以及國內外商務合作。COO(營運長)肖亮加入宜聯生物前曾擔任科倫博泰副總裁,負責生物大分子和對外的所有合作。CSO(首席科學官)蔡家強曾任科倫藥物研究院副院長,在小分子和偶聯技術開發方面有近30年的經驗,還在默沙東英國研發中心工作了14年。

薛彤彤等人的出走,且創立的宜聯生物同樣專注於ADC領域,一度引發市場猜測:雙方是否簽訂過競業限制的保密協議?是否會引發合規等問題?

對此,科倫藥業曾表示:宜聯的情況公司一直是密切關注的。

而對於薛彤彤等技術派的創業也有市場人士評價:賽道火爆下,真正掌握技術的核心人才正在脫離大廠,依託資本的力量主導市場的脈絡。

根據宜聯生物的官網信息顯示,基於其TMALIN技術平台,目前已經搭建了十餘條研發管線,其中10款進入到臨床階段,三條管線實現了對外授權。

除了1月2日,宜聯生物將YL211的全球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益授權給羅氏,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5000萬美元,另外還有近10億美元的開發、註冊和商業化潛在里程碑付款,以及未來基於全球年度銷售凈額的梯度特許權使用費。

此外,2023年4月,其YL212的全球開發及商業化權益獨家被授予給了再鼎醫藥及其子公司。2023年10月,其YL202的大中華區外全球權益授權BioNTech,7000萬美元首付款+額外開發、監管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潛在總金額超過10億美元。

對於biotech頻繁對外授權,有業內人士向藍鯨財經表示,一方面,港股創新藥板塊低迷將近兩年,市值一直處於低位,對於跨國藥企來說,目前位置以低價接盤管線或者全盤接盤biotech或是最好的時機。另一方面,對於biotech來說,和跨國藥企達成合作除了研發能力受到國際認可,帶動資本和國內外企業對其的關注,也能分擔巨額的研發和商業化費用。

據不完全統計,從榮昌生物2021年8月將HER2單靶點ADC維迪西妥以2億美元首付24億美元里程碑授權給Seagen/輝瑞開始,到2023年12月百利天恆以8億美元首付76億美元里程碑將EGFR×HER3雙抗ADC授權給BMS,兩年多時間國內ADC海外交易已達成20項之多,總首付+各里程碑金額更是超過385億美元。

不過,值得注意,就在中國Biotech成為全球早期ADC資產主要來源的同時,內卷也在加劇。去年10月,四川科倫藥業公告稱,控股子公司科倫博泰於10月21日收到默沙東的正式書面通知,決定終止兩項臨床前抗體偶聯藥物(ADC)的合作。

傳統藥企轉型重點「押注」

事實上,除了科倫博泰、宜聯生物等專注於ADC賽道的新秀正在吸引市場的目光,醫藥老大哥恆瑞醫藥也在重倉ADC。恆瑞醫藥方面表示,目前已有9個新型、具有差異化的ADC分子成功獲批臨床,還有多個創新藥產品布局各個實體腫瘤治療領域,以期為患者帶來更多的治療選擇。

其中,其自主研發的HER3 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conjugate, ADC)創新藥注射用SHR-A2009在今年新年伊始,也就是1月1日公布了新進展。

2024年1月1日,恆瑞醫藥發布其2024年第一個公告,宣布收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FDA」)的認證函,注射用SHR-A2009獲得美國FDA授予快速通道資格,用於治療經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和含鉑化療後疾病進展的EGFR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 獲得這一資格將有利於加快推進臨床試驗以及上市註冊進度。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藥物針對的HER3與明星靶點EGFR、HER2同屬HER家族,不過由於結合力低、內在激酶活性極低等問題,發現迄今已有三十多年,遲遲無法成藥,目前尚無一款靶向HER3的藥物獲批上市。不過,近年來,雙特異抗體及抗體偶聯藥物(ADC)在靶向HER3治療中帶來曙光。

此前,百利天恆以首付款8億美元、總交易額超84億美元授權跨國藥企百時美施貴寶(BMS)就是一款HER3/EGFR雙抗ADC,充分凸顯了HER3這一靶點的潛在商業價值。

恆瑞醫藥董事、首席戰略官江寧軍表示:「SHR-A2009是恆瑞歷史上第一個獲得美國FDA快速通道資格認定的創新藥。這個稱號有助於加速SHR-A2009用於治療重大疾病和解決未滿足臨床需求,也是對恆瑞ADC平台技術先進性與臨床開發水平的認可。」

除了以上這款一旦成藥或可打破三十年「零記錄」的潛在藥物,恆瑞ADC管線中SHR-A1811也頗受關注,被市場認為是阿斯利康的「乳腺癌ADC神藥」DS-8201的me-too或me-better潛在藥物。

據悉,SHR-A1811目前已開展多項Ⅰ~Ⅲ期臨床研究,涵蓋HER2表達或突變的晚期實體瘤、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結合部腺癌、結直腸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轉移性乳腺癌等。

去年4月,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2023年會上,恆瑞醫藥首次披露了SHR-A1811晚期實體瘤全球多中心I期臨床研究數據,展現了SHR-A1811具有競爭力的數據。

在有效性方面,多數患者經過SHR-A1811治療後出現腫瘤縮小。在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中,經確認的ORR達76.9%,6個月的PFS率為88.6%;在HER2低表達乳腺癌患者中,經確認的ORR為49.4%,6個月的PFS率為63.8%。其他HER2表達或突變實體瘤的經確認的ORR為53.6%,6個月的PFS率為73.4%。

有競爭力的數據疊加恆瑞頗為被市場認可的商業化能力,在逐步出清其集采影響的背景下,市場普遍認為恆瑞醫藥或有可能依靠ADC這個目前的新時代創新藥「兵家必爭之地」重回高速增長。

瑞銀證券中國醫療行業分析師陳晨向藍鯨財經表示,ADC方面,據我們最新統計,中國目前已有全球數量最多的藥物研發管線(占比42%),且自2022年起已成為ADC藥物最大的授權出海方(占比39%)。我們認為疊加中國對創新藥強大的政策支持,以及具備ADC藥物研發全產業鏈和強大外包服務提供方的優勢,中國ADC藥物具備較好的全球化潛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e1c949335067f1cf828ee0a43ad92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