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但女大三抱金磚,農村擇偶年齡好複雜

2019-09-11     農俗俱樂部

有個表姐要結婚了,男朋友比她小五歲,這個年齡差雖然不是很大,但也不小。

放在農村來說,都會覺得這個差距不太合適呢。

農村普遍能接受的是「女大三抱金磚」,覺得女方比男方大些會比較好,但也不能大太多。

當然,這句農俗其實有點重男輕女了,會覺得女人大一些,就能更好地照顧好丈夫和家庭。

但殊不知,農村還有另一句俗語,指出了不一樣的看法,下面就簡答和大家解讀一下這句農村俗語!

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

這句俗語簡單理解下來就是,寧可男方大7歲,也不要女方大1歲。

這句話與之前說的「女大三抱金磚」的擇偶年齡觀念還是不一樣的,其實我個人看來,這句話更符合現在很多女性的擇偶觀念。

從心理學上說,男人其實成熟是比較晚的,心理年齡有三歲左右的偏差,也就是說,男生22歲,但其實心理年齡只有19歲左右而已。

所以能看到很多男性普遍其實成熟得比較晚,有時候甚至還有點孩子氣。

所以如果女生找了比自己還小的男朋友或者丈夫,那麼就可能會很累了,什麼事情都得親力親為的去操心,處理鄰里關係或者處理事情上,也得更加成熟一些。

有時候因為另一半不夠成熟,還會給女生帶來一些困擾。

比如我爸媽,當年他們18歲就結婚了,符合當時農村的普遍現象,但爸爸比媽媽小兩歲,爸爸看待事情就不是很清楚,對於爺爺奶奶也是比較不敢反抗的。

媽媽受盡委屈,兩年後分家,爸媽獨自去分到的地基蓋房子,鍋碗瓢盆,甚至是中莊稼用的農家肥都沒分到點好的,但爸爸很聽爺爺奶奶的話,媽媽什麼也不敢說,有時候和奶奶發生爭執回到家還要遭到爸爸的呵斥。

到現在她也常說,跟著爸爸的那些年過得太苦了,年齡小成熟晚,女人要受很大的苦。

之後爸爸成熟一些後,也漸漸看透分家後爺爺奶奶對他們的冷遇,對其他兄弟的偏愛。

開始放下大家,顧起了小家,才開始和媽媽夫妻同心的開始拼搏,日子才開始一天天好起來。

所以找比自己小的人當丈夫,其實是很累的事情。

而後半句也很好理解了,不可女方大一歲,也是在說,找個年長一些的丈夫會好一些。

其實現在很多女生的擇偶觀也很符合這句農俗,很多女生喜歡大叔,覺得大叔更會體貼人,更有被寵愛的感覺。

而找個小自己的男朋友,對方情緒很容易不穩定,談戀愛的時候像帶兄弟,結婚後就像帶兒子,什麼事情都要將就他的情緒,什麼事情都要遷就於他。

而且女性因為生理和心理都要比男性成熟得早,也導致了大部分的女性外表看起來也要成熟一些,簡單點說就是老得比較快。

所以如果還找了個比自己小很多的男性當伴侶,那很快就能看出兩人的差距,外人也會嘲笑夫妻像姐弟,甚至是母子。

當男人也嫌棄家裡的妻子容顏老去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會出軌了。

還有以前農村不是經常有說「養老姑娘」的說法麼,在我媽媽的年代,20歲結婚就已經算是老姑娘了。

所以對於這句農俗還有種解釋是說,男人年紀大了也不愁娶不到媳婦兒,但女人年紀大了的話,就容易被人說閒話,就很難嫁出去。

所以,寧可男人晚點結婚,也不要女人結婚太晚。

但按照現在國內的男女比例來說,男人如果不努力,年紀大了卻一無所有,也是會娶不到媳婦兒的。

而農村現在還有個現狀就是,很多父母的觀念已經改過來了。

比如我有個朋友,她自己24歲,弟弟22歲,她爸媽都會整天催弟弟結婚,而對朋友卻說「現在男孩子愁找不到媳婦兒得太多,女孩子倒是不愁嫁的」。

農村不僅離婚率高了很多,就連光棍也逐年增加,尤其是找不到老婆的男人。

這其實和以前重男輕女的思想有關,家家都想生兒子,有的人家生下女兒就送人或者丟掉,導致農村女孩子比較少。

但城裡的女孩子鮮少能看上農村小伙的,所以光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當然了,話說回來,年齡不代表閱歷,我也有見過很多年紀很小,但超級懂事的男孩子,也見過很多三十多歲還是沉迷於遊戲玩樂遊手好閒的男人。

只是說,年齡是一個比較直觀的條件,畢竟每個人走過的路,受過的傷害,是不能一下子就看出來的。

年齡可以是參照物,但卻不是絕對性的條件,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其實是合適和相處舒服。

好了,祝願農村的兄弟姐妹們都能有一段美好的婚姻,都能永遠幸福。

那麼大家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農村俗語和說法呢?歡迎留言交流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csvRm0BJleJMoPMOuN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