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帶兵打仗有個惡習,讓秦始皇很頭疼,但為了勝利只能咬牙強忍

2024-01-11     聃者徐史也

原標題:王翦帶兵打仗有個惡習,讓秦始皇很頭疼,但為了勝利只能咬牙強忍

一、

為何要說是絕大多數的諸侯國,而不是全部的諸侯國呢?

這是因為有一個小小的諸侯國,秦始皇自始至終都沒能滅掉它,確切地說是根本不屑於出兵去滅,這個諸侯國便是衛國。

而這個衛國一直等到秦二世才真正被納入了大秦的版圖。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秦始皇嬴政自始至終都沒有把這個彈丸之地的衛國看在眼裡,嬴政滿眼都是山東六大諸侯國——韓、趙、魏、楚、燕、齊。

拔掉這些釘子,嬴政心中才暢快。

但嬴政不是行伍出身,真讓他去帶兵打仗,估計還沒有出手,就被對方給撂趴下了。

不過秦始皇不慌,因為他有帶兵打仗的將軍,這樣的將軍還不是只有一個兩個,而是有一群,其中功勞最大的當屬王翦和蒙恬。

正如《史記》所言:

秦始皇二十六年,盡並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後世。

王翦就不一樣了,這老小子功勞太大了,山東六個諸侯國,王翦一個人滅了三個,如果算上他兒子王賁滅的那倆,這對父子滅了其中的五個,只有一個韓國是被內史騰所滅。

王翦功勞是大,但秦始皇還真不喜歡他,因為他帶兵打仗有個「惡習」,這讓嬴政十分頭疼,但為了勝利,只能咬牙強忍。

那麼王翦的這一「惡習」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

二、

王翦,字維張,生卒年月皆不詳,今陝西省富平縣人,在春秋戰國時期,那是正兒八經的老秦人,他自幼喜歡軍事,可以說是天生打仗的苗子。

在當時的秦國只要能打仗,會打仗,那就是有出路,畢竟秦國的軍功制不看門第高低,就看能殺多少敵人。

那個令山東諸侯聞風喪膽的白起,就是從底層士兵,一步步靠著軍功成為了秦國的大良造。

王翦表現雖然沒有白起那麼秀,但至少他也在青年時期便成為了一個出類拔萃的秦國將軍,公元前236年,王翦帶兵攻打趙國的閼與,就打了一個漂亮的仗,順便還捎帶攻下了趙國九座城池。

王翦實在是太優秀了,只要被他盯上的諸侯,基本就有一條被滅掉的路可走,王翦父子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基本將北方的諸侯全部給肅清了。

北方一統,秦國劍指楚國,只要滅掉楚國,秦始皇也將成就一番霸業,所以他對這場滅楚之戰很是重視。

不過秦始皇是個權力欲極強的人,隨著王翦聲名鵲起,功勞越來越大,他心中對王翦則越來越忌憚,尤其是在要打滅楚之戰的時候,秦始皇表示對王翦的「惡習」不能再忍了。

三、

在攻打楚國之前,嬴政曾向王翦請教,讓他看看,去滅掉楚國需要多少兵力。

王翦幾乎想也沒想,直接張口就來:六十萬。

秦始皇聽到這一數字,差點沒有直接懵圈,六十萬啊,這幾乎是當時秦國全部的家底了,全部給了王翦,萬一他有心思打個小算盤,在楚地自立為王,那江山都給姓王了。

其實秦始皇的憂慮也沒有錯。

縱觀王翦打的戰爭,雖然幾乎是一邊倒的勝利,但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王翦在兵力上擁有絕對的優勢。

而王翦總是向秦始皇要很多的兵,這在秦始皇看來就是一種「惡習」。

尤其是當年白起進攻楚國的時候,僅僅只帶了幾萬人,結果直接將楚國的國都郢都給打了下來,正如蔡澤所言:

楚地方數千里,持戟百萬,白起率數萬之師以與楚戰,一戰舉鄢郢以燒夷陵,再戰南並蜀漢。又越韓、魏而攻強趙,北坑馬服,誅屠四十餘萬之眾,盡之於長平之下,流血成川,沸聲若雷,遂入圍邯鄲,使秦有帝業。

所以,在秦始皇看來,打楚國根本用不了60萬大軍,這次滅楚之戰,他感覺真不能再強忍王翦的這一「惡習」了,畢竟亂世之中,士兵就是家底,都給出去了,誰會安心。

四、

對王翦不能容忍的嬴政,又詢問了秦軍中的後起之秀李信去打楚國需要多少兵,李信想了想,只要了二十萬。

嬴政聽聞之後,覺得還是李信靠譜,於是就調撥給李信二十萬大軍,讓蒙恬和他一起去進攻楚國。

而王翦一看,這筆買賣沒談成,那就意味著秦老大對自己有疑心了,啥也不說,直接辭職算了,秦始皇對於王翦辭職,那是想都沒想,直接准奏。

可是楚國出了一個項燕,他面對李信等人的進攻,很快整合了楚國的部隊,湊出了40萬大軍,如果兩軍直接對壘,秦國未必打不過。

而在這節骨眼上,在楚地的昌平君卻突然反秦了,這下李信和蒙恬面對合圍就吃力了,最終李信和蒙恬被打得稀里嘩啦。

直到這時候,嬴政方才意識到,王翦這老小子或許並沒有自立之心,而是滅楚就得這麼多人,既然如此,他就親自去請王翦再次出山。

五、

王翦看著秦王都親自來請了,那也就沒必要再矜持了,如果一再推辭,白起就是他的前車之鑑。

不推辭歸不推辭,條件還是得該提提,於是他就對秦始皇說,想要我去滅楚,這沒問題,但必須得給我六十萬士兵,不然那就不好意思了。

對於王翦這一「惡習」,秦始皇雖然內心裡很不爽,但為了勝利,他只能咬牙強忍,最終秦始皇將家底幾乎都給了王翦,讓他帶著六十萬大軍去滅楚國。

王翦經過李信這事,自然也明白,嬴政不是對他信任有加,而是這仗輸不起了,為了打消秦始皇的疑慮,王翦又多次向嬴政請求良田美宅,將自己偽裝成一個愛財而無野心的人。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楚國也就四十萬大軍了,王翦以六十萬去打,這本身就占盡了優勢,如果一開始給李信蒙恬六十萬大軍,他們也未必就能失敗的一塌糊塗吧。

再之後,王翦又奉命南征百越,再次取得勝利,被嬴政封為了武成候,此後再無任何記載,料來應該是得到了善終。

由此可見,王翦總是帶很多兵去打仗,雖然在秦始皇看來是個「惡習」,他對此也十分頭疼,甚至為了勝利只能咬牙強忍,但不得不說,在冷兵器時代,人數多,勝利的機率也就越大。

王翦如此,也只是為了勝利,僅此而已。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等,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c8642b6f50d7474ddd67761e32fd4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