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出現「八叉鹿」,體型健壯,模樣奇特,從農村逛到市區

2022-08-23     動物速遞

原標題:呼和浩特出現「八叉鹿」,體型健壯,模樣奇特,從農村逛到市區

隨著國內大多數地區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各地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也在增多,動物多了,被人們目擊到或者誤闖人類活動區域的事件也就更容易發生。

這些年來,野生動物下山的現象越來越頻繁,尤其是一些種群增長速度較快的有蹄類動物,變得更常見。

比如野豬,早些年即便是在農村地區,也是屬於罕見的動物。而今野豬已在多地泛濫成災了,即便是南京這樣的大城市,也頻頻遭到野豬的造訪。

野生動物的數量在增多,是一件好事,證明我國在動物保護方面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過野生動物越來越頻繁闖入人類生活區域,卻要引起重視,因為不管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都有一定的危險性,可能會給群眾造成傷害。

所以一旦發現周圍有野獸出沒,千萬不要輕舉妄動,最佳的做法就是報告給有關部門,請專業人員來處理。

近日,家住在呼和浩特新城區成吉思汗街道生蓋營村的村民梁先生,就在村子裡發現了一頭長相奇特的野獸。

村子驚現「八叉鹿」,一路閒逛到市區公園

近日,生蓋營村的村民梁先生早上在村子裡散步的時候,發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型動物在村內閒逛。

起初他以為是誰家的馬,沒太過在意,可定睛一看,發現這頭動物跟常見的家畜又不一樣,可以肯定,應該是一頭野生動物。

只見這頭大型野生動物的外表像馬又像鹿,體型比較健壯,或許有一定的攻擊性。意識到這種情況之後,梁先生馬上報警描述了這一情況,之後便一直遠遠跟著這頭野生動物,等待民警的到來。

或許是它發現自己被跟蹤了,於是在走了一段路之後,這頭野生動物便迅速奔跑起來,沿著北二環快速路往市區方向一溜煙就跑沒影了。

等到民警到達現場之後,這頭動物已經消失不見了,出於民眾安全的考慮,大家決定繼續尋找。在多位熱心市民提供的線索下,最終北山公園的草坪上發現了它的身影

只見這頭野生動物正在草地上邊進食邊閒逛,好不悠哉。經過仔細辨認,梁先生髮現的這頭大型動物學名叫馬鹿,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民間也叫赤鹿、八叉鹿。

雄獸似駿馬,頭上長獸角,角上開八叉

馬鹿是一種大型鹿類,在鹿科家族裡面,它的體型僅次於排名第一的駝鹿,成年之後雄獸能長到200公斤,體長在1.8米左右,肩高為1.1-1.3米,雌獸也有150公斤。

馬鹿身上的皮毛呈赤褐色,背面毛髮顏色深,腹面毛髮顏色淺,因此有「赤鹿」之稱。它們的毛髮在不同的季節會有較大的差異,夏季毛髮短,且沒有保暖用的絨毛;而冬季毛髮厚密,也長有絨毛,並且整體顏色偏灰棕。

我國有三種馬鹿,不同種之間,在臀部毛髮上會有一定的額差異,表現為褐色、黃赭色和白色。

馬鹿的外形比較奇特,乍看上去像一匹駿馬,但又像一頭鹿。它們的臉比較長,頸部長,四肢也長,蹄子很大,尾巴卻比較短。

馬鹿雌雄兩態明顯,雄獸不僅比雌獸更加健壯,而且頭上長有較大的獸角,體型越大,獸角也越大。它們的獸角上一般有6個或8個分叉,極少數個體的分叉數可達9-10個,因此馬鹿也就被稱為「八叉鹿」。

雄獸的獸角剛開始長的時候,外面會包裹一層絨質,一旦長大後,絨質就會脫落,獸角也變得堅硬。

它們的獸角,在繁殖期的時候會掉落,來年又會長出來,所以在野外,馬鹿有時跑著跑著,就把自己的角給顛掉了。

馬鹿喜歡群居,愛好舔食鹽鹼

馬鹿主要棲息在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以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為食,它們的食譜非常廣泛,能夠取食的植物,多達數百種。

但對於它們來說,最喜歡的還是舔食鹽鹼,所以在林中一些富含鹽鹼的地方,經常可以看到馬鹿扎堆在一塊,一起感受舔食鹽鹼的樂趣。

雌獸的社交能力極強,喜歡成群結隊一起生活。雄獸的生活模式就比較複雜,幼年時跟隨鹿群一起生活,成年後則離群獨居,或者幾隻雄獸結伴一起生活。

可即便這樣,一到發情期的時候,就會分開,雄獸之間也變得劍拔弩張,常常為了爭奪配偶而大打出手。

雄性馬鹿之間的打鬥也比較紳士,實力較為懸殊時,弱者不會死戰到底,稍微落入下風之後就識趣敗逃,強者贏了之後也不會乘勝追擊;只有當勢均力敵的時候,雙方才會爭個你死我活,直到將對手的角折斷,或者造成嚴重傷害時,打鬥才會結束。

馬鹿的活動主要集中在清晨或者傍晚,夏季夜晚會有較多的活動,而到了冬季,則更傾向於在白天活動。

它們跟牛一樣,進食之後需要把吃進去的東西吐出來再嚼一遍,所以馬鹿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反芻。

馬鹿生性機警,進食也不忘安排放哨

馬鹿喜歡在灌木叢或者高草地帶上活動,因為這些地區,不僅有著豐富的食物,而且有利於隱藏自己。

它們生性機警,有著較強的聽覺和嗅覺能力,周圍的一些異常響動,都能引起它們的警覺。一旦發現有敵害出現,馬鹿便迅速逃走。

它們擁有很強的行動能力,即便是在山間亂石地帶,也能如履平地,一般的捕食者,還真追不上它們。

在自然界裡,馬鹿天敵眾多,豺、狼、熊、豹,甚至是較大的歐亞猞猁,都能輕易將其殺死。

為了躲避這些天敵,馬鹿會發揮它們的群居優勢,每當進食或者休息的時候,就會安排群成員輪流擔任放哨的角色。

承擔放哨重任的馬鹿,會站在高處四處張望,一旦發現敵害來襲,就會發出警告的叫聲,提醒其他成員逃離。

多數情況下,馬鹿遇見天敵都是選擇逃跑,只有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才會選擇反抗。馬鹿身體強壯,雄鹿又長有巨大的獸角,豁出去的時候也能跟強大的捕食者搏鬥一番。

鹿素來被人們認為是善良、親和的動物,一般情況下也是如此。但它們歸根結底是一種野獸,尤其是處於發情期的雄獸,或者誤闖人類活動區域的個體,會因為緊張而變得具有攻擊性。

有時候我們千萬不要被它們的外表迷惑了,比如河馬看起來憨憨厚厚的樣子,實際上它卻是非洲大陸上殺人最多的野生動物之一。

馬鹿儘管看起來沒啥危險,實則不然,比如此前在成都彭州,有一頭馬鹿在街上亂竄,情況就十分驚險,令不少路人都受到了驚嚇。遇見野生動物,最佳的做法就是遠離,然後報告有關部門。

關注我,交一個懂動物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c7f554b5883ecefd825869c56df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