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雨水澆花,廚餘垃圾變肥料,我們打卡了阿里北京新園區 | 最前線

2024-05-12     36氪

原標題:回收雨水澆花,廚餘垃圾變肥料,我們打卡了阿里北京新園區 | 最前線

文 | 雪小頑

編輯 | 蘇建勛

「ESG是通往未來的一座橋樑。」

在位於北京的阿里巴巴朝陽科技園一層大廳,牆上印著這樣一句話。5月10日,這個新園區正式啟用,36碳也在第一時間前往實地打卡,探訪園區中有哪些ESG元素。

36碳拍攝

首先步入室內辦公和活動空間。36碳發現,這裡的樓頂設計與大多數寫字樓有所不同,是採用透明玻璃拼接而成的「露天屋頂」。陽光灑落進來,室內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源,降低日常照明所需的能耗。

阿里北京新園區的玻璃屋頂。企業供圖

「阿里的可持續運營,從自身辦公場所的建設開始。」工作人員介紹,阿里巴巴所有新建園區均致力於達到LEED金級認證,在用材、建造等多個環節秉持低碳理念。截至2023年3月31日,累積13.1萬平方米的阿里辦公園區已完成LEED金級認證。

企業供圖

對一家網際網路大廠來說,自然少不了科技減碳的創新設計。在一間整牆布滿顯示屏的辦公室內,36碳見到了阿里的「減碳大腦」智慧系統。工作人員介紹,這套系統可以根據天氣環境、入園人數等,對空調系統、照明系統等分時段、分區域精準調控,實現科學減碳。

阿里的「減碳大腦」。企業供圖

在這座容納1萬多人辦公的大型園區,日常的廢棄物管理是一項關鍵議題。36碳發現,園區每一棟辦公樓宇的地下都有一台廚餘垃圾處理設備。生活垃圾在設備中經過一周左右的「發酵期」,可以變成有機肥料,用於園區室外的植物養護。

園區地下的廚餘垃圾處理設備。36碳拍攝

從外部視角看這座園區整體,就像一座「海綿城市」。穿行在園區的室外綠地之間,腳下的人行道是用透水材料鋪設,雨天不容易積水。據介紹,整個園區的廣場及人行道透水鋪裝率約為70%。此外,園區還配有容積3000多立方米的雨水調蓄池,可以將回收的雨水用於花園澆灌,最大限度循環使用雨水資源。

員工是園區的主角。在這裡,每一位員工都可以實際參與ESG。從低碳通勤出行、掃碼自助調節工位的空調溫度和照明亮度,到隨手上報塑料瓶回收,參與減碳趣味活動……員工的每一項環保減碳行為,都可以兌換成積分和禮品。

園區內的趣味減碳活動。36碳拍攝

打卡一圈下來,36碳感受到,從前期的設計建造,到正式啟用後的日常運營,阿里將ESG理念深度融入到園區的各處細節之中。更重要的是,阿里通過多元化的趣味玩法,調動員工隨手參與ESG的積極性,拉近了ESG與人的距離。

有了人的參與,ESG才不是一句空口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c2f79d41c2bf1057d49e3aeeb02e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