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家長:我們的目標是不瘋

2022-03-29     小樹苗兒童教育

原標題:疫情下的家長:我們的目標是不瘋

文|十三姐

公眾號|格十三(GSSW13)

前幾天和朋友們聊起「疫情對學生和家長的影響」,有些人覺得最大影響也就是「上學改成網課」,頂多再加一條「親子關係不太穩定」吧。

我覺得他們真的太低估這個影響了。

從我的一些微信群里就可以看出來,最近大家的「好物分享」已經從教輔書和生髮液變成了開胸順氣丸。

朋友圈裡也變成了老母親的吐槽大會,如果把大家在疫情和網課期間的生活記錄下來寫成小說,少說也能寫出這麼幾本:

網課還把更多媽媽逼成了賢妻良母,朋友圈裡平時沉迷於牛油果和下午茶的精緻媽咪們,最近每天擼起袖子忙著囤貨,不是在買菜就是在去買菜的路上......

連我這個平時不做飯的人,最近每天一睜眼就是琢磨「一天三頓飯吃啥」,畢竟神獸天天在家嗷嗷待哺。

要說疫情對有娃家庭最大的影響,還是老母親的情緒和親子關係。平靜的生活成了最大的奢侈品,沒有新聞成了最好的新聞,冷不丁的一個小通知,都可能會讓我們突然變臉......

陪孩子在家上網課,是老母親耐性的最佳磨練方式。要應付的不僅僅是一些坐不住、不自覺、還喜歡喊媽媽的娃,還有來自老師的「虎視眈眈:

更慘的是父母還在上班的,面臨的選項可能就是:

1. 翹班回家陪娃,跟娃吵架;

2. 讓娃在家自己造作,回家跟娃吵架;

3. 讓老人陪娃,跟老人吵架......

更更更慘的是家有二娃三娃的,剛開始網課沒幾天就已經處在臨界點的媽媽,活活被現實磨擦成了詩人!

就連有些酒店和託管服務機構,都趁機推出了「網課期間託管帶娃服務」,試圖解決老母親們的後顧之憂。

你看,商家都瞅准了這個「為老母親解憂」的巨大市場了,不過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勸大家還是在家老實呆著忍一忍吧。

只要你時刻把自己想像成客房服務員、廚師、保安、禮賓團隊、市場部乙方......那麼你的氣質自然就能不太一樣了。

調節情緒和克制衝動,是疫情期間父母的一大重要課題。

畢竟疫情里充斥著比股市還跌宕刺激的情緒波動,以及薛丁格的親子關係。

對廣大媽媽來說,從優雅到頹廢只隔了一場網課的距離。

而疫情+網課這樣的雙卡雙待節奏,動搖的不光是親子關係,還直接株連到了夫妻關係。

每當媽媽們焦頭爛額之際,一看到悠閒自在、如入無人之境般淡泊的孩子他爹,就氣不打一處來。

我有朋友說疫情一來,娃在家網課,老公也被隔離在家,她乾脆報名了社區的志願者,每天一早換上防護服就去工作。別人都是三班倒,她一人堅持一干就是一整天,因為「這比在家瞪著爺兒倆舒服多了,在家呆的越久,吵架就越多」......

唉,娃一停課,確實讓原本眼不見為凈的中年夫妻增加了互相挑事兒的機會。

疫情影響的還不只是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更是好多家長的人生觀啊!

最近不少段子都是:「花了好多錢買了學區房,結果就上了三年網課」......

這可真是扎心了,扎心的不光是因為學校利用率降低,更是因為終於有人談到了「致瘋率」最高的人群:畢業班。

前面說的所有「煩惱」,加起來都不足以和正在苦讀的初三高三娃和家長比。儘管老師們已經絞盡腦汁琢磨如何把影響減到最小,但2020的那一輪「雲教學」已經讓大家充分認識到了教學質量的差距,大家卻也只能努力克服。

昨天有位讀者給我發私信,說南京家長圈都快亂套了,有些畢業班的家長由於孩子被驟然停課,展開了強烈投訴。

由於反對聲巨大,南京也迅速作出調整——南京市的所有學校全面停課。

然後又有家長去投訴了:

看完這套無論怎麼做都無法兩全的「投訴系列」,有人會說:「防疫是大局,這些家長怎麼這麼不理解,還喜歡添亂啊。」

那你可錯了,你是真不明白「可憐天下父母心」。

從來沒有一個大人,會因為自己的小區被隔離不能上班而投訴;也從來沒有一個大人,會因為自己被隔離在公司幾天幾夜不能回家而投訴;也從來沒有一個大人,會因為疫情里自己遇到種種限制和不便去投訴......但是作為家長,他們卻會因為和孩子學業相關的問題去投訴。

有些人覺得他們小題大做、利己主義,其實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這事擱誰頭上,誰都無法心如止水。

對有的人來說,疫情可能也就是兩三年的「不方便」,但對一個面臨升學的孩子來說,有幾個三年,三年可能就是升學環節的全部跨度,是人生中非常關鍵的時段。

疫情對於學生和背後的家庭來說,可能就是「轉折點」一般的巨大影響。所以不明白老母親們到底在擔心什麼的,答案就在這裡,就是「擔心有些輸贏跟孩子個人的努力無關」......

老母親們縱然焦慮,但還是會自己往肚子裡咽,因為在這節骨眼上,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我們自己的更重要。

有些人很忽視疫情對娃的影響,我覺得咱們當媽的暫時先不能瘋,把娃安頓好才是第一要務。

因為疫情對這屆孩子的影響,其實是很大的。

先說小的方面。停課後沒有了校園生活,在家裡一個人面對電腦,還要面對家長的指手畫腳,無論從情緒還是學習效率上,都是明顯影響。

最近上海關於疫情的幾場新聞發布會,先後兩次有市教委的領導參加,濃墨重彩大篇幅講了中小學生改成線上教學的注意事項,可見中小學生和家長實在是很需要安撫啊......

宣布線上教學的第一時間,學校通知的不是「讓孩子在家裡學好」,而是公布了全市各區的心理諮詢熱線,還安排了點對點的心理輔導老師,每周有規定時長的心理輔導對話。這些足以看出,從專業角度來說,這樣的重大變化對小朋友的影響之大,其實超過了大人所認為的那樣,大家可千萬不要不重視。

當然,要是能給家長也安排上心理輔導,那就更好了。

對一個小孩來說,每一年都可能很關鍵。

疫情第三年了,很多孩子都是卡在了最關鍵的節點上,伴隨著疫情的起伏磕磕絆絆地長大,尤其是這三年中面臨中考、高考的娃和家長,現在承受著多大的精神壓力,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

再說大的方面。拿我兒子舉例,以前我帶他一到寒暑假就周遊世界,現在一年四季在書房裡做作業,已經三年沒出過遠門,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崇明島。

而對於這幾年疫情中正處在最適合外出的年齡段、最有時間優勢、最應該出去走走的那些孩子來說,也是不可逆的一段錯過,錯過就是錯過了。

所以疫情期間當我們覺得心情暴躁、精神頹廢、想跟娃發脾氣的時候,想一想這屆孩子其實挺委屈的,經歷著的困惑也不比我們大人少。

發飆之前多想想這些,然後繼續化身客房服務、廚師、保安、禮賓服務和乙方,給自己的血壓留餘地。

有些地方,馬上要中考、高考的學生被迫停課,但是又面臨一盤棋的大篩選,家長自然就會焦慮,真沒必要去嘲諷家長的「小題大做」。

時代的一粒沙落到誰頭上都是一座山,全社會真的應該多為這部分孩子和家庭設身處地地想辦法,用更公平、便捷、穩妥、更優解去幫助他們,至少緩解下這個緊張階段的焦慮。

還有那些家裡也有孩子的醫務工作者、公職人員、一線志願者們,情況更艱難,更需要被支持。大家一起早點戰勝疫情,才能早點自由地享受生活,神獸也才能早點歸籠。

也想謝謝那些笑著對我訴苦的家長,我懂你每一句哭笑不得背後藏著的巨大堅強,知道了我們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找到了彼此支撐共進的堅實力量,等疫情結束,我們可以一起去跳廣場舞。

作者簡介:十三姐,魔都宅腐文藝斜槓女青年代表。集專欄作者/前衛派心理學者/城市畫像探索者於一體的花季婦女。獨立運營公眾號「格十三」,代表作《這屆婦女不行,太爺們了》《魔都上班族日常鄙視鏈》等。

50個自然拼讀真人外教視頻超火

228頁的英語高頻常見句子綜合練習寶典

看動畫學奧數,38節奧數重難點視頻一看就通

19套Word Family詞族共1400多頁

每天和孩子一起進步,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

每天和孩子一起進步,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c14fcce1c3f4831aba4795e0b0d08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