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

2022-06-08     祖國網

原標題:新中國的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

文/胡遵遠 王鳳霞 陳仁喜

2022年的5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迎來的第73個「五一國際勞動節」。

「五一國際勞動節」又稱「國際勞動節」「勞動節」等。1866年,第一國際日內瓦會議提出八小時工作制的口號。1886年5月1日,以美國芝加哥為中心,在美國舉行了約35萬人參加的大規模罷工和遊行,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在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布將每年的5月1日確定為國際勞動節,即現在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它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

1949年10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英勇奮鬥,進行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終於取得了全國解放的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成為最受尊敬的人,工人階級從被壓迫、被奴役的地位變成了國家政權的領導階級。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二次會議通過的《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將「五一」國際勞動節定為最值得紀念和慶祝的節日,放假1天。

1950年5月1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迎來的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意義十分重大。全國各地紛紛以遊行集會、文藝表演等形式熱烈慶祝這個節日。這其中,首都北京的慶祝活動最為隆重、最為熱烈、最具代表性。

1950年5月1日,首都北京20餘萬人參加遊行,慶祝新中國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一、毛澤東主席親自修改「五一口號」

1950年4月22日,中華全國總工會下發《關於紀念「五一」勞動節》的通知,要求全國各工會組織,廣泛深入宣傳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意義和任務;各城市和各工業區,應在「五一」這一天舉行群眾大會和遊行活動,以檢閱與動員群眾的戰鬥力量;晚上,可以組織各種娛樂晚會,要特別招待在生產方面的模範工作者;各地工會組織出版的報紙要出版「五一」特刊,並多組織工人群眾的稿件。

4月26日,中共中央發布《慶祝五一勞動節口號》,一共38條,明確地提出了有關政策和各方面的工作任務。如第一條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個五一勞動節!」據相關資料介紹,口號的初稿是由胡喬木負責起草的,先送給劉少奇審閱。劉少奇對口號作了多處具體修改,如將原稿的「毛主席萬歲!」修改為「偉大的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萬歲!」劉少奇將修改稿報送給毛澤東主席審閱。毛澤東又對其中的3條作了修改。一是將「堅決貫徹勞資兩利、公私兼顧的經濟政策」改為「堅決貫徹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政策」;二是將「不動富農財產」改為「不動富農的土地財產」;三是將「台灣、西藏和其他待解放區的人民,努力協助全國解放事業的完成」改為「台灣、西藏和其他待解放區的人民,準備一切可能條件,配合人民解放軍的適時進軍,解放自己,完成統一「。

1962年5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各界人士。

二、全國政協舉行紀念大會

4月29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在北京召開了有4500餘人參加的幹部紀念大會。大會由周恩來主持,劉少奇在會上作了長篇演說。演說全文刊登在1950年5月1日的《人民日報》等國內報紙的頭版頭條上。

劉少奇在五一紀念大會上的演說稿事先報給毛澤東主席修改審定。毛澤東對演說稿作了認真修改,並於4月29日早上5時給劉少奇寫了一封信予以說明。信中說:「報告略有些修改,已送恩來閱後還你。陳雲在請假中不看文件,沒有送他看。修改的主要點如下:不要說『今年是困難的最後一年』,因今後幾年內都會有困難,而且仍將是相當嚴重的困難,不過將一年一年地減少罷了。其他說到困難『很快就可以過去』的話都刪掉了。舉東北為例一段合併到前面一段去。國際形勢一段說得策略一些。解釋富農策略一段覺累贅,留待將來去說。糾正命令主義一段說得全面一些,並且不要太突出地去說財經幹部。口號加了一句。如時間來得及,請於你講後即可付印,送清樣給我再看一次,然後發表。」

毛澤東說的口號是指劉少奇講話結尾處的口號,加上的一句是:「全中國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團結合作萬歲!」

劉少奇的演說熱情洋溢,一開始就豪情滿懷地說:「五一勞動節已被中央人民政府定為國家最重要的合法節日之一,並命令工廠、作坊、機關、學校和人民解放軍的部隊在這一天放假,人民的軍隊和警察不但不會來禁止人民舉行慶祝與遊行,相反,他們將和人民一道參加慶祝與遊行……中國大多數的勞動人民從有史以來才第一次在自己政府的保護之下,在自由歡樂的情景之中,慶祝自己的節日。這怎能不使我們和全中國的勞動人民感到十分的興奮和驕傲呢!」

他最後指出:「如果我們的工作作風更好一些,我們的缺點錯誤更少一些,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那麼,我們就能更好地團結全中國的人民,就能更高地鼓舞全國人民的熱情,就能增加人民更大的力量,就能使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更快地渡過目前的困難和創造美好的將來。而這一切,就正是我們在慶祝今年五一勞動節的時候所要求達到的目的。」

1956年5月1日,北京舉行群眾遊行,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

三、20萬人冒雨進行大遊行

5月1日,北京春雨綿綿。人們高舉紅旗、敲鑼打鼓、扭著秧歌、高唱著歌曲,從四面八方向天安門廣場進發,隆重熱烈地慶祝新中國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上海《大公報》5月6日刊登的記者高汾采寫的通訊《跟我們的領袖在一起----記首都「五一」大檢閱》中具體形象地描寫道:「5月1日的清晨,天上飄著暗雲,一會兒開始降著濛濛細雨。11時未到,遠從郊區來的,從工廠、機關、學校、作坊、家庭來的,戰士們、工人們、學生們、市民們都穿著整齊的新衣,打著各色彩綢旗幡、巨像標語,帶著滿心歡喜向天安門附近各指定地點集中。雨越來越大了,但是帶著一片嘹亮歌聲與鑼鼓聲的隊伍越來越多了,20多萬人參加遊行的隊伍,在(下午)2時以前完全按照總指揮部指定地點有秩序地排列成隊,等待接受人民領袖的檢閱。」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各院、部、會、署、行主要負責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負責人300餘人檢閱了遊行隊伍。參加觀禮的有蘇聯、捷克、朝鮮、羅馬尼亞、匈牙利、波蘭、印度等國的使節及蘇聯共產主義青年團代表團,印度尼西亞職工代表團等。

《大公報》記者高汾在通訊中寫道:「特別是蘇聯的朋友們都踴躍參加,觀禮台容不下了,他們被擠到前面中央及華北一級幹部的觀禮席上。他們擠在人堆里,雨滴打在他們的臉上和漂亮的新衣上,他們毫不在意,跟每個在場的中國人一樣臉上流露著興奮的笑容。仿佛就在他們自己的領袖和紅場前過節一樣。」

下午3時,時任北京市市長的聶榮臻宣布遊行開始。120發禮炮齊鳴,軍樂隊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國際歌》。當遊行的人們看到毛澤東主席時,興奮異常、歡呼雀躍,有的人不斷地將帽子拋向空中。新組建的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軍也亮相在遊行的隊伍里。

遊行開始後,人民空軍的飛機首先出現在天安門上空,人們仰望著縱情歡呼鼓掌。遊行行列以1萬餘人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部隊為前導,戰士們在全場雷鳴般的掌聲中冒雨通過檢閱台。緊接著,4萬名工人手挽手,以20人一排的隊列,高呼「五一勞動節萬歲」「全世界工人階級聯合起來」「保衛和平」等口號並肩走向檢閱台,當看見毛澤東主席在向他們招手時,很多人激動地跳了起來,把帽子拋向空中,「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萬歲」的歡呼聲與熱烈的掌聲交織在一起。由於過度興奮,有的人竟忘記了行進,指揮台不得不一再發出「繼續前進」的命令。後邊是由3萬人參加的機關工作人員、文教和藝術工作者及婦女團體隊伍。北京市各區男女老少市民群眾也在遊行隊伍中。最富有朝氣的是由5萬名青年學生和少年兒童組成的遊行隊伍,他們通過天安門廣場時,已近黃昏,雨後的天空出現了晚霞和彩虹,人民空軍的飛機,排著整齊的「八一」隊形,凌空而過,激發了全場群眾新一輪的興奮和熱情。首都公安部隊行進在遊行隊伍的最後面,此時夜幕已降臨,天安門城牆上五顏六色的彩燈和城樓上的燈光齊放,廣場上到處燈火輝煌。當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精神抖擻地走過廣場時,掌聲和「人民公安部隊萬歲」的口號聲,一直響到整個隊伍完全通過。

傍晚時分,下了一天的雨停了,天空中出現了絢麗的晚霞和彩虹,空軍的戰機翱翔在天安門上空,以排列整齊的隊形,展示了高水平的空中飛行表演技能。當夜幕降臨時,天安門城牆上五顏六色的彩燈和城樓上的燈光齊放,廣場上燈火輝煌,首都公安部隊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後,當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精神抖擻地通過天安門廣場時,全場一片轟動,口號聲此起彼伏。

當天晚上8時15分,遊行結束。高汾寫道:「時間已經過去5小時半,毛主席始終沒有離開過他的位置。他的臉上時而莊嚴,時而微笑,他的手幾乎永遠高舉起來,向群眾有力而迅速地擺動著……經過幾小時呼喊並不覺疲倦的劉副主席以更嘹亮的喊聲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五一勞動節萬歲』『世界持久和平萬歲』為大會的結尾,喊聲衝破黑夜的長空,它將化為建設新中國保衛世界和平的一股強韌的力量!」

1950年「五一」勞動節, 首都北京 各行各業組成的方隊參加了慶祝活動。圖為遊行隊伍的前列,高舉世界偉大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巨像前進。

四、全國各地慶祝活動精彩紛呈

同日,在全國大小城市和廣大農村,到處都是歌聲洋溢,紅旗飄揚,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舉行集會遊行,慶祝五一勞動節,共同展現出一幅中華民族勞苦大眾歡欣鼓舞地慶祝偉大鬥爭勝利和祝福祖國興盛強大的壯觀圖景。

在黃浦江畔,從清晨起,鮮艷的五星紅旗就在大街小巷的上空飄揚著,街頭不斷出現的遊行隊伍,把成千上萬的上海市民從家中吸引出來。上午,全市工人糾察隊、警衛部隊及群眾團體共計2萬餘人,舉行了武裝大檢閱。市長陳毅在檢閱典禮上號召上海工人要繼續發揚過去30年的革命鬥爭精神,克服困難,在建設新中國、新上海的征程中爆發出新的力量。隨後,全市分區舉行了遊行慶祝活動,參加人數共達50餘萬。此外,慶祝形式還包括體育健身、優待工人的減價電影票和打折圖書等。上海工人階級第一個俱樂部——滬西工人俱樂部在勞動節前夕正式揭幕,工人們親手修建的「勞動公園」也正式開放。

在海河之濱的天津,4萬餘名職工和各界代表在民園體育場集會慶祝。市長黃敬向全市工人提出了支援解放戰爭,響應政府號召開展大生產運動,救濟失業工人,學習政治、文化、技術,以發揚國際主義精神、鞏固與蘇聯及人民民主國家的團結等5大任務。會議通過了響應世界擁護和平大會的號召,開展要求禁止原子戰爭的簽名運動,並決議成立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天津分會。會後,參會者分4路在市內進行了遊行慶祝活動。市音樂工作團、群眾劇團、各區人民文化館等文藝團體,紛紛上演了歌劇、話劇、舞蹈、幻燈等紀念慶祝節目。

瀋陽市將「五一」國際勞動節和「五四」青年節的慶祝活動合併舉行。5月1日,16萬工人、職員和學生舉行了盛大集會。他們穿著各色嶄新的制服,迎著朝陽,抬著馬、恩、列、斯和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的巨幅畫像,整齊地走過街道。先進生產者們舉著他們在迎接「五一」生產競賽中獲得的獎旗,走在各單位隊伍的前列。許多工廠還出動宣傳卡車,或飾以勞動模範者巨幅畫像,或以醒目的數字標示著本廠超額完成國家生產任務的喜訊。上午8時,慶祝大會在禮炮聲中開幕,他們以一隊騎兵為先導,有組織有秩序的遊行隊伍繞遍了全市的各主要街道。入夜,市政府廣場及人民體育場分別舉行了慶祝晚會。

在山城重慶,勞動者們以空前的喜悅來慶祝新中國成立後迎來的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全市各處紅旗飄揚,鑼鼓聲不絕於耳。各街道和各工廠都張貼著工人們自己編寫的牆報和圖畫。5月1日中午,全市分區舉行紀念遊行,隊伍所到之處,觀眾夾道觀看。汽車工人們為迎接「五一」國際勞動節裝飾一新的汽車也出現在了街頭。在朝天門前的長江中,20多個穿著紅衣的駁船工人駕著龍舟、唱著歌在江心競渡,博得觀眾熱烈喝彩。

除此之外,全國各地的其他省市也都舉辦了與「五一」國際勞動節相關的紀念大會或慶祝遊行活動。

1950年5月,遼寧撫順工人階級與各界人民群眾70000餘人,在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大會上,表示做好工作、安全生產。

五、中國歷史上的「勞動節」

其實,幾千年前的中國就過著「勞動節」了。「勞動節」的雛形是 《帝王世紀》記載的傳說:在每年農曆二月二日,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伏羲、神農都會親自下田「耕而種之」,全體部落成員也隨之耕播勞作。信史《史記》記錄了周武王將二月二日定名為「春龍節」,在舉行慶典後效仿伏羲、神農親率文武百官到田地躬耕的事跡。史載,從唐代開始,農曆二月二日被定名「耕事節」或「勞農節」。當日皇帝要親率百官到田間勞作,農民則被要求攜帶扎著 紅綢布的農具下地耕播。在農曆二月二日帝王臣民於天雨欲降時節到田間共同勞作,表達的不僅是崇尚和提倡勞動,還體現出天、地、人合一協作的內涵。可見,中國古代的「勞動節」,其本意更接近於字面意思,與恩格斯1890 年在第二國際大會上宣布設立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在本質上有很大不同。

1950年的5月1日,各行各業的勞動者20餘萬人聚集在天安門廣場,載歌載舞,慶祝自己的節日,他們個個興高采烈、鬥志昂揚,渾身上下都流露出當家作主的喜悅。70多年過去了,我國在不同年代都舉行了不同主題的慶祝活動,廣大勞動者通過各具特色的形式表達和體現了節日的主題。幾十年來,雖然勞動的形式不斷發展演變,但勞動精神始終傳承,一代代中國勞動者始終在勤奮工作、奮發圖強,勇於創新、甘於奉獻,不斷創造出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bc02fb63d061deb15079efcbe6523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