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視頻報道,8月24日,日本排放核污水首日的晚上,多家中國漁民直播間出現大量不友好評論。有主播當場情緒崩潰大喊:「到底還讓不讓我賣了!」
報道截圖
記者觀看多個漁民直播間錄屏發現,彈幕中有人質疑海產品的安全性:「核魚」「輻射蝦」「不敢吃了,都扔了吧,趁早換行」;還有人認為日本都排放核污水了,商家還賣海鮮,沒有良心,甚至辱罵主播。惡語傷人六月寒,有主播因評論區的惡評崩潰哭泣,也有主播現場試吃,稱現在的商品真的沒問題。
在中國漁民直播間出現的惡評,和此前出現的「搶鹽潮」一樣,其實都是在日本核污水排放後,部分網民心生焦慮,同時對情況不能完全掌握而產生的盲目傷害漁民同胞的不理智行為。
日本排放核污水是關係國際公共利益的重大核安全問題,更與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大眾有擔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應冷靜審視,用科學的眼光看問題,多了解專業資訊,少聽信小道消息。更不應在信息不對稱的語境中,被恐慌情緒裹挾,而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部分直播間評論截圖
沖入中國漁民直播間的惡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質疑商家賣的海鮮不安全;另一種是認為日本都排放核污水了,商家還賣海鮮,沒有良心。
那麼,國內的海鮮還能不能吃?8月24日晚,江蘇省疾控中心發文釋疑稱,不可否認,福島核污水排海也可能會使我國沿海地區受到一定影響,即便是國產海鮮,如果是在被核廢水污染水域,肉質依然可能含放射性物質,應該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開展監測,滿足標準後方可食用。
針對日本核污水排放可能對我國海域帶來的影響,我國已經展開相關檢測行動,人民健康始終在保障之下。據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生態環境部正在組織開展2023年度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後續將持續加強有關監測工作,及時跟蹤研判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我海洋輻射環境可能的影響。
事實上,自2011年福島核事故後,我國已經對日本進口食品出台較為嚴格的檢測標準。2012年至今,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監測工作已納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範疇。
因此,大家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過度擔憂,只要是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海鮮,基本都符合國家檢測標準,可以放心食用。
在此前提下,有評論質疑漁民沒有良心,無疑是在沒有做實際調查的情況下,就對他們展開人身攻擊,將自身對於核污水排放的恐慌和焦慮發泄在漁民身上。
事實上,中國漁民靠海吃海,日本排放核污水一事與他們賴以為生的海洋息息相關,他們也是受害者,部分網友不理智的惡評,是對他們的再一次傷害。
進入八月,東海、南海為期3個半月的伏季休漁正式結束,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的漁民剛剛開張捕魚,盼望著好收穫。日本的核污水排放,到影響中國沿海,還有個過程。很多目前在直播間出售的海鮮,可能就是在核污水排海之前,剛剛捕撈上岸的,想必沒有受到污染。
此時傳來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消息,相信漁民的寒心比普通人更甚。正如其中一名漁民在直播間說的,「比每一個人心裡邊都難受,15年的努力,在今天一個時辰以內什麼都沒有了。」作為同胞,此時再在直播間對他們進行網暴,無疑是雪上加霜。如果實在擔心,可以選擇不吃海鮮;如果擔憂漁民在直播間出售的海產品存在污染風險,可以禮貌詢問出售的海產品從何處捕撈,有沒有安全檢測報告,了解清楚之後再決定是否購買。
合理地詢問和質疑,展示的是擔憂和素質;對漁民惡語相向,不由分說地開噴,展示的則是滿滿的惡意。
盲目湧入中國漁民直播間的惡劣評論,可以休矣。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