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的歐洲漫遊記:他們會有哪些前所未有的見聞?

2022-04-09     老叄說娛樂啊

原標題:清朝人的歐洲漫遊記:他們會有哪些前所未有的見聞?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作者:謙虛公

前言

故事正文

登門道賀的賓客紛至沓來,小錢卻找藉口避而不見。每當他讀起自己寫過的文章,不禁心虛汗顏:「這牛頭不對馬嘴的糟粕怎能見人喲!」

老道捋須大笑:「足下所言,距道尚遠。內丹外丹作用不同,只要入門後其實沒甚差別。首要是清心寡欲、打坐靜思,到接近玄妙後方可涉及。從未有人『三屍未斬,五濁未除』,就想靠吃仙丹而飛升仙界的。」

小錢被勾起了興趣,追問到:「那具體要如何才能實現呢?」答曰:「上避塵世、中避凡人、下則依舊混跡紅塵,正常生活。可一旦意念不夠堅定,恐怕還是容易被外界誘惑。我看足下不如隨我前往峨眉山,必然有所收穫。」

一聽能去天府之國玩耍,小錢連連點頭:「好呀好呀。」老道微微一笑,將手中拂塵拋向空中,拂塵頓時化為一條鱗角崢嶸的巨龍,伏臥於地。

小錢沒見過真龍,正手足無措之間,老道推他一把:「不礙事的,跟我走起~」那巨龍駝起二人,凌空飛翔,穿入雲霄。小錢低頭俯視,眼下只有蒼茫雲海,耳畔風聲呼嘯猶如波濤拍岸。此刻他也只能閉目凝神,置生死於度外,任憑巨龍在空中翻騰翱翔。不一會兒,周遭沉寂下來,就聽見老道說:「咱們到啦。」小錢這才敢睜眼四處觀望。但見群山環抱、峰巒疊嶂、鬱鬱蔥蔥、芬芳撲鼻。老道介紹到:「此乃峨眉之巔,古今人跡罕至,快隨我去參見師傅吧。」

二人逶迤前行,到達一處石窟,有石門兩扇。老道用拂塵輕輕叩擊,石門吱呀一聲自動打開。窟中亭台樓閣、別有洞天、鳥語花香,宛若仙境。

倆人繼續前行,峰迴路轉處有座庭院,其中遍布芭蕉樹卻空無一人。老道領著小錢拾階而上,曲折迴腸,穿過好幾重山門,最終停步在一處懸掛有「綠天深處」牌匾的大殿前。

老道交代:「此乃吾師靜修之所,每隔十日便在這裡打坐。」一面說一面準備隔著窗戶稟報,未及開口,便有一名仕女掀簾而出:「紫瓊仙子有請道長。」

老道叫小錢外面靜候,入室良久後才叫小錢進去。小錢跨過門檻倒頭便拜,禮畢起身偷偷瞄了一眼:蓮花台上盤腿打坐著一位妙齡女郎,風華絕代、儀態大方。

小錢心生愛慕,緊張得口不能言。那女郎輕啟朱唇問道:「爾何處而來?願學道否?」小錢吞吞吐吐、結結巴巴,最後由老道代為答覆。女郎莞爾一笑:「你凡心未凈,來早了呀。」

女郎掩面而笑:「瞧你慾火焚身的小樣,就應該朝你脊背潑盆冰水!你離修道還差得遠哩,何必為難自己?不如仍墮凡間,找尋塵世的樂趣。能夠在繁華塵囂中領悟清凈道場,也是個辦法。」說罷,拉著小錢來到大廳,在地上扔下一塊帕子,命他站立其上。那帕子如阿拉伯飛毯般冉冉升起,頃刻間,山川大地便皆在腳下了。

眾人問他:「你從天而降,莫非懂什麼奇術?」小錢不想惹是生非,便陪著笑臉道:「哪有哪有!我不過是迷路至此,各位都眼花了而已。」眾人聞言半信半疑,但畢竟沒有手機錄下視頻證據,也只能不了了之。

德臣邀請小錢回府用膳,將其敬如上賓,款待頗豐,還叫未出閣的兩位妹妹出來相見。翌日,又帶他去蘇格蘭的首府愛丁堡遊覽。這城市是出了名的華美繁榮,特產是艷麗大方的美女。當晚恰逢「丹神盛會」,附近百姓咸聚於此,小錢自然不能錯過這個看西洋景的好機會。

到盛會時節,女子皆盛妝而至,男子亦修容飾貌,爭奇鬥豔、媲美夸奇,好不熱鬧。舞蹈開始後,舞者乍分乍離、忽進忽退、若遠若近、時散時整;要麼是男摟女,要麼女牽男;兩人合為一處,抱住細腰、扶著香肩,成行成對,列為方陣,盤旋宛轉,有快有慢,舞姿妙不可言。

城中居住著一位國色天香的女名流,名叫「周西」(Josie?)。小錢特意登門拜會,與這位女士一見如故、相逢恨晚。周西女士白天帶他出遊,晚間設宴款待,周邊的名勝古蹟基本都逛了個遍,小錢也略微掌握了英語基本會話,可以與當地人作簡單交流。

周西女士告訴小錢,倫敦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不能不去看看。於是她便帶領小錢整裝待發,乘車前往。途徑蘇格蘭與英格蘭交界的樂郡(Langholm?),那兒有一座極其宏偉的教堂,裡頭唱詩班約女信徒百來人,伴隨著音節鏗鏘,聲韻悠揚的管風琴,歌聲繞樑三日,仿佛天堂之樂。其中有琴師---媚梨(Mary?)女士,風姿綽約、娉婷裊娜,她與小錢互相行禮後引導他們四處參觀。當她得知小錢要去倫敦後表示願意相隨,原來她的叔父是倫敦市長。

巴黎街道寬闊、屋宇壯麗,跟倫敦差不多。恰好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去凡爾賽避暑,不在羅浮宮里。媚梨便找到外交部長,讓他帶小錢在羅浮宮逛了一圈。宮中古玩名畫不計其數,其中有一枚璀璨奪目,大如鴿子蛋的鑽石,更是稀世珍寶。

結語

放在成書於乾隆年間的《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中,尚勉強說得過去,但是在擁有了鐵軌、火車、留聲機、加特林的光緒時代,再讀這些故事則不免大有「鋼鐵俠酣斗孫悟空」般滿屏「違和感」。且全書行文普遍主次不分、結構錯亂、語言拖沓,這亦使得本作的文學價值大打折扣,可讀性不高,實乃敗筆。

圖片來源於網絡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a7432a368bfe0f337086e090ee28e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