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魅力」:中國文化在煥新傳承中贏得世界青睞

2024-11-01     封面新聞

新華社天津11月1日電 題:「新魅力」:中國文化在煥新傳承中贏得世界青睞

新華社記者邵香雲、劉惟真、梁姊

不久前,有著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血統的文化體驗旅遊博主愛琳,通過人工智慧系統制定了在天津的文化旅遊攻略,飽覽這裡的「河海津韻」。

「智能科技讓我『沉浸式』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風景,還能快速規劃旅行路線,節省了很多時間。」愛琳說,中國旅遊景區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服務正在成為新趨勢,大大提升了海外遊客暢遊中國的旅行體驗。

「China Travel」在今年成為世界流行語,有賴於中國推出的一系列便利外國遊客的政策,也得益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與煥新中展現出的新魅力。不少海外遊客表示,中國文化正在科技賦能中展現新的魅力。

9月13日,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2024中國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與會者與表演人員互動。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來自德國的國際旅行博主肯在廣州乘坐了無人駕駛公交車,感嘆「極具未來感」;具備先進自然語言處理和人工智慧技術的仿真機器人「小柒」,成為近期在天津召開的國際展會上的明星,吸引眾多海外人士互動……

中國快速發展的科技與悠久的歷史文化交融,向世界鋪開一幅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長卷。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祁述裕認為,新質生產力是科技和文化雙輪驅動的生產力。文化觀念創新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土壤,而文化需求更是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動力。

科技賦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加豐富多元、生動持久。當下的中國,各個城市都在挖掘自身的文化資源與文化價值,中華文明的廣博與包容讓海外遊客從「身相近」到「心相親」。

西安大唐不夜城,「霓裳羽衣」「華燈太白」以沉浸式演出和行為藝術展現唐朝文化盛景;河南中牟縣,獨特的「幻城」建築里演出的戲劇講述著中原大地土地、糧食、傳承的故事;「古渡」天津,遊客們可以在數字藝術博物館中感受中外藝術的別樣魅力……一座座擁有悠久歷史文化的中國城市正通過煥新傳承吸引海外遊客。

祁述裕認為,隨著人工智慧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以數據、大模型、算力為核心的新生產要素正快速融入文化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創意和數據等文化生產要素也在加速融入相關產業生產過程。

今年以來,在中西文化融匯、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天津,一場運用新技術、通過3D全息投影和光影效果等打造的「發現敦煌——敦煌藝術情景式特展」吸引了不少海內外遊客。在跨越近百年的建築里,「時光捲軸」緩緩打開,花紋和壁畫漸次出現,帶領遊客「穿越時空」,沉浸式領略神秘的藝術風情。

2023年11月28日,在天津數字藝術博物館,觀眾通過數位技術與敦煌文物互動。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天津數字藝術博物館創新辦展形式,用8個沉浸式互動區域打造新型數字文化體驗空間,讓受眾了解文物和藝術的方式從單一的視覺體驗向虛擬與現實結合、體感交互深度融合的綜合體驗發展。

「不少來到天津的外國朋友被這座博物館吸引,『穿越時空』、感受中國。」天津數字藝術博物館館長金鵬說。

新技術賦能成為彰顯中華文化時代風采的基礎,開放包容、平等交流的內核始終是中華文明展現永久魅力的底色。

游意式風情區,參觀有「中國最美書店」美譽的鐘書閣,品嘗特色美食……紐約茱莉亞學院古樂演奏系總監羅伯特·米利與學生們,在燈火璀璨的海河灣畔結束了在天津的遊覽,「我們將長久記住這個夜晚,這次中國之行也註定會成為他們獨一無二的人生經歷」。

來自薩摩亞的留學生安雅說,中國文化正是吸引著她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主要原因。中秋佳節親手製作月餅,參與詩詞朗誦比賽,了解楊柳青木版年畫技藝、接觸古箏琵琶等傳統樂器。

「我的大哥、二哥和姐姐曾分別在哈爾濱、武漢和北京讀書,他們會和我分享在中國的經歷。」安雅說,「在中國的時間越久,就會越熱愛中國文化。」

多年來,孔子、京劇、功夫、長城等文化符號構成了世界對中國的文化想像,這也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如今,新時代的中國正在展現文化新魅力。

「在平等交流的潮湧中,一個自強不息、現代時尚又傳承歷史的中國,正在國際交流中贏得更多青睞。」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a12a610642b73028769ab7d47e2ef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