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搶了風頭,俄式武器不香了!俄羅斯赴杜拜航展,慘遭零成交

2023-11-26     科羅廖夫

原標題:被中國搶了風頭,俄式武器不香了!俄羅斯赴杜拜航展,慘遭零成交

杜拜航展,俄羅斯一毛錢的訂單都沒拿到。作為全世界最主要的軍工大國之一,俄羅斯代表團攜眾多新式航空機型和武器,興致勃勃地跑去參加2023杜拜航空展,結果遭遇零成交,不僅一分錢都沒掙到,還要倒貼參展費和路費。

剛剛結束的2023年杜拜航空展,是歷屆規模最大的一次航展,一共有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餘家參展商參展,展出的各型飛機和直升機數量超過180架。本次杜拜航展也幾乎集齊了當今世界主力戰鬥機型號,從「幻影」-2000、「陣風」到F-16E/F,從中國殲-10C到俄羅斯蘇-35S,從中巴聯合研製JF-17「梟龍」Block3到印度LCA「光輝」。美國空軍甚至派出一架B-1B戰略轟炸機兩次飛越航展上空。

儘管俄羅斯代表團拿出了所有最先進最現代化的航空技術產品,但是俄羅斯代表團最後一個訂單都沒得到。這是俄羅斯首次在杜拜航展上遇到零成交的情況,這對於曾經的航空大國俄羅斯來說,相當沒面子了。

包括俄羅斯《莫斯科時報》和《軍事評論》在內多家俄媒體都報道了俄羅斯代表團在全球最具含金量的杜拜航展上顆粒無收「吃零蛋」的新聞,俄羅斯《軍事評論》甚至稱俄羅斯代表團參加本次杜拜航展是首次「參加一場沒有訂單的表演」。

在以往,歷屆杜拜航展上俄羅斯都能拿到十幾億或幾十億美元的航空武器訂單。例如2019年,俄羅斯曾簽下了35億美元的大訂單。在俄烏戰爭開戰以前的2021年杜拜航展,俄羅斯獲得17億美元訂單。最厲害的是在2017年杜拜航展上,俄羅斯收穫了價值100億美元的巨額訂單。這充分說明當時的俄羅斯航空武器在國際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

今年杜拜航展的總成交額為980億美元,其中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和空客三家就拿了670億美元的訂單。當然,這些訂單大部分是阿聯訂購的民用航空產品,例如阿聯航空斥資580億美元巨款向波音和空客訂購了110架民航客機,隨後是杜拜航空從波音和空客購買了30架民航客機。

中國的航空武器和技術產品也收穫頗多,有不少國家對於中國的新產品都表示出了非常濃厚的興趣,並且下了訂單。包括L-15「獵鷹」戰鬥機等航空武器產品都有訂單,阿聯耗資4.4億美元,購買了12架L-15「獵鷹」戰鬥機,最終訂貨可能會達到48架。

俄羅斯拿出來的武器展品不可謂不先進,展示了250多件現代化武器和軍事裝備的樣品。包括伊爾-76MD-90戰略運輸機,蘇-35S戰鬥機、卡-52,卡-32A11M消防直升機,支援海上能源作業的米-171A3直升機,「安薩特」直升機,R-77和R-37空空飛彈,蘇-57戰機攜帶的KH-69隱身巡航飛彈、S-350E中程防空飛彈和「維京」防空系統。

俄羅斯方面的對外吹風也一貫的充滿了自信無比的「俄式牛皮」。俄羅斯聲稱自己的武器是「世界上最好的武器之一」,並且在「特別軍事行動」中的表現就是「最好的廣告」。

俄羅斯代表團表示,這次赴杜拜航展的參展飛機陣容異常強大,是自1994年以來,俄羅斯在國際航展上展示過的最多最全的飛機型號。例如伊爾-76MD-90A運輸機,在過去二十年時間裡這款俄羅斯戰略運輸機基本不屑於參加這種航展,因為以前從來都不缺少銷路。

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總經理米赫耶夫在杜拜航展期間就表示,外國客戶對俄羅斯最新型的伊爾-76MD-90A軍用運輸機的需求估計有50架。想要購買伊爾-76MD-90A的國家包括中東地區各國、幾個獨立國協成員國、以及東亞、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相關會談正在進行當中,但是不便透露具體有哪些國家。

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總裁謝爾蓋∙切梅佐夫則表示,美國專家在杜拜航展上仔細研究了俄羅斯卡-32直升機和卡-52武裝直升機。俄羅斯對自己航空技術水平很有信心,卡-52「短尾鱷」武裝直升機在特別軍事行動中表現非常出色,讓全世界讚嘆。

不過,俄羅斯吹了半天,伊爾-76MD-90A運輸機,卡-52武裝直升機,以及蘇-35S戰鬥機就是沒人要,這些機型一架都沒賣出去。

俄羅斯飛機賣出去,有好幾個原因。一是俄羅斯航空武器技術受到了美歐西方的嚴厲制裁,購買俄羅斯航空武器的國家會被美國制裁,導致無法同時獲得西方技術。這種嚴厲制裁,近些年已經讓俄羅斯很多航空武器產品出口夭折。例如埃及和印尼先後拒絕購買俄羅斯的蘇-35S戰鬥機。

二是俄羅斯目前在烏克蘭的戰爭已經長期化,俄羅斯國內的軍事工業幾乎全部改為生產前線急需的武器裝備,至於出口,已經不考慮。別說是新的出口訂單了,原本的軍事出口訂單都已經被推後。甚至俄羅斯還會截留已經生產的出口武器轉為自用。例如印度送到俄羅斯升級的T-90S主戰坦克,就直接被俄軍「徵用」,送到了烏克蘭戰場上。這樣一來,即使簽訂了武器出口合同,也無法保證交貨。

此外,由於常年吃老本,俄羅斯在生產新型武器方面的力量也不足。例如俄羅斯早在2012年就訂購了39架伊爾-76MD-90A運輸機,直到2019年才交付了第一架,到2023年才交付了第12架,一年的產量只有3架,這麼可憐的產能,也顯示出俄羅斯的航空工業實力出了大問題。

三是俄羅斯武器在烏克蘭戰場上沒有表現出以往宣傳的那麼厲害。俄式武器受到普遍的冷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的拉胯和嚴重損失,俄羅斯的武器在「特別軍事行動中」暴露出了不少問題。有大量的俄式武器被摧毀,這導致俄羅斯武器這些年積攢的良好口碑一夜間垮塌。

真正讓各國放棄購買俄羅斯武器的原因,還是俄羅斯自身已經落後的武器工業實力。戰場的實戰一直是最完美最直接的武器試驗場。一直以來俄羅斯留給全世界印象就是「武器強大的世界軍事強國」,可俄烏戰爭卻讓人們看清了現實。俄式武器在俄烏戰爭中的形象垮塌,不亞於30年前海灣戰爭時期蘇聯武器神話的破滅。

有分析認為,由於俄式武器裝備在俄烏戰爭中表現不佳,大家發現俄羅斯武器的拉胯是整體性的,並不是個別現象。這造成了俄羅斯武器性能的可信度大幅度下降,俄式武器的口碑變得很差。很顯然,俄羅斯的軍火出口額會有斷崖式下跌。同時,俄軍的拉胯表現,反而給歐美援助烏克蘭的軍火武器打了一次廣告,例如「海馬斯」火箭炮和「風暴陰影」巡航飛彈已經成為國際市場炙手可熱的緊俏商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a043fcdb9b061d4a04673da72ff63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