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是極地動物的代表之一,基本上來說不管哪個城市,只要有極地動物園或者海洋館,裡面一般都會有企鵝被圈養,只不過有些規模較大的極地海洋館裡企鵝的種類多一些,規模較小的就相對少一些。
企鵝是相當受歡迎的鳥類,它們不會飛,主要靠直立著歪歪扭扭地行走,還可以把肚皮貼在冰面或濕潤的地面上滑行前進。
帝企鵝Aptenodytes forsteri
但不管是走路還是滑冰,企鵝的各種行為都透著一種呆萌的氣質,就差把傻乎乎三個字直接寫在臉上了。
企鵝現存十餘種,其中最出名的無疑是帝企鵝Aptenodytes forsteri(上圖),BBC出過不少關於企鵝的紀錄片,其中帝企鵝的戲份是最足的,它們的形象還被製作成各種漫畫形象、表情包和實體周邊,基本上坐穩了企鵝界一哥的位置。
巴布亞企鵝Pygoscelis papua
關於企鵝,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冰天雪地的畫面,一直以來企鵝也被當做南極的代表動物。
許多人就此認為企鵝只生活在南極,但其實並不是這樣。
像帝企鵝、國王企鵝、南極企鵝、巴布亞企鵝等極地海洋館中經常出現的企鵝確實主要生活在南極洲,但還有許多企鵝並不生活在南極,甚至連非洲、赤道附近和北半球都有野生企鵝分布。
我挑選了5種生活在南極洲之外的企鵝,在本文中為大家介紹。還是要提前說一下,生活在其他地區的不是只有這5種,而是這5種比較有代表性。
阿德利企鵝Pygoscelis adeliae
1.峽灣企鵝Eudyptes pachyrhynchus
峽灣企鵝是冠企鵝屬的企鵝。顧名思義,這個屬的企鵝頭上基本都有「冠」,但是形態有著不同的差別。
峽灣企鵝生活在紐西蘭南島附近,又叫鳳冠企鵝,也被網友們戲稱為白眉企鵝。因為它們眼睛上方各有一道很別致的白色(或淡黃色)長毛,看上去像是一雙白眉,明明挺活潑的企鵝硬是給人一種老態龍鐘的感覺。
這兩道長眉會隨著峽灣企鵝年齡的增加而變長,部分老年峽灣企鵝的長眉甚至會向後垂到頸間。
峽灣企鵝Eudyptes pachyrhynchus
2.小藍企鵝Eudyptula minor
小藍企鵝是所有企鵝中個頭最小的,平均身高只有30多不到40厘米。小藍企鵝的名字很直觀——又小又藍。
它們生活在澳大利亞南部和紐西蘭地區,早先因為人類活動的擴張和寵物貓狗的入侵差點遭到滅頂之災,很多原本有小藍企鵝生存的島嶼都已經再也看不到它們小小的身影了。
後來小藍企鵝分布地的政府開始著手對其進行保護,包括人工飼養和野外放歸計劃,才使得小藍企鵝種群數量開始趨於穩定。
小藍企鵝Eudyptula minor
3.麥哲倫企鵝Spheniscus magellanicus
由於麥哲倫企鵝是環企鵝屬的成員,所以它們也叫麥哲倫環企鵝、麥氏環企鵝。
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航海家麥哲倫,相傳當初麥哲倫第一次環南美洲大陸航海時於1520年發現了這種企鵝,後來鳥類學家Johann Forster乾脆就以麥哲倫的名字來給它們命名。
麥哲倫企鵝主要分布在智利、阿根廷附近的海洋沿岸,目前是近危(NT)物種。
麥哲倫企鵝Spheniscus magellanicus
4.黑腳企鵝Spheniscus demersus
通常來說,一提起冰雪和寒冷我們往往會想到兩極地區,代表動物是北極熊和企鵝;而說到沙漠和炎熱,人們的普遍第一反應則是非洲,代表動物是駱駝和獅子。
然而黑腳企鵝卻是生活在非洲的企鵝,這也是它們最讓人難以置信的特點。
黑腳企鵝分布在非洲西南部的納米比亞、南非沿海和周邊的一些島嶼上,有些島嶼對外來遊客開放,近距離圍觀黑腳企鵝也成為了當地著名的旅遊項目之一。
黑腳企鵝Spheniscus demersus
5.加拉帕戈斯企鵝Spheniscus mendiculus
最後是更為奇特的加拉帕戈斯企鵝,它們生活在科隆群島(也叫加拉帕戈斯群島)。簡單來說,克隆群島位於中美洲西部的海洋中,赤道從這裡穿過。
所以加拉帕戈斯企鵝在赤道附近生活,甚至會出現在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它們是唯一一種生活在赤道以北的企鵝。
雖然科隆群島踩在赤道上,從地理位置來說是標準的熱帶地區,但是這裡的溫度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得益於秘魯寒流與克倫威爾洋流,科隆群島的溫度最高也在30攝氏度左右,大部分季節都非常涼爽,有企鵝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也就不算太奇怪了。
加拉帕戈斯企鵝Spheniscus mendicu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