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花坐果需要3個條件!如何提高棗花坐果率

2019-11-18   果樹小百科


來源:種種田 果樹種植新技術

棗是多花樹種,分化的花量遠遠超過結果能力。在較好的栽培管理條件下,多數良種產量較高的豐產樹,花朵座果率也僅有1%~2%,結果枝平均生產鮮果10~12克,每公頃(15畝)產量達22500千克以上,就接近或已達到樹體高產的限度。然而,由於多種原因,我國多數棗園的結果達不到這樣的水平,棗樹的結果數量遠低於這一標準,處於低產狀態。因此,提高棗花座果率成為棗樹早實高產穩產的重要工作。

棗花坐果需要3個條件

樹體良好的營養狀況。營養是棗花坐果的基礎,樹勢生長健壯,貯藏養分充足;

授粉受精,產生內源激素或人工噴施外源激素,刺激子房生長發育;

良好的氣候(適宜的溫度、空氣濕度和充足的光照)、土壤(水分和礦質營養元素)等環境條件。

1、樹體營養不良

盛花期後,在北方棗區6月至7月上旬出現落果高峰,落果量占總量的50%以上。此期落果的主要原因是營養不足,因為棗樹花量大,分化和開放過程消耗大量貯藏營養,並且棗樹的枝條生長、花芽分化、開花同時進行,導致營養的分配失衡。

解決方案

開甲,即環狀剝皮。通過切斷韌皮部,阻止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養分向根部輸送。滿足開花坐果及幼果早期生長發育的需要,從而提高座果率和增加產量。

摘心。對於一般栽種方式的棗樹,只進行一次摘心,對不作骨幹枝延長枝和大枝組延長枝的發育枝,按照所在部位空間大小,留2~4條基枝摘心或短截。密植和超密栽培,需要分2~3次進行。同時提供均衡營養。

2、激素與品種授粉不良

棗樹落果是由於果柄處形成離層所致,與內源激素如生長素IAA、脫落酸ABA和細胞分裂素等激素水平有關;棗樹大多品種可自花授粉結實,但有些品種花粉發育不良,則受精不完全,造成胚敗育而落花落果。

解決方案

盛花期噴赤黴素;幼果期噴萘乙酸。生理落果期噴三十烷醇等外源激素等。

3、水分失調

棗樹花期對土壤水分十分敏感,我國北方棗花期正值炎熱的旱季,遇到旱情,會發生卷葉、焦花、焦蕾等現象,嚴重影響坐果。開花前7~10天或盛花末期大量落花後的幼果期,若土壤干,應及時澆水。棗花期噴水的目的是提高空氣濕度,解決低濕乾燥對棗花粉發芽的抑制作用。

解決方案

小面積噴水,應在傍晚或清晨氣溫較低、空氣濕度較高時進行。要提高噴水促進坐果的效應,目前可以採取較大面積的噴灌,増濕時間能維持10多個小時,效果十分明顯。

磷鉀源庫~食品級99.7%磷酸二氫鉀

提供專業權威的產品檢測報告

保花保果、膨果上色增甜、壯籽抗倒,抗病抗逆,作物增產法寶!

如需購買,請點擊下面的藍色文字「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