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中國國防報
如今,敘利亞危機已進入第10個年頭,各方利益盤根錯節,敘前景仍迷霧重重。今天出版的《中國國防報》刊發分析文章指出,敘利亞危機各利益攸關方的矛盾仍未消除,具體表現為這樣四個方面:一、以土耳其為中心的三重矛盾仍將持續。二、美俄之爭相對弱化。三、敘利亞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仍相持不下。四、戈蘭高地問題、以色列和伊朗、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矛盾,使以色列難以在敘利亞問題上置身事外。文章強調,敘利亞危機仍在持續,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依然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
多方博弈,敘利亞前景迷霧重重
張帥
自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美國、俄羅斯等世界大國,伊朗、土耳其等地區大國,「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庫爾德武裝、敘反對派等組織展開持續博弈,導致敘利亞淪為多方較量的角斗場。如今,敘利亞危機已進入第10個年頭,各方利益盤根錯節,敘前景仍迷霧重重。
綜合來看,過去9年,敘利亞政府軍在俄羅斯、伊朗等國支持下逐漸收復失地,掌握戰爭主動權,敘反對派武裝和極端組織日漸衰弱。美國在中東推行戰略收縮政策,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日益增強。土耳其為遏制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不斷增加在敘軍事存在,造成土俄齟齬不斷。日內瓦會議、阿斯塔納會議等雖有益於緩和敘利亞局勢,但效果有限,各利益攸關方的矛盾仍未消除。
首先,以土耳其為中心的三重矛盾仍將持續。
土耳其和俄羅斯。自敘危機爆發以來,土耳其便成為博弈的重要一方,其與俄羅斯的關係一直在對抗與緩和之間搖擺。3月5日,土俄就伊德利卜問題達成協議,為伊德利卜迎來片刻安寧,表明俄土兩國都保持著軍事克制。然而,由於兩國對敘利亞政府的立場截然不同,雙方對立狀態仍將延續。從當前局勢看,俄羅斯優勢相對明顯,且不想與土耳其決裂,土耳其雖在對抗中表現出強硬態度,但自身實力難以承載大國野心,兩國如何保持利益平衡,仍有待觀察。
土耳其和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從「幼發拉底河盾牌」到「橄欖枝」再到「和平之泉」行動,土耳其越境作戰均直指庫爾德武裝。土耳其雖在敘利亞問題上有所妥協,但並未動搖打擊庫爾德武裝的決心,不會任由庫爾德武裝發展壯大。
土耳其和西方國家。難民問題一直是土耳其與西方國家談判的籌碼。在伊德利卜衝突中,土耳其試圖通過放鬆邊境管控向歐洲施壓,但收效甚微。儘管難民問題是歐洲國家重要關切,但他們不願陷入敘戰場。因此,如何就敘局勢與歐洲國家進行協商,是土耳其需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
其次,美俄之爭相對弱化。對特朗普政府而言,過度介入敘利亞問題不符合其國家利益。儘管美國於2017年和2018年先後對敘發動軍事打擊,但規模有限,並未影響敘戰場形勢。2018年底特朗普宣布從敘撤軍後,敘問題主導權逐漸轉向俄羅斯,美國似退居「二線」,但仍保有一定影響力。
再次,敘利亞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仍相持不下。敘政府軍和反對派武裝的實力對比已十分明顯,前者強勢進攻,後者節節潰敗。反政府武裝在外援有限的情況下,生存空間將隨戰事推進逐漸縮小,未來可能採取小規模分散性打擊方式。
最後,戈蘭高地問題、以色列和伊朗、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矛盾,使以色列難以在敘利亞問題上置身事外。對以色列而言,戈蘭高地主權歸屬問題始終是其重要關切。以色列試圖繼續占據戈蘭高地,在自身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不排除會藉助美國等域外國家的力量。
如今,敘利亞危機仍在持續,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依然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
(作者單位為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