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韓戰的爆發讓剛從戰火中走出來的新中國又要再次投入到戰爭當中,隨著一聲令下,240萬中國志願軍踏上了保家衛國的征途,前往從未涉足過的朝鮮。
這些浴血奮戰,揚我國威的志願軍戰士們用血與火書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但在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中卻出現了一個叛徒,由於他的叛變,導致志願軍王牌部隊6700餘名戰士傷亡,讓赫赫威名的「萬歲軍」蒙羞,他就是抗美援朝時期最可恨的叛徒谷中蛟,他為什麼叛變?最後又落得什麼結局?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致使「萬歲軍」兵敗白馬山的大叛徒谷中蛟。新來的朋友可以先點個關注,既不錯過未來精彩內容又能回顧往期視頻。關注博覽歷史,重溫過往故事。
兩軍交鋒,白馬一戰1952年10月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第38軍向坐落在鐵原西北10多公里處的白馬山發起了攻勢,企圖一舉奪下這個地勢險要的戰略要地。此時距離志願軍入朝作戰已經過去了近兩年時間,聯合國軍和韓軍早已領教過志願軍第38軍的赫赫威名。38軍自成立之後從東北一直打到雲南,在解放戰爭時期,38軍縱橫5000公里,輾轉11個省份,大半個中國都被它們走了下來。在接到入朝赴戰的任務後,第38軍更是憑藉著頑強勇猛的作戰,獲得了彭老總親筆寫下的「38軍萬歲」的殊榮,從此「萬歲軍」的威名伴隨著38軍的驍勇善戰而聞名天下,成為了我軍中的王牌部隊。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38軍成功穿插三所里和龍源里,死守松骨峰,一舉扭轉了整個朝鮮戰局。第四次戰役中38軍背靠南漢江,抗住了火力上占據絕對優勢的聯合國軍的反撲,出色地完成了戰役掩護的任務。雖然38軍取得了漢江南北岸的防衛戰的勝利,但付出的代價同樣是巨大的,為此38軍不得不在第四次戰役後回到後方休整。
時間來到了1952年,此時朝鮮戰場的局勢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戰爭雙方也以陣地戰為主。白馬山位於鐵原西北10公里的藥山洞地區,由於一群山嶺組成,山的東面是一望無際的鐵原平原,南面是經高台山和寶蓋嶺通往漢城的聯合國軍主要軍事補給線,通過這條補給線可以直達聯合國軍的重要兵站基地鐵原。重要的地理位置註定白馬山會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個焦點。為了保障自己的軍事補給和防止志願軍進一步的滲透發展。1951年秋季攻勢聯合國軍從志願軍第42軍手中重新奪回白馬山陣地後,便構築了堅固的工事、坑道、埋設地雷設置障礙,再加上美軍的飛機、坦克和後方強大的炮火支援,使得第42軍在反攻時期吃了大虧,付出了傷亡423人的代價,僅殲敵30餘人,韓軍更是將其稱為「鋼鐵陣地」。
駐守白馬山陣地的是韓軍第9師,也正是這個緣故,1952年5月22日第42軍和第38軍換防,為了拿下戰爭焦點的白馬山陣地,決定讓慣打硬仗的王牌部隊38軍發起進攻。韓軍戰鬥力低下在韓戰期間是出了名的,擔任聯合國軍第二任總司令的李奇微在回憶錄中寫道「韓國軍隊往往對中國士兵懷有非常畏懼的心理」就連韓軍的盟友美國都看不起他們,更不用說志願軍了,而韓軍脆弱的戰鬥力使得他們在與志願軍交手時鮮有勝績。第3兵團司令王近山更是放出了「牛刀殺雞」的豪言,而此時的38軍軍長江擁輝為了拿下白馬山,也做足了功課,早早調兵遣將進行戰爭動員,並備足了彈藥軍需。只待一聲令下,便奪取白馬山陣地。
出現叛徒,泄露軍機江擁輝將主要進攻命令下達給了114師,在接到任務後114師全體官兵都在積極備戰,再加上當時志願軍已經更換上了蘇式裝備,在重型武器的火力上已經不再遠遠落後於聯合國軍,使得他們更有信心攻克白馬山。
雖然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和萬全的準備,但在戰鬥打響之前,114師卻出現了一個叛徒,這個叛徒就是谷中蛟。谷中蛟是個什麼樣的人?根據現存於美國國家檔案處志願軍戰俘審訊報告KT3831號可知,谷中蛟是湖南人,原名谷中煉,谷中蛟是他在1949年參軍後改的名。谷中蛟在1949年10月進入南方中央軍事政治訓練學校受政治訓練,據此可知谷中蛟是讀過一些書的,他於1950年5月畢業,被分派到38軍第114師第3營第7連擔任文化教員,屬於副排長級軍官。在當時接受過文化教育並且參軍的人,都是寶貴的稀缺人才,谷中蛟也不例外。
他1950年7月跟隨第38軍抵達東北,於1950年10月25日從東北集安進入朝鮮。作為文化教員,谷中蛟是不用上前線的,作為一個非戰鬥人員,他並沒有經歷過什麼危險,同時也沒有得到過什麼立功的機會。但對於谷中蛟而言,參加部隊只不過是為了滿足他升官發財的心愿,所以他就耍起了小聰明。谷中蛟主動要求參加戰前演練,表現積極刻苦,同時他又深知自己是不會被派上前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做表面功夫。谷中蛟的表演很成功,他作為一個文化教員卻數次請求上前線的行為在上級心中留下了好印象。當時38軍計劃投入兩個營對白馬山進行潛伏突擊,其中就包括谷中蛟所在的3營。突擊隊的危險性可想而知,同時也擔負著率先發起進攻的任務,所以決定採用自主請願的方式,讓戰士們主動報名突擊隊。
和舊時代的軍閥軍隊以及國民黨軍隊不同,這種攻堅危險的任務,在我軍中是搶都難以搶到的任務,只有一支在戰鬥中打下威名的部隊,才有資格擔任攻堅、突擊、阻擊的任務。所以其殊榮是至高無上的。谷中蛟又開始了他的表演,不僅爭著遞交了請願書,口號還喊得震天響。但谷中蛟心裡明白,無論自己表現的再怎麼積極,由於他文化教員的身份,上級是不可能派他上前線的。然而令谷中蛟沒有想到的是,他的一片「赤誠」竟然真的受到了上級的「關注」,為了不打擊他的積極性,谷中蛟被編入了突擊隊當中。谷中蛟一時間腸子都悔青了。如果上了前線衝鋒,別說立功升官,就連他的小命都可能沒有了,而此前自己積極表現,如果爭取到了機會卻又不敢上,那谷中蛟也同樣不用再在部隊里混了。
隨著進攻時間的越來越近,眼看著戰友們一個個都寫好了絕筆書,谷中蛟對死亡的恐懼也越來越大。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谷中蛟終於下定了決心,走上了背叛祖國、人民的道路。10月初的朝鮮天氣微涼,朝鮮半島的天氣也開始涼了下來,在114師發起進攻之前,棉衣就已經運送來了。但上級考慮到棉衣是消耗品,同時接下來的戰鬥難免會有士兵傷亡,因此決定等這次戰役後再派發棉衣,優先供給傷兵。這個決定得到了各部隊的理解和支持,大家都贊成將棉衣省下來給傷兵。不過谷中蛟得知這個消息後卻怒不可遏,他認為自己都要上陣衝鋒,命都快沒了,卻連件棉衣都不捨得給,這明顯是對他的不公平。這最後一根稻草徹底壓垮了谷中蛟心中的最後防線。於是谷中蛟趁著去前線偵查道路的機會,跑到了韓軍陣地前選擇了投降。在繼續了解之前,看到這裡的朋友點個關注吧,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谷中蛟原本是想脫離志願軍投敵,敵人卻把他當成了戰俘對待,在審訊報告中記為「戰俘是一名逃兵」在接受審訊時谷中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像竹筒倒豆子一樣將他所知道的關於38軍的戰略部署盡數吐露,包括我軍攻擊的時間、目標、以及火力部署。同時谷中蛟也提到了自己之所以投敵的原因,便是前面所說的遲發棉衣。
但當時我國百廢待興,為了支援抗美援朝全國男女老少都在過著苦日子,完成作戰任務後才發放棉衣,也是因為戰鬥會造成部隊減員,衣服能省一件就是一件。谷中蛟卻覺得自己吃盡了苦頭,並不想再吃這種苦,而想去追求他所以為的富裕的生活。在審訊中谷中蛟也說了部隊在後方整訓時食物70%為高粱,30%為米麵,輔食有大豆、土豆、花生。而等到部隊開往前線,食物就改成了70%是米和麵粉,30%為高粱,各單位每5至6天收到一次罐頭肉補給,每名士兵平均每天可以分到一點。從這個側面可以看出,全國上下都在支援著前線作戰。同時也能意識到,志願軍能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可是因為谷中蛟個人的叛變,導致了白馬山戰役的失利,導致了志願軍戰士們的慘重傷亡。谷中蛟在想追求自己榮華富貴時,是否想過戰友的生命、部隊的榮譽、國家的利益呢?他大概是沒有想過的。
戰役失利,叛徒下場谷中蛟的叛變,使38軍的進攻計劃完全透明,失去了戰役發起的突然性,此時擺在38軍面前的問題就變成了打還是不打?江擁輝軍長有些猶豫,不打,那就太可惜了準備這麼久就為了這一錘子買賣。打,要麼趁叛徒剛跑過去,敵人尚未辨別真假,還來不及調整部署之際提前進攻,打個措手不及。要麼乾脆再等十天半個月,令敵人鬆懈麻痹,情報失效後再打。
江擁輝將這兩個更改進攻的方案提交給兵團司令員王近山,考慮到提前發動進攻會導致部隊倉促,所以王近山否定了第一個方案,而延後發動進攻可能會使我軍陷入被動,同時增加我軍消耗,所以第二個方案也被他否決。於是江擁輝只能在王近山的命令下按計劃發起攻勢。當時的38軍已經完成了換裝,為了加強114師的攻擊火力,38軍還給該師配備了182門火炮,17輛坦克、59門高射炮和122挺高射機槍,可以說除了飛機什麼都齊了。王近山是有名的悍將,打仗以勇猛著稱,他否決了江擁輝更改進攻計劃的建議並表示「你拿這麼大一把牛刀殺雞,還哆嗦什麼!」正是由於擁有這些重型武器,王近山才稱這次戰役是牛刀殺雞。
韓第9師在得到谷中蛟提供的情報之後迅速對白馬山防守做了相應調整,不僅增派部隊加強白馬山防禦力量,同時還加固工事,將電話線全部埋入地下,陣前鐵絲網由3層增至7曾,同時設置了大量的地雷,由於白馬山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美軍也不敢大意,接到韓軍求援後急忙支援韓軍9個炮兵營和44輛坦克,美國空軍也從10月3日起出動大批轟炸機向谷中蛟提供的志願軍炮兵陣地位置實施集中轟炸。韓軍得到大量兵力火力支援後嚴陣以待。
10月6日晚志願軍突擊隊按照計劃發起進攻,美空軍出動上百架次飛機對志願軍進攻部隊、後方補給線、後方炮兵陣地進行飽和轟炸。10月9日,志願軍和韓軍在白馬山頂展開拉鋸戰。至此戰鬥剛剛進行4天,雙方卻都投入了3個團的兵力,激烈程度遠超志願軍的預期。38軍由於戰前對戰鬥發展過於樂觀,沒有預留更多後備力量,此時兵力運用已經捉襟見肘。
在10月14日,白馬山戰役陷入拉鋸戰的時候,美軍在上甘嶺地區發起進攻,上甘嶺戰役打響,志願軍全線爭奪重點轉向上甘嶺地區。10月15日凌晨經過連續9天的爭奪,38軍全部撤出白馬山地區。此戰志願軍傷亡6700餘人,韓國方面則將白馬山戰役稱為白馬山大捷,這是志願軍首次敗給韓國軍隊的記錄,同時也是韓國軍隊在韓戰中對志願軍唯一的獲勝戰例。韓第9師因為守住了白馬山,獲得了「白馬師」的稱號,而當時該師的參謀長名叫朴正熙,此戰之後朴正熙名聲大振,為以後成為韓國總統奠定了基礎。可以說谷中蛟是朴正熙的大功臣,但卻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叛徒,是中華民族的敗類。6700多名志願軍英雄傷亡的這筆帳,要記在他的頭上。
白馬山戰役後谷中蛟以為自己成為了韓軍的座上賓,懇求韓國能夠准許他加入韓國軍隊,但他的叛國行為同樣被韓國軍隊所不齒,在他沒有利用價值後,韓國將他當做戰俘送進了戰俘營。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又輾轉將他送到了台灣。此後谷中蛟的具體情況就不為人所知,也沒有確切記錄可以查到。不管谷中蛟的結局如何,只要人民一提起韓戰中的叛徒,相信就會在名單中找到谷中蛟的名字。在他選擇投敵的那一刻起,他便以一種恥辱的方式死在了人民的唾棄之中。
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談古論今,留下你的見解。覺得本期視頻還不錯的朋友就關注博覽歷史吧,咱們下期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9560ac022b7334e1e3152e1fa386e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