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里風靡上海的夢特嬌們,等不來翻紅

2024-01-19     新周刊

原標題:《繁花》里風靡上海的夢特嬌們,等不來翻紅

正如《繁花》中所提及的「夢特嬌令大多數中國人第一次開始了對時尚品牌的追求」,在時尚還是一片空白的年代,夢特嬌確實曾經搶占過國人的「認知紅利」,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們早已對那些經不住時代考驗的「假高奢」祛了魅。

作者|

編輯|安菲爾德

封面 |《繁花》

《繁花》收官一周後,豆瓣評分最終定格在8.5,人們仍在樂此不疲地扒拉各種細節,試圖留存20世紀90年代夢幻般的餘味。

從衣食住行到時代浪潮,《繁花》喚醒了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也在2024年初帶火了很多東西,比如排骨年糕、和平飯店,以及在劇中被絲滑植入的眾多品牌。

但萬萬沒想到,舊情懷帶動老品牌翻紅的萬能公式,在開年第一爆劇加持下,也出現了失靈的例外——這一次,在劇中「實名演出」的法國夢特嬌,成為了那個扶不起的「阿斗」。

劇中,作為國產服裝「三羊」牌的競爭對手,夢特嬌攜「亮絲T恤衫」出場,胸前一朵花的logo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網友們翻箱倒櫃,才終於從父母30年前買的夢特嬌中找出了答案。

夢特嬌在《繁花》中的亮相。(圖/《繁花》)

公正地說,無論今天有多糊,夢特嬌確實也是風光過的。

那時候,即便一件polo衫要賣上千元,只要胸前繡上夢特嬌那朵嬌艷的小紅花,總會有人願意花幾個月的工資買上一件。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時針撥到2024年,上海灘的夢特嬌服裝實體店數量,今天也只剩下了略撐門面的一家。

當然,世界上最難受的事,永遠不會是成為歷史,在行將就木之前就被遺忘,這可難受多了。

「現在還有人穿夢特嬌嗎?」「夢特嬌為什麼不火了?」在劇集熱播期間,人們曾經試圖努力回憶起這個法國「奢侈品牌」當年的輝煌,但多數人甚至都想不起來,夢特嬌是怎麼突然消失在公眾視野的。

也許,這潑天的富貴,本就輪不到夢特嬌來接。

「一朵花」的曇花一現

「上海人誰家裡還沒有一件『火燒絲光棉』?」「《繁花》後遺症:胸前一朵花。」夢特嬌曾經火過的證明,看看網友們從爸媽衣櫃翻出的「嬌衫」,就能略觀一二。

網友曬出父母的夢特嬌衣服。(圖/小紅書截圖)

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居民平均工資在300元左右,夢特嬌一件衣服的定價卻動輒一兩千元。

即便如此,夢特嬌在當年的工薪階層眼中,也是努努力就能夠到的品位象徵。那時,「夢特嬌男孩」就是街上最靚的仔,胸前一朵花的logo是成功人士的標誌。不少人都願意花上小半年的工資買一件法國亮絲polo衫,當做犒勞自己的「人生第一件奢侈品」。

正如《繁花》中所說:「夢特嬌令大多數中國人第一次開始了對時尚品牌的追求。」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品牌之一,夢特嬌自1979年起,就藉助中國香港的分公司向內地銷售服裝。

光是這個銷售渠道,就足以拿捏住國人當時的虛榮心。

據《中國市場》2009年報道,夢特嬌的高管曾對此坦率地承認:「對於那些有親戚在香港的內地消費者來說,讓親戚帶回一件夢特嬌的衣服,往往可以在眾人面前好好炫耀一番。」

夢特嬌20世紀90年代的廣告宣傳。(圖/夢特嬌官網)

1979年正是剛剛改革開放的年代,人們的服飾開始擺脫單調的「灰藍黑綠」,轉而追求時尚潮流。漂洋過海而來的時髦設計,撞上渴望放眼世界的目光,自然一拍即合。

而站在風口上早早到來的夢特嬌,也切切實實地完成了一次成功的營銷。

雖然在法國發家靠的是女士內衣和絲襪,但進入中國之初,夢特嬌堅定地只賣高價男裝,盯上的就是一線城市最先富起來的男老闆們。從洗腦的電視廣告到精緻的模特畫冊,從高端商場的櫥窗到豪華酒店的時裝表演會,夢特嬌步步為營,很快就在中國消費者面前打造了自己的法國奢侈品牌「人設」。

除此之外,產品也要令人信服。夢特嬌的經典款亮絲polo衫,手感絲滑冰涼,號稱「火燒不壞」,在那年頭是十分上檔次的存在。人們在當時對夢特嬌的追捧,甚至衍生了不少諸如「某老闆家中遇火災,只有幾件夢特嬌T恤還完好無損」的都市傳說,雖然在今天看來匪夷所思,但也確實證明了夢特嬌曾經的地位。

因為賣得貴,許多人十分愛惜,還給它起了「嬌衫」的愛稱。有網友回憶,自己小時候想抓爸爸身上的「嬌衫」,但聽到媽媽說這件衣服要1000多後,就「不敢抓了」。

亮絲polo衫的水洗標上,寫著面料成分為「100%法國高級特製聚醯胺」。(圖/小紅書截圖)

當然,今天我們知道,所謂的「法國高級特製聚醯胺」,其實就是尼龍面料,但在當年,化纖還是稀罕物,人們也不了解各種化纖的合理價格區間。更何況,當夢特嬌成為了一種被先富階層認可的身份象徵,它留下的劃時代的印記,就已經與成本無關了。

可惜的是,夢特嬌的高光時刻有些短暫,從捧在手心的富貴繁花到無人問津的秀場糊咖,這昔日頂流的過氣,甚至讓人很難想起是從何時開始。

等到借《繁花》重回大家的視野時,夢特嬌在各社交平台的帳號,並沒有迎來明顯的流量增長。如今打開夢特嬌線上男裝旗艦店,銷量最高的長袖衫標價200多元,月銷量400+件,1299元的亮絲短袖衫月銷量則只有100+件。

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從「嬌衫」到老頭衫,祛魅了

當年的夢特嬌男孩找出「嬌衫」,向孩子娓娓道來美好回憶,今日的年輕人只會一語道破:「這不就是老頭衫嗎?」並震驚於父母原來也曾為了「剁手」瘋狂過。

「900元的天價,並沒有嚇退購買者的熱情。」(圖/《繁花》)

有網友的評論一針見血:「每個年代都會出現一些讓後來人覺得是智商稅的東西,但是在當時又真的是稀罕物。」

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不只衣服能賣上千元,家電也能賣上萬元,歸根結底是因為國內還沒有跟上國外技術的進步。而隨著物質生活日漸豐富,那些曾在神壇上端坐的稀罕物,也自然而然成為了人們祛魅的對象。

夢特嬌的產品力,也像極了抱殘守缺的老炮兒,早就跟不上下一代人的腳步。夢特嬌那摸著涼絲絲的面料,實際上並不透氣,天熱時穿著冒汗,天冷時也不夠保暖。亮絲也好,錦綸也罷,說白了就是尼龍,沒那麼玄乎。

至於所謂「火燒不壞」,更像是一種阿Q精神,也是一個沒有任何需求的偽命題——現在人們買衣服,根本不關心它會不會被火燒著。

「點火燒不著」曾經是一件時裝的賣點,但今天絕不會是。(圖/《繁花》)

況且,國人曾真心以為夢特嬌是代表浪漫巴黎的國際大牌,後來出了國或者「村通網」,許多人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它在法國本土的150多家門店,甚至遠遠少於在中國內地的800多家。

作為對比,真正的法國奢侈品牌愛馬仕在歐洲擁有101家專賣店,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則是133家,比例相近。顯然,夢特嬌的發展重心更偏向於中國。

更令人唏噓的是,這場祛魅,不單單是因為消費者的觀念改變,還是品牌和競爭對手共同完成的。

在品牌稀缺的年代,「夢特嬌」們之於中國人,如同平地一聲驚雷。比夢特嬌更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皮爾·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國際品牌時裝展示會,刷新了中國人對時尚的認知,20世紀90年代國內市場份額一度達到40%,成為「高端服裝」的代名詞。還有「胸前一枝花,腳上迪亞多納」中的義大利球鞋迪亞多納,300多元一雙,被冠以「旅遊鞋」之稱,即出門旅遊才捨得穿。

1994年趙本山的小品里,玩起了皮爾·卡丹的梗,可見當時這個品牌有多潮。/《兒子大了》

很快,真正的奢侈品牌相繼進入中國市場,1992年LVMH、1996年Gucci、1997年愛馬仕……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量逐年增長,到2011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年消費總額達到126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

這時,曾經當過第一隻螃蟹的「夢特嬌」們,再也無法從中國消費者心中榨取到「認知紅利」,只能在競爭中將市場拱手讓給真正的奢侈品牌。

即便不談那些真正高端的國際大牌,「夢特嬌」們在新近崛起的中國本土品牌面前,也早已守不住先來者的「護城河」。正如《繁花》中那條「『三羊』牌闖蕩上海灘」的重要故事線,中國創業者早在20世紀90年代,便開始挑戰洋品牌的地位,不少有所成就的國產服裝品牌,都曾以挑戰者的身份,走過那段野蠻生長的年代。

當然,這中間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段混亂的山寨年代。那些曾經爛大街的山寨夢特嬌、皮爾·卡丹們,也成為了人們追求更難以復刻的奢侈品的動力。

20世紀90年代,國際奢侈品牌開始進入中國消費者的視野。/小紅書截圖

雪上加霜的是,「夢特嬌」們不僅沒能把自己跟山寨版區分開來,還做出了自降身價的操作。比如,夢特嬌如今不只賣男裝女裝,還賣箱包、鞋履、內衣、文具等等,產地則是國內的不同城市,總之沒有一樣是你能在夢特嬌法國官網看到的。

皮爾·卡丹則在全球範圍內,瘋狂進行品牌授權,雖然一度賺得盆滿缽滿,但質量參差不齊的貼牌產品,也嚴重損耗了品牌價值。包括當年很火的華倫天奴、花花公子、迪亞多納等國際品牌,也都因類似的代理授權模式,出現了類似的問題。

說到底,「夢特嬌」們在20世紀90年代的爆火,得益於當時中國市場上存在著一片屬於時尚品牌的藍海。而隨著中國人消費觀的升級和分化,消費者要麼轉向真正的奢侈品,要麼投向了實用且潮流的「平替」,處在中間的品牌要想擺脫不上不下的尷尬,從品牌氣質到產品布局都需要及時轉型,這可沒那麼容易。

時尚的輪迴,還能輪到它們嗎?

在2024年初這場懷舊潮中,有網友翻出父親的夢特嬌,試圖進行一番改造,但失敗了。「本來想薅過來做古著花襯衫搭配的,但上身之後好像我爸。」「今年20歲,穿上之後50歲。」

潮牌層出不窮的當下,點開中國夢特嬌男裝店鋪,T恤依然以30多年前的設計為主,款式單一、顏色深沉。反倒是夢特嬌法國官網展示的許多新款T恤更簡約,似乎更快完成了時尚風格的轉型。

上圖為夢特嬌中國線上店鋪,下圖為夢特嬌法國官網。(圖/網頁截圖)

「亮絲polo衫還跟30年前一樣賣1500元,良心企業」的調侃,或許也意味著品牌沒有太大的變化。如今夢特嬌的消費主力,恐怕還是當年的「夢特嬌男孩」們,跟新中產有不小的距離。

艾媒諮詢2022年關於中國服飾行業的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偏好的服飾類型前三名分別是「休閒風、運動范與緊跟當季流行的風格」。事實上,沒趕上趟的不只是夢特嬌,曾經與之站在同一擂台的幾個國產男裝品牌也一樣。

比如被網友們認為是「三羊」牌原型之一、1990年創立的雅戈爾,很早就向海外學習先進的服裝技術和管理經驗,年利潤從1991年的200多萬元猛增至1993年的2000多萬元。1994年,雅戈爾襯衫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全國第一,許多70後、80後男士都曾買過雅戈爾的襯衫。

好的襯衫是生意人的門面。(圖/《繁花》)

然而,在消費者越發多元化的訴求下,中國服裝產業也一年卷過一年。

2012年之後,雅戈爾的銷售額結束了高速增長的巔峰期。於是,它便把重心轉移到了金融投資和房地產業務上,靠減持寧波銀行和中信證券的股份套現了上百億元,服裝業務則有些停滯不前。

對此,雅戈爾董事長李如成曾解釋,服裝行業既要不斷更新,也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投資回報比不高,不如將資金投入到效率更高的行業。

曾經靠「專注夾克29年」「真男人」等廣告火遍大街小巷的勁霸,如今正在嘗試轉型。要知道,勁霸近幾年多次登上國內外的時裝秀場,也玩過跨界聯名,並非三十年如一日的老古董。

但現實總是殘酷的,勁霸在年輕人眼中仍然是個小透明——線上店裡銷量最高的衣服,依然是「爸爸」款。

夢特嬌、勁霸等品牌,如今也是年輕人給父親送禮的一種選擇。(圖/購物軟體截圖)

不過,也有一句話叫做「時尚是一個輪迴」。法國鱷魚Lacoste挺過了諸多山寨的競爭,帶著polo衫乘上了網球風的風口。美國拉夫勞倫曾因設計陳舊陷入危機,這兩年反而吃到了「老錢風」的紅利。曾經醜醜的衝鋒衣,也借著戶外徒步的潮流和馬卡龍色系,在2023年變成了時尚單品。

究竟是守著經典等待時尚的輪迴,還是積極求變追上潮流的腳步,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答案,無關對錯。但顯而易見,不是每個品牌都能等到屬於自己的輪迴。

校對:楊潮,運營:嘻嘻,排版:嘻嘻

[1]被《繁花》帶火,一件能買上海一平米房的潮牌,關了上海最後一家店. 電商在線. 2024-01-12

[2]「不務正業」的雅戈爾老闆,又雙叒要回歸主業了. 雷達Finance. 2023-12-10

讀完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73442ef87056f0324ac11e6c48c6c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