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合:年近70,用兩個碗三個球,成功拿走李嘉誠4億

2023-06-27     陳坤說歷史

原標題:王保合:年近70,用兩個碗三個球,成功拿走李嘉誠4億

引言

「此藝人間堪可重,杏花楊柳色依依。」宋太宗曾經在《緣識》中用這句詩來形容技藝高超的人。

從宋代開始,民間的藝術表演逐漸變成一種專業,並被區分到三教九流中,形成一個獨特的社會階層。

幾乎從這個時候起,到現如今為止,民間藝術表演從未中斷過。不過,隨著傳媒技術的革新,它也變成了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象之一。

一、鬼手王保合

1999年,王保合在河北勞動廳引薦下,隨同某藝術團到香港去表演,並獲得了在九龍藝術中心演出的機會。讓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這些藝術表演受到當地人的熱烈歡迎,在各方的邀請之下,也出進行了幾個月才結束。

王保合對此尤為震驚,因為在他看來,這些絕活都是家鄉普遍有的,當地人幾乎看膩了,但到香港卻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受到了極其熱烈的歡迎。

據說,香港市民都擁擠著去看他們的演出,每天的票數基本上被售罄,戲樓里排滿了人群。

王保合的「三仙歸洞」、「縮骨軟功」等的表演更是獲得了熱烈的掌聲,被香港地區的人民大為驚嘆。

當時的香港特首董建華觀看他的表演後,也連連稱奇,更是給他的「三仙歸洞」取了一個「鬼手」的稱號。

不經意間,這個名號響遍了整個香港,且在他的家鄉也流行起來,還有了後來的「鬼手居」的雅號。現如今,王保合已經變成了他的家鄉的一塊旅遊品牌和招商品牌。

二、「鬼手」的練就

「鬼手」不是求仙問道就獲得,而是經過常年冷月的學習與實踐,最後才有的結果。王保合出生於一個雜技世家,並在各種雜技表演的渲染之下,逐漸成長起來。

他的祖父王玉林、父親王福壽都曾經在北京的天橋擺攤賣藝,是人們所說的街頭賣藝人。在戰亂和封建時期,賣藝人並沒有得到官府和民眾的認可,他們更多的是把賣藝人認為是社會的寄生蟲。

不過,到新中國以後,這種看法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賣藝人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的擁有者,被政府和人民認為是珍貴的保護對象。

王保合的祖父王玉林相當厲害,被江湖人稱之為「江湖八大怪之一」,又或是「卸索大王」,因為他有一套很難學會的卸索(縮骨術)絕活,因此才得名。

王福壽從王玉林那裡接手了卸索之術和賣藝的攤子,並帶著年僅6歲的王保合在北京天橋地區賣藝。

由於年齡太小,所以做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同時還參加基本功的練習。

長大以後,王保合回到河北吳橋縣的老家。1958年,剛14歲的他就加入了吳橋縣的馬戲雜技團,成為一名正式的雜技演員,但做的仍然是基本功的表演。

人們所知道的「縮骨軟功」,是他分別從祖父和父親那裡繼承下來的。基本上都是獲得基本功以後,自己加以揣摩與練習,最後形成自己的絕技。

對於讓王保合出名的絕活「三仙歸洞」,則是在他30歲時才接觸到的,他對此只有一個訣竅,那就是「快」。

成為家鄉的名人後,這個中招商會上都能見到他的身影,其主要原因是當地政府想憑藉他的影響力,來加快當地的建設。

為了將家鄉變好,他基本上沒有抱怨過。據說,有一次就成功地從李嘉誠處拿走數億元的投資。

2008年4月,在河北省、市招商團的邀請之下,王保合隨同他們一起到香港去招商。

據他的說法,自己是不會參加商業表演的,但對於為家鄉建設做貢獻的事,則從來不辭辛勞,能力有多大就做多大的努力。

招商活動一般區分為飯桌交談和飯後娛樂。由於上世紀已經名噪香港,所以跟隨招商團去,也受到了許多香港人的歡迎。

在飯局交談的過程中,許多香港商人都主動與他攀談。飯後的表演中,他的絕活更是贏得了滿場的喝彩。

經過一圈下來,他們從香港處拉到了一單4億多元的投資。據說,這是首富李嘉誠之子李澤楷在看到表演之後,所做的決定。後來,李澤楷親自到河北去視察,並觀看了他的表演。

結語

1944年,王寶合在河北省吳橋縣楊家寺鄉出生。由於家庭相當困難,所以從1951年開始,他便跟隨著自己的父親到北京去賣藝。這一段經歷雖然很苦,但卻影響了他一生,在精心的學習之下,他繼承了祖父和父親的絕活,成為一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者。

獲得「鬼手」稱號以後,至今他已經表演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縮骨術」和「三仙歸洞」被他練得爐火純青。據說,他在「三仙歸洞」中的快速表演,被上海的吉尼斯紀錄保存下來,至今未曾有人打破過。

從他的大半生來看,一個人若想取得驚人的成就,只有像鐵棒磨針一樣,用時間去鍛鍊自己,並專心致志地做同一件事,最後才取得驚人的成績。

如果朝秦暮楚,或是「三天打魚和兩天曬網」,那麼成就只不過是一種空想而已。生活中,無論從事哪一種行業,只要用工匠精神去對待,總會做出驚世駭俗的精品,讓世界為之嘆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715cc5ee42ad63ce4c4bf27bbe0aa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