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正熙:巧施手段四處搞錢,讓韓國從一窮二白,變成中等已開發國家

2022-03-09     張生全精彩歷史

原標題:朴正熙:巧施手段四處搞錢,讓韓國從一窮二白,變成中等已開發國家

1963年,46歲的朴正熙以平民身份參加了第5屆韓國總統大選,並以46.6%的得票率戰勝對手,當選新一任總統。朴正熙的當選,對於韓國歷史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刻。因為這也意味著,韓國將從那一刻開始崛起。

(朴正熙)

一、一窮二白的國內經濟。

說起來,當時的韓國在各方面都很差,是個典型的窮國。

一是李承晚的統治很腐敗。韓國在李承晚統治期間,李承晚除了與政敵明爭暗鬥,搞獨裁統治之外,並沒有把心思放在治理國家上。再加上官員貪污腐敗嚴重,因此整個國家烏煙瘴氣,從上到下都沒有什麼凝聚力。

二是韓國的國家資源匱乏。礦產資源等90%都在北韓,連用電都得靠朝鮮輸送。兩國關係不好時,朝鮮就直接拉閘,拒絕送電,搞得韓國很被動。

三是農業水平低下。當時的韓國主要以農業為主,不過農業生產非常低下,農村也很落後。

四是沒有什麼工業。朝鮮與韓國分家的時候,工業多半都在朝鮮,比如金屬冶煉、能源等重工業,韓國幾乎沒有。雖然建國多年,卻一直得不到良好的發展。

可以說,不管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人口,大家的生活都非常艱難,連溫飽都成了十分奢侈的願望。

據韓國相關統計,1961年,朝鮮的人均GDP是253美元,韓國的人均GDP是82美元。也就是說,朝鮮的人均GDP是韓國人均GDP的3倍多。因此在韓國人眼裡,那時候的朝鮮,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很多韓國人為了活命,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偷渡到朝鮮討生活。

然而,誰也沒想到,朴正熙走馬上任後,竟然很快扭轉了韓國的經濟形勢,讓韓國的經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到上個世紀80年代時,已經讓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躋身於亞洲四小龍之首,成為了中等已開發國家之一。那麼,朴正熙是怎麼做到的呢?

(60年代的韓國市場)

二、從日本那裡搞到第一桶金。

軍人出身的朴正熙,深知自己在經濟方面是個門外漢,所以他很重視人才的選拔和重用。像吳源哲、金正濂這樣的經濟專家,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為此,他還專門組建了全國經濟指揮中心「企化院」,為的就是實現專家治國的目的。

很快,朴正熙就和經濟專家們制定了兩個「五年經濟計劃」。

但因為韓國沒有工業基礎,也沒有進出口貿易,因此沒有什麼外匯購買工業設備和技術專利等,因此,當務之急就是先要找到一筆發展資金。

可是,韓國的窮是出了名的。誰都知道借錢給韓國,那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所以當時與韓國建交的幾個國家,都是一副「談錢傷感情」的表情,誰都不願意借錢給他們。

窮則思變,朴正熙竟想辦法在一年裡,就搞到了兩桶金。

第一桶金,朴正熙是從日本人那裡搞來的。

說起來,韓國人對日本人的仇恨由來已久。歷史上,朝鮮半島多次被日本人入侵,韓國人多次慘遭屠戮。特別是二戰時期,韓國很多婦女在日本侵略者的逼迫下,淪為慰安婦。這對於韓國人來說,是整個國家民族的屈辱。但是在慰安婦的問題上,日本一直不肯道歉,因此日韓兩國遲遲沒有建交。

當時的日本在美國的幫扶下,經濟發展很迅猛,工業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因此朴正熙決定向他們學習。他為了能從日本人那裡搞到資金,派代表與日本政府秘密簽訂了《韓日基本條約》,暫時放棄了要求日本對歷史侵略進行公開道歉及賠償的要求。同時,還在獨島的歸屬權,以及在日韓領海劃分上做出了重大讓步。日本政府對朴正熙的表現非常滿意,同意給韓國8億美元的發展資金,並表示願意幫助韓國在短期內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

當然了,天下沒有不漏風的牆。很快,韓國人就得知了《韓日基本條約》的內容。 憤怒的民眾不斷遊行示威,要求立刻終止協議,甚至痛罵朴正熙是賣國賊,搞的是「行乞外交」!

朴正熙是個很強勢的總統,他並沒有因為引發眾怒,而改變主意。

儘管從此後,韓國再也沒有正當理由,要求日本對韓國進行公開道歉,不過,那8億美元在第一個五年經濟計劃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日本還幫助韓國建立了最基本的工業體系,而韓國又從日本引進了許多先進工業技術,這對於韓國的工業發展,無疑起到了很大作用。

(越南戰場上的韓國士兵)

三、從美國那裡搞到第二桶金。

第二桶金,朴正熙是從美國人那裡搞來的。

當時,正與蘇聯冷戰的美國,為了遏制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發動了越南戰爭。讓美國人沒想到的是,越南這個落後國家,竟然是塊硬骨頭。他們打了很久,都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再加上美國民眾反戰情緒非常高,於是美國就找到26個盟國,希望大家都能出兵,幫著一起打越南。

然而盟國並不買帳,反而各種搪塞敷衍。只有朴正熙主政的韓國積極響應,迅速派了數萬兵力前往越南,聯合美國作戰。

其實,朴正熙在上位之初,為了拉攏美國,就主動請纓出兵越南。那時,美國總統詹森並沒有答應。不過,由於美國得不到世界的支持,而韓國派兵支持他的時候,美國對韓國就非常看重了。

朴正熙之所以積極出兵,並不是他對美國有多少忠心。在他看來,戰場就是市場,他在做一筆大生意。

一來,韓國本身就有美國軍駐守,國家的安全得到了美國的保護。他自己的軍隊,閒著也是閒著,不如作為僱傭軍派往越南戰場。這樣,韓國官兵就能從美國那裡掙到大量的外匯津貼。這些外匯寄回國後,能幫助韓國在國外購買各種工業設備,發展國內經濟。

二來,既然韓國頂住世界壓力,幫美國人打仗,美國自然就要給韓國極大的經濟援助。事實上也是如此,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光是撥給韓國的援助款總額,就達到了13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給整個歐洲的援助款,而這還不包括其他方面的援助。

三來,韓國還獲得了美軍在越南戰場上所有的大量軍需訂單,光是從1966年到1972年,韓國就通過向越南戰場提供軍需物資,收入了8億美元的外匯。

四來,可以讓韓國軍隊快速步入現代化。由於韓國與美國聯合作戰,因此美國幫助韓國訓練了大量的韓國官兵,使得韓國在軍事上走向了正規化和現代化。另外,韓國的軍事裝備也得到了多次優化,光是支援韓國購買先進的軍事裝備,美國就撥了2億多。而在國防產業技術方面,美國也提供了大量的幫助與支持。因此韓國的軍事現代化很快就有了成效。

作為對美國的回報,韓國在越南期間,先後派出30萬兵力增援美國,儘管死傷慘重,但韓國卻因此實實在在獲得了巨大利益,讓兩個「經濟開發五年計劃」有了更加充裕的資金,從而國民經濟得到了切實的發展。以至不少人笑話越南戰爭是「美國人替韓國人打的」。

(韓國重工業發展)

四、發展重工業奠定韓國工業基礎。

在完成了兩個「經濟開發五年計劃」後,朴正熙為了不受制於美國,決定把工業從輕工業往重工業跨越,於是第三個「經濟開發五年計劃」的重點就是發展造船、冶金、鋼鐵、汽車製造等重工業。

不過,由於重工業相較於輕工業,對資本、技術、資源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因此在發展之初,朴正熙的發展思路,其實是受到韓國財閥的抵制的。但是朴正熙絕不屈服,以強硬的手段一如既往地按照他的發展思路往前推進。

這時候,受中東戰爭的影響,韓國又出現了石油危機,重工業的發展,自然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不過,「危」在任何時候,都可能是「機」,對於韓國來說也是如此。

當時,中東國家由於人口少,勞動力匱乏。再加上中東國家發展較晚,在建築等方面的技術都不行,因此他們發展基建,就必須大量引進外國勞動力。

中東國家所欠缺的,正是韓國最擅長的。韓國的建築業比較發達,人口也發展起來了。於是,朴正熙又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勵政策與優惠措施,促成韓國建築企業和韓國的大量勞工,到中東去掘金。

這樣做,不但緩解了石油危機給韓國帶來的衝擊,還出口了大量的建築機械設備和建材,而賺回來的外匯足以抵消國際貿易及工商業經濟下滑造成的虧損。

在整個70年代,韓國海外建築業的純利潤,就達到了56億美元。建築設備及建材出售,也賺到了數十億美元。這些外匯大部分回流到鋼鐵、冶金、造船、石油等領域,從而讓韓國的重工業得到了很迅猛的發展。

朴正熙還很注重職業人才的培養,畢竟重工業在技術要求上,對從業者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朴正熙建立了不少職業學校,甚至連監獄裡,他也設置了相關的培訓項目。

由於韓國城鎮化率很低,很多年輕人初中或高中畢業後,沒有一技之長的他們,不得不重新回到農村做農民。因此職業學校的出現,讓這些年輕人找到了就業出路。他們通過學習職業技能,順利地進入國家的重工業企業。韓國在解決了就業率問題的同時,也解決了重工業人才缺口的問題。

(80年代的韓國街景)

五、韓國經濟實現騰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隨著各大產業的發展,韓國的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的騰飛。到1976年時,韓國人均GDP反過來是朝鮮人均GDP的兩倍多。

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韓國更是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首。

不得不說,韓國能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在短時間裡成為中等已開發國家,離不開朴正熙的一系列努力。

儘管在發展的過程中,韓國人對朴正熙多有詬病。但隨著經濟發達,韓國民眾過上了富裕生活後,他們對朴正熙的感謝,也是不言而喻的。這也是為何朴正熙會成為韓國歷任總統中,最受民眾喜歡的原因了。

可惜的是,這樣一位功勳總統,因為自己的強勢和執著,也讓他積怨甚多,一生遭遇了多次被刺的危險,1979年,他終於沒能逃過權力的內卷,被刺殺身亡。不得不說,這也是韓國人的悲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6fb2fd51b89a1f6e326280e5ffa1a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