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的合資汽車顯然已跌落神壇。新能源的迅速發展改變了車市格局,自主品牌汽車已然崛起,合資品牌的下滑不可逆轉,大眾的銷冠寶座讓位比亞迪,東風日產也是跌丟不休。更要命的是,日產的技術光環也在黯淡失色。面對技術日產失色,日產汽車正在和東風共同研發電動車,以更適合中國市場和降低成本。
時間回到五六年前的燃油車時代,一汽-大眾曾創造了四年超200萬輛的輝煌業績,絕對是中國市場最暢銷的汽車品牌。如今,傳統的燃油車企不再吃香,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企成為主流,南北大眾兩兄弟合力才能抗衡比亞迪一個。
不只是大眾一家如此,東風日產表現就更糟糕,2022年便痛失百萬輛的格局,今年前9個月累計銷量只有50.7萬輛,同比下滑29.9%。昔日的日系車領軍品牌,如今已淪為二線車企。屋漏偏逢連陰雨,伴隨著銷量下滑,號稱「日系車技術的代表」的東風日產,正在遭受品質質疑。
不到兩個月時間裡,東風日產已經發布了兩次召回計劃。近日,東風日產發布了召回計劃。自即日起,召回2022年8月25日至2023年5月29日生產的2958輛艾睿雅電動汽車,共計2958輛。原因是逆變器軟體設定不合理,有可能導致車輛行駛中動力中斷。
艾睿雅是東風日產NISSANNEXT首款全球戰略車型下首款純電車型,市場指導價為27.28萬元-34.28萬元,雙電機布局,兩驅和四驅都有,L2+智能駕駛輔助,最高CLTC續航里程623km。,搭載的e-4ORCE雪狐電四驅。此次召回,極狐涵蓋了艾睿雅上市以來的全部銷量。
艾睿雅自去年9月上市後,銷量表現一直不佳。據乘聯會零售數據顯示,ARIYA艾睿雅2022年僅交付1205輛,而今年1月交付量只有3輛,對日產NISSAN NEXT戰略來說,這無疑是出師不利。於是在今年2月,東風日產宣布ARIYA全系車型限時優惠6萬元,相當於打六折,讓人大跌眼鏡。
然而,即便如此,也並未力挽狂瀾,艾睿雅仍舊是不溫不火。而在一個多月前,東風日產已經備案過一次召回計劃,召回118.8萬輛東風日產品牌奇駿、新逍客、第七代天籟汽車,幾乎涵蓋了旗下熱銷車型,成為9月份汽車召回的第一名。
前幾年,東風日產有一句廣告詞,「發動機好才是真的好」。也就是說,東風日產以自己的發動機技術而自豪,此次超118萬輛召回正是出在了發動機上。三款車型都是因發動機可能存在缺陷,會出現低速熄火或動力中斷的極端可能。
相對其他汽車零部件召回,發動機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缺陷受到消費者關注,東風日產發動機存在缺陷,所召回車型在四年時間生產,跨度還是比較大,而且召回活動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也就是屬於比較「被動」的召回活動,並不是很積極。
與產品品質受到考驗對應的是,東風日產銷量的一路狂跌。巔峰時期,東風日產在2018年,創下頂峰的156.4萬輛銷量,一舉之力超越豐田和本田雙子星,奪得日系品牌年度銷量冠軍。如今,三個品牌月銷量不過五六萬的水平,東風日產也變得光環不再。
東風日產還有翻盤的機會嗎?
為了扭轉不利局面,東風日產在今年6月20周年時,舉行了FAMILY DAY活動,宣布進入新的「再創業階段」,目標是在銷量上挑戰合資新能源頭部陣營。計劃到2026年,日產汽車會在中國市場推出7款電驅化車型,並且在2030年中國市場電驅化車型占比將達到80%。
至今,並未有多少新舉措出現,反而軒逸直接降價到8萬區間。最新消息顯示,日產汽車公司總裁兼執行長內田誠在東京車展期間表示:日產汽車正在和東風共同研發電動車,以更適合中國市場和降低成本,具體信息下月公布。
與東風公司的合作,日產可以共享M TECH猛士豪華電動越野架構、東風量子智能電動模塊化架構、DSMA多能源低碳節能模塊化架構三大乘用車新能源平台,主要是可以開發更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車型,並將大幅縮短開發周期和降低研發風險。
新能源戰略轉型遇阻,燃油車銷量大幅下滑,疊加大規模召回,幾乎將東風日產壓得喘不過氣來。加上三缸機等不被市場認可的技術,「技術日產」的標籤正在慢慢褪色,東風日產轉而與東風公司合作也是大勢所趨。但是,東風公司旗下也並未有熱銷的新能源車型,東風日產加入其陣營也沒有多少優勢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