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揀快遞竟成強制實習,每天工作10小時,一小時薪酬才12元

2019-11-14     排頭觀察

"雙十一"過去,物流行業迎來了高強度的忙碌工作,在剁手族們心疼快遞小哥的同時,一條這樣的消息卻突然占據了各大報端。在廣州市南沙區的新城技工學校,剛入學兩三個月的學生們竟然被學校統一安排去某物流園分揀包裹,一連七天,不去還要扣學分。有家長認為,這是學校在利用學生當廉價勞動力,學校則回應說,這是合法依規的校企合作下的社會實踐。

到底是自由實踐還是強制實習,家長與學校各執一詞。尤其是學校方面的說法,看起來冠冕堂皇,在事實面前卻站不住腳。首先,學校表示"實習"一事家長知情, 可是卻有家長表示,這事是從孩子嘴裡"硬挖"才得知的,學校所說的"知情"有何依據?

其次,既然是實習,美其名曰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企業運營狀況,那麼為何學生不分專業,全部被送到物流園?如果學生的專業是物流管理或相關專業,倒還可以理解,上百名計算機、幼師、城市規劃、甚至中西式烹飪專業的學生,不送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公司里去,卻一股腦地都送到物流園裡給快遞打包,這對他們的專業學習又有什麼益處?恰逢"雙十一"這個時間點,怎麼讓人不多想?

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好事,可以讓他們提前接觸社會的現實,了解專業的未來走向,從而更投入到學校的學業當中去。真是為學生著想,學生當然會欣然前往。但是,如果說學生都是自願的,又何來不去就扣學分的說法?又有誰,會選擇一份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的實習?

更別提,這份實習早晚飯都需要自己解決,每天只提供一份午飯,提供的這頓午飯只有米飯和青菜不說,米還都是夾生的。雖然有薪酬,卻低得可憐,白天12塊錢一小時,遇到需要通宵加班的情況,也只有13塊錢一小時,工作量大不說,還沒有周末。假如學生一天上夠12小時的班,薪酬也只有144元。而在南京某高校的兼職群內,同樣的快遞分揀工作,日結薪水就有240元。且不問這樣的實習工作,哪家孩子的家長會同意,如此高的工作強度,十幾歲的孩子,身體能受得了嗎?

真正的好企業,應該盡其所能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像這樣工作量大、待遇又不好的工作,如果不是為了生計,成年人看到都會猶豫,以學分為要挾,強制十幾歲的孩子去做,算是哪門子的社會實踐?

其實,這樣的強制實習,在很多高校都存在。平時實習還好,誇張的是,有些高校在學生忙著準備考研、畢業季找工作的時候,做出讓學生去實習的安排,不去就扣學分,嚴重者還會扣發畢業證。在這樣的"要挾"下,學生只能乖乖聽話。今年1月,河南工程學院的30多名學生就被老師強制去洛陽一拖實習,沒有工資、食宿自理,有學生提出質疑,老師還回答:"不去就轉專業走人"。學生入了學,仿佛就得任由學校擺布,連一份實習的工作都不能自己選擇。

並且,這所謂的"校企合作",有時候怎麼看都不對勁。物流園工作人員接受採訪時就表示,這種實習生通常都是通過中介找過來的,中介方與學校有合作的,每年的這個時候,學校的實習生都是物流園的重要人力。這就讓人懷疑,學校與中介的合作,中間是否存在利益交換?為何偏偏在"雙十一"的時候,讓學生出去實習,還是去工作量比平時大好幾倍的物流園?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新城技工學校搞的是職業教育,所以在新生當中也有一部分是剛從初中升上來的未成年人。但是,物流園對此卻照單全收,在上班打卡時,滿16歲的學生用身份證打卡,未滿16歲的學生用微信打卡。國家相關法律已有規定,用人單位不得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這是用人單位的常識。可在所謂的"校企合作"下,學生付出了勞力,也有報酬,卻因為是"實習",就無視國家的這一規定。由此可見,學校沒有與家長做好溝通工作,或許就是因為有這一方面的難言之隱。

學校搞校企合作,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好事,得支持。但是,不考慮學生的專業、年齡和工作條件,為了做"政績",一刀切地將學生全都送出去做"勞工",這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沒有什麼好處,卻會在學校的功勞簿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表面上好看的數字,背地裡卻犧牲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更要付出金錢和血汗,以此為代價的"社會實踐",還值得去實踐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6PxaW4BMH2_cNUgnHO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