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則萊茵金屬,窮則萊陽鋼管?襲擊以色列的火箭炮是什麼型號?

2023-10-24     軍武次位面

原標題:富則萊茵金屬,窮則萊陽鋼管?襲擊以色列的火箭炮是什麼型號?

《軍武次位面》作者:軍武菌

富則萊茵金屬,窮則萊陽鋼管?

在最近的這場以衝突中,最讓大家震撼的景象就是哈馬斯武裝用5000多枚火箭彈襲擊以色列了。

只見到5000多枚火箭彈從天而降,而負責攔截的以色列「鐵穹」明顯應接不暇,然後大量的火箭彈在以軍陣地和軍營上「開花」。

後來哈馬斯下屬武裝組織「卡桑旅」還專門發布了火箭彈發射的視頻,視頻里幾十門「拉喬姆」多管火箭炮在哈馬斯戰士熟練地操作下,形成一波又一波齊射,場面相當壯觀。

據介紹,這些火箭炮發射程序相當簡單,甚至不用火箭炮,只用彈體本身便可以發射,而且可以根據不同的作戰需求來使用不同的彈種,比如常規和制導以及反坦克炮彈之類的。

這種火箭炮的重量極輕,並且拆解極為方便,兩三個人就可以順利操控。一旦開火之後可以在兩分鐘之內迅速撤離,減少了目標反應的時間。

有好多網友看得這些多管火箭炮甚是眼熟,一些人甚至猜測哈馬斯是從某東方大國這裡獲得了63式107毫米火箭炮的技術,難道真的是打遍半個多世紀的游擊神器再現江湖?

並不是。網上那些營銷號所說源自中國107更是扯淡。

「拉喬姆」源自中國?

中國63式107毫米火箭炮,看起來有些簡陋,粘上泥土後也分不清是兵器還是農具,跟高科技、數字化更沾不上邊。

但是因為火力猛烈,輕便易攜帶,適合輕裝部隊使用,加上物美價廉,所以被第三世界國家廣泛裝備,戰果輝煌。於是,它又跟AK自動步槍和RPG火箭筒一起,被譽為游擊隊戰「三劍客」。

實際上,哈馬斯使用的這款名為「拉喬姆」的114毫米口徑短程火箭炮,定向管為3行5列,一共是15聯裝,由後部框架固定,採用炮架固定式設計,底部是圓環形的,能水平旋轉,還有高低機。

從這些設計上就可以得出結論,雖然「拉喬姆」長得跟中國的107毫米火箭炮差不多,都是多管輕便火箭炮,但它們並沒有直接關聯。

你要說它的發射原理是和中國107一樣的,那更扯了,因為全世界的多管輕型火箭炮的發射原理基本都差不多。

眾所周知,重型火箭彈通常以彈翼來保持飛行穩定,但這種摺疊彈翼技術相對複雜,所帶來的就是生產工藝難度和製造成本都較高。

而野戰輕型多管火箭炮受制於口徑、彈體直徑、彈藥成本和生產工藝,其使用的火箭彈只好採用渦輪穩定技術。

也就是在火箭彈的尾部設置6-8個噴口,每個噴口都與彈體軸線有一定的偏轉,火箭彈在飛行過程中就會像線膛炮發射的炮彈那樣保持高速旋轉穩定飛行,也就不再需要使用複雜的摺疊穩定彈翼,大大降低了生產工藝要求。

中國63式107毫米火箭彈

由於這種外形是在近似的戰術要求下的工程設計的最優解,所以,在中國63式107毫米多管火箭炮大行其道之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過類似的火箭炮設計,大約有8個國家研製過十幾種型號的多管牽引式火箭炮。

這些射程10公里以內、採用管狀定向器的輕型多管火箭炮,像蘇聯的RPU-14式140毫米16管牽引式火箭炮、南斯拉夫的M-63「烈焰」128毫米32管火箭炮,到最後長得都跟中國短粗胖的107毫米火箭炮差不多。

這也談不上是誰抄了誰的,只能說是在近似的性能要求下所產生的設計思路趨同性。只不過像蘇聯的RPU-14型16管140mm火箭炮口徑更大,管數更多,其火箭彈射程和威力也明顯超過107火箭彈。

50年代蘇聯閱兵式上的使用嘎斯66牽引車的RPU-14型火箭炮

相應的RPU-14也更重,尤其是一枚140火箭彈就重達40公斤,是18公斤重的63式107火箭彈的兩倍還多,而且它的發射器也不能像63式那樣可以快速分解後人背肩扛。

蘇聯空降兵裝備的RPU-14型火箭炮

還有南斯拉夫研製的M-63式輕型牽引火箭炮,性能跟63式107毫米火箭炮也很相似,安裝在兩輪拖車式炮架上,用輕型4×4越野卡車牽引。

只是它的口徑是128毫米,採用32根管式定向器,重量也更大,最大射程8600米,它還有8管和16管火箭炮的改進型,後來還生產過一種M-71式游擊隊用單管火箭炮。

M-63式輕型牽引火箭炮

90年代,南斯拉夫解體後,獨立的克羅埃西亞以M-63「烈焰」32管牽引式火箭炮為基礎,研製了一種M91A3式128毫米12管火箭炮,在90年代的南斯拉夫戰爭期間,這種火箭炮曾獲得廣泛應用。

後來,克羅埃西亞又開發並生產了RAK-SA-12型128毫米多管火箭炮(MLRS),能夠對距離800至8500米的大區域目標進行打擊。

RAK-SA-12型火箭炮

具體到哈馬斯手中的「拉喬姆」來看,這輕型多管火箭炮技術本來就不是啥高精尖技術,

咱們且不說蘇聯的RPU-14、南斯拉夫的M-63還有克羅埃西亞的M91A3、RAK-SA-12。

就說中國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不光有兩位數的進口國,還有20多個國家進行過仿製,這其中就包括伊朗、朝鮮、古巴、緬甸、巴基斯坦、土耳其、約旦、亞塞拜然、南蘇丹等。

土耳其的T-017火箭炮

而哈馬斯畢竟背後站著伊朗,伊朗的火箭炮設計和製造能力也都不弱,哈馬斯完全沒必要捨近求遠從中國引進技術。

再說了,伊朗也掌握了蘇聯的RPU-14火箭炮技術,就算哈馬斯的「拉喬姆」技術源自伊朗,也不好說這技術就源自中國了。

萊陽鋼管顯神通

這次哈馬斯發威之所以會引起大家如此詫異,主要還是因為大家對哈馬斯火箭炮水平的印象還停留在很多年前的「萊陽鋼管」層面上。

說起這萊陽鋼管,軍迷圈裡是有這麼一各「萊陽鋼管廠火箭彈」的梗,這是早在2012年的時候,以色列人攔截了一批運往黎巴嫩的走私武器,其中一些火箭彈上赫然印著中文「山東萊陽鋼鐵廠」。

於是,以色列媒體就聲明「有確鑿證據證實,哈馬斯武裝的一部分火箭彈來自中國製造」,但實際上這些做火箭彈的鋼管上型號清晰可辨,就是GB/T 3091-93,通過查詢《建築材料標準》,發現這是「低壓流體輸送用鍍鋅鋼管」,俗稱自來水管。

隨後,萊陽鋼管廠還發表了個聲明,順便帶了個貨,說是之前那批鋼管是出口到中東某國的煤氣公司,作為鋪設煤氣管道之用。

至於說如何落入其他人員的手中,被改造成武器,萊陽鋼管廠表示,我廠並不知情,唯一可以說明的,就是本廠產品質量名列前茅,而且價格適中,這就是客戶捨近求遠的原因。至於客戶是哪個國家,我們也不方便透露,但絕對不是黎巴嫩。

其實,這種萊陽鋼管火箭炮在哈馬斯那邊是有名字的,叫做卡桑火箭炮,他們主要是在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的幫助下,大概於2000年搞出來的。

這卡桑火箭炮分1、2、3型,其中,「卡桑」2型火箭長1.2米,有效射程5-7千米,最大射程10千米,可攜帶4-6千克的彈頭,「卡桑」3型最大射程則拓展到了12-14千米。

不過,這些早期的火箭炮相對比較原始,精度較差,而且由於裝藥量小,殺傷力也不大。後來到2003年,哈馬斯又改進推出了「卡桑」4型火箭炮。

該火箭裝藥10千克,有效射程10千米,最大射程可達17千米,精確度也較高,在相對近距離的戰鬥中具有較大的威力,不過這個距離也就只能打擊加沙北部鄰近的以色列南部2個城鎮。

由於原料獲取困難,卡桑火箭彈的彈頭裝的是幾斤TNT或硝酸尿素炸藥,而火箭身則採用了萊陽鋼管,推進劑則是高效的硝酸鹽化肥和白糖,其造價極低,只需要幾百美元一枚,非常便於大量製造。

這類火箭炮發射架和火箭彈非常輕巧,單人即可攜帶,副手擔任警戒,調整好方向和角度就可以在隱蔽處發射了,雖然它沒有制導系統、精度很差,但它造成的心理威懾要遠大於實際殺傷力。

像在2006年的第二次黎巴嫩戰爭期間,以色列城市共遭到了超過400枚卡桑火箭的密集轟炸,結果造成了44人死亡,超過25萬人緊急疏散,給以色列造成了巨大損失。

所以,儘管它極其簡陋,但是巴勒斯坦人好歹在一定程度上獲得能夠遠距離反制以色列的手段,起到了超乎想像的戰略作用。

「拉喬姆」114毫米火箭炮

這次哈馬斯宣傳視頻里出現的「拉喬姆」114毫米口徑短程火箭炮,大機率也是這種民用鋼管土造的火箭炮,因為民用鋼管的標準口徑里恰好就有114毫米.......

「大殺器」

如今,在伊朗和敘利亞的支持下,哈馬斯早已鳥槍換炮了,除了萊陽鋼管火箭彈,還擁有一些高檔的遠程火箭彈。

哈馬斯從2007年開始派遣精銳部隊到伊朗接受訓練,他們還從伊朗得到了「黎明-5」型遠程火箭炮和俄羅斯「冰雹」火箭炮。

「冰雹」火箭炮

「冰雹」火箭炮咱就不再贅述了,這個「黎明-5」遠程火箭炮是WS-1遠程火箭炮的山寨型,使用的是自製箱式發射裝置,其彈徑330毫米,彈重近1噸,射程大約80公里,由於定向器和火控系統比較簡陋,「黎明-5」的精度要比WS-1低得多。

在2012年11月的時候,巴勒斯坦人就史無前例地從加沙向特拉維夫打出「黎明-5」火箭彈,讓以色列大感意外。

哈馬斯還從伊朗獲取了「地震-2/3」大口徑火箭系統,這種火箭是伊朗在上世紀90年代根據蘇聯「月神-M」/「蛙-7」戰術火箭炮改進的,儘管它被伊朗稱為短程戰術飛彈,但其實是無制導的遠程戰術火箭。

「蛙-7」戰術火箭炮

它是從安裝在載重卡車底盤上的傾斜定嚮導軌發射,彈徑為600毫米,彈重約3噸,最大射程150-200公里,戰鬥部600公斤,採用古老的固定彈翼,彈體前部有一排起旋火箭,發射以後啟動,賦予火箭彈旋轉穩定力矩。

由於沒有制導裝置,「地震-2/3」火箭彈的精度很一般,大約為射程的1/75,不過這個偏差足以進行襲城戰,轟擊以色列居民區還是沒問題的。

像在2021年5月份哈馬斯用火箭彈襲擊以色列的行動中,哈馬斯除了發射大量的簡易火箭彈,還發射了總量超過800枚上述這樣的300毫米以上大口徑火箭彈。

近些年,哈馬斯的火箭彈水平可以說是飛速提升,各種型號也是遍地開花,這讓以色列很是頭疼。

以色列的「鐵穹」系統自2011年實戰部署以來已成功攔截超2000枚火箭彈,近些年還進行了升級,已能夠攔截來襲的巡航飛彈和無人機。

按照以色列的說法,1個「鐵穹」作戰單位可保護約150平方千米範圍區域,可對15千米以外、速度達300米/秒的威脅物實施攔截,目標包括炮彈、火箭彈和155毫米口徑彈藥等,攔截成功率高達90%。

但問題是,以色列的一套「鐵穹」系統造價5000萬美元,即使是目前極度壓縮成本的情況下,一枚攔截飛彈仍然需要4萬至5萬美元,而由於不可能彈無虛發,所以每次攔截的實際成本約在10萬到15萬美元之間。

然而,哈馬斯發射的「萊陽鋼管」火箭彈一枚才幾百美元,也就是說以色列要為每一枚火箭彈付出超過其攻擊成本100倍的防禦代價。

且不說哈馬斯一次性發射上千枚火箭彈造成「鐵穹」系統宕機,就算這經濟帳的話,以色列真就能一直無休止的抵擋下去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6431b0692059c9eacad386b097357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