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讓市民享文化紅利

2023-10-18     魯中晨報

原標題: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讓市民享文化紅利

淄博高新區已建設城市書房等公共文化空間35處

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讓市民享文化紅利

淄博10月17日訊 九頂山燈光秀、鄉村賽馬節……近年來,淄博高新區積極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繁榮發展,不斷繪就「詩」和「遠方」的新畫卷,吸引市民遊客紛至沓來。10月17日,淄博市「推進文化繁榮發展」高新區專場新聞發布會召開,淄博高新區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淄博高新區文化工作取得的進展。

文化創作持續繁榮,推動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淄博高新區打造齊文化「兩創」基地、攝影創作基地,成立「火炬」藝術團、作協、書協、美協、攝協、詩詞學會等群眾性文藝團體。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創作音樂劇《齊地之「禮」》、大型國畫長卷《大美淄博》等作品100餘個,其中,13個獲省級以上榮譽;推出《識字班的故事》等紅色課本劇12部;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1920餘場。

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多元,以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激活發展新動能。矽元瓷器、華光國瓷分別被認定為山東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併入選「山東手造·優選100」;矽元瓷器獲評「齊文化產業轉化基地」;超越輕工連續七次被評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其「中美(西)文化融合創意設計出口基地」列入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名單。持續推進「山東手造」五進活動,「山東手造·品質高新」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現代公共文化體系日趨完善,促進人民精神生活,走向共同富裕。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持續發力,建設城市書房、閱讀吧等公共文化空間35處,推出「九頂山燈光秀」「齊藝共舞」等高品質文藝活動。文化賦能新引擎,區內文旅建設遍地開花。創新「旅遊+」發展模式,鄉村旅遊煥發新生機,推出2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打造郭家村「鄉村賽馬節」、軍屯村松鼠部落等旅遊項目。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成效顯著,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文物保護,落實建設用地考古前置要求,啟用淄博市智慧文物管理系統開展文物巡查工作,確保文物安全。聚力開發利用,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依託區內博物館舉辦活動58場次,發揮博物館教育職能,讓靜止的歷史遺存「活起來」。

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抓好思想政治建設,全面提高能力素質。加大文化骨幹人才培養力度和文化人才平台建設,扶持人才培養項目開展,引導形成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導向,激活文化人才體制機制,強化文化人才宣傳推介,營造良好人才環境。

下一步,淄博高新區將圍繞「3510」發展目標和「強富美優」城市願景,立足淄博高新區「五大新高地」目標定位,不斷推出文藝創作精品,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努力為「文化淄博」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淄博高新區開展群眾文化活動332場

在17日的發布會答記者問環節,淄博高新區民政和文旅事業中心負責人介紹了高新區在文化惠民活動、全民閱讀開展情況方面工作情況,淄博高新區新聞宣傳中心負責人介紹了打造「紅火炬」文化品牌和「山東手造·品質高新」品牌的進展情況。

開展群眾文化活動332場

今年以來,淄博高新區開展了「元宵節民俗扮玩暨非遺手造進街區」、民俗秋季展演、「鄉村好時節」文化惠民活動等各種群眾文化活動332場,其中,「元宵節扮玩暨非遺手造進街區」活動線下觀眾上萬人,線上直播觀看人次達16萬。

為進一步豐富群眾戶外文化生活,在社區、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開展「光影同行·清涼消夏」等公益電影放映活動1391場,得到群眾一致好評。

同時,積極推動文化兩創工作,濟南市文物保護利用中心在山東百年課本博物館成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工作站淄博站,推動濟淄文旅同城化,濟南的「新年祈福會、孔子誕辰日紀念、文廟講堂、禮伴成長古禮體驗、我愛讀經典」等多項品牌公益文化將與高新區現有資源進一步互融互通,進一步豐富高新區公益性群眾文化生活。

打造「15分鐘閱讀文化圈」

淄博高新區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工作,持續引導各界關心關注、積極參與、大力支持全民閱讀和書香高新建設工作,今年以來,以提升閱讀品質為突破口,致力於打造「15分鐘閱讀文化圈」。截至目前,已組織開展「同城共讀 書香高新」閱讀推廣活動425場,邀請山西大學、山東理工大學等高校教授作中秋等傳統文化主題分享,以高質量閱讀鑄就書香高新的底色。定期舉辦「近悅遠來,齊風韶音」經典誦讀大舞台等高品質文化活動,為全區群眾搭建經典文化活動的公益平台,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閱讀朗誦中,在全區形成「全民閱讀」的優良風氣,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和精神風貌。

實施陣地建設等四大工程

近年來,淄博高新區以「紅火炬」宣傳思想文化品牌為引領,結合工業文化、紅色文化、冶鐵文化、陶瓷文化等,實施了陣地建設、精品創作、志願服務、人才培育四大工程,打造了「紅火炬·耀高新」文化品牌。

實施陣地建設工程。在黑鐵山省級風景名勝區、生態文化發展中心基礎上,打造東部紅色文化片區。整合文明實踐所(站)、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文化中心、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450餘個陣地。

實施精品創作工程。推出文藝精品創作扶持政策,鼓勵文藝創作。建立區級重點文藝創作項目庫,10部作品入選市重點項目。

實施志願服務工程。依託作協、書協、美協、攝協、詩詞學會等群眾性文體團體,成立「文化高新」志願服務隊,實施「點單—派單」機制。

實施人才培育工程。發揮書法、繪畫、文學、攝影、非遺等領域專家示範帶頭作用,推出一批文化經營管理人才、文化傳承傳播人才、文藝創作表演人才。

在「山東手造·品質高新」品牌打造方面,制定下發實施方案,成立工作專班,建立了由華光國瓷等30家企業和非遺在內的重點項目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5ede9788e5de55c5a39ab84c3814a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