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鋰,是什麼?會對電池產生哪些影響?今天帶你逛百科。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鋰電池是當之無愧的主角。既然身為主角,必然要有主角的要求,安全、性能、壽命、續航以及環保,都希望達到最均衡的水平。
當然,人們對鋰電池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希望它有更高的續航、更快的快充能力、更可靠的安全性以及更長的使用壽命。
但話說回來,也不能只對電池提要求,我們也需要了解電池最佳的運行及保養環境。「它對你好,你也對它好」,這樣才能長長久久。
這就要提到「析鋰」這個情況了,不少電池受損,從根上講,就是因為內部析鋰問題太嚴重了。
析鋰,簡單理解的話,就是電池內部出現了「金屬鋰」,關鍵是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出現了。
在充電時,鋰離子會從正極脫出,再移動到負極嵌入。但也有特殊情況,鋰離子沒有嵌入負極,可能是空間不夠了,那就會在負極表面析出,變成灰色的金屬鋰。
負極表面出現金屬鋰,不是啥好消息,可能拉低電池性能,限制電池容量,還會縮短使用壽命,再嚴重的,誘導鋰枝晶生成擴大,穿刺隔膜,一不小心就爆炸了。
所以,怎麼避免電池析鋰呢?快充一定會增加析鋰的風險嗎?會,又不會。
首先,你大可放心地去使用快充,在常溫環境下,快充給電池帶來的損害微乎其微,你根本不用去擔心。
反倒是在冬季,尤其當氣溫下降至0度以下,頻繁使用快充,析鋰會更頻發,對電池的損害當然最大。
不過與其擔心快充,倒不如關心關心電池的過放和過充,也會產生析鋰反應,對電池的損壞可能更加嚴重。
考慮到廠商們都會做電池保護的設置,充到一定電量時就會開啟,避免一直充到爆,過充問題倒不常見。
反倒是過放電,尤其是深度放電,最傷害電池,如果長期在電量消耗到10%以下才去充電,會出現嚴重虧電,嚴重縮短電池壽命。
除此之外,物理損傷以及長期存放,都會對電池會造成傷害,降低電池的安全性,導致析鋰反應的發生。
總之,鋰電池在低溫條件下風險更大,平時不用太在意。和手機一樣,電車也如此,儘量保持20%-80%的電量,淺充淺放,保持優良習慣,新能源時代正確充電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