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生殖納入醫保範圍再擴大,多地職工醫保報銷比例達70%

2024-10-31     新京報

10月31日,記者從國家醫保局獲悉,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將適宜的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浙江、廣東、重慶等27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文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新京報記者梳理髮現,與今年9月1日的情況相比,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範圍的省份又增加了8個。這項政策的實施範圍再擴大,且擴面速度正在提升。國家醫保局表示,目前尚未出台政策的剩餘4個省份也正在加快推進相關工作。

記者了解到,多數省份落地實施該項政策後,將「取卵術」「人工授精」等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職工醫保報銷比例達到70%,患者醫療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在廣西,原本要支付上萬元醫療費用的陸女士,完成手術後自付部分只有3000多元。

國家明確12個輔助生殖類項目,多地實行政府指導價

何為輔助生殖技術?簡單來說,就是運用「人工授精」「胚胎培養」等手段,幫助無法自然生育的家庭圓「生育夢」的醫療技術。長期以來,昂貴的費用成為這些家庭無法圓夢的重要阻礙。

為了規範行業治療服務項目和價格,推動規範、高效開展相關醫療服務項目,2023年6月,國家醫保局印發《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將各地原本五花八門的輔助生殖類項目分類整合為12項,如取卵術、胚胎培養、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

納入醫保報銷,最重要的就是解決老百姓個人支付的價格問題。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國家醫保局指導多省份對照立項指南整合輔助生殖類項目,多個省份將定價方式由市場調節價改為政府指導價。實行政府指導價後,費用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內蒙古價格調整後平均降幅達20%。江西通過項目間比價、學科間比價及地域間比價等多種方式,科學制定項目價格,以在南昌的省直醫院價格為例,「取卵術」從1500元下調至1000元,「胚胎移植」從1600元下調至1000元。

此外,內蒙古對部分輔助生殖項目實行最高限價,以組織/體液/細胞冷凍項目價格為例,由之前「每管每次1300元,按照實際冷凍管數收費」,調整為「以一管為基價,每增加一管加收1300元,收費標準最高不超過3900元」。即冷凍3管以內按照每管1300元收費,冷凍總管數大於3管按最高3900元收費。

記者獲悉,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對指導價有不同的規定,如廣西、青海、山東、新疆及生產建設兵團實行固定指導價;上海採取最高收費標準限價模式,鼓勵醫療機構加強管理、控制成本。

國辦發文要求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政策落地加速擴面

從「放開三孩」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健全生育支持政策」「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多項生育支持政策的出台讓今年相關醫保新政加速落地。

今年2月,國家醫保局局長章軻在實地調研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等醫院,了解輔助生殖納入醫保等工作時明確提出,將繼續指導有關省份進一步完善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立項和醫保支付管理,並加強部門協同,推動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共同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本月,國辦印發《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確提出,加強生育醫療費用保障,指導各地將適宜的分娩鎮痛以及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國家層面明確相關舉措的同時,各地也在加速落地實施。

今年9月1日起,福建、河南、陝西、西藏4個省份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政策實施範圍擴大至19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而截至昨日(10月30日),則已有北京、廣西、內蒙古、甘肅、新疆、山東、上海、浙江、江西、青海、吉林、江蘇、河北、安徽、海南、福建、河南、陝西、西藏、湖北、山西、湖南、廣東、雲南、寧夏、四川、重慶共27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文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納入醫保報銷後,患者治療費負擔明顯減輕

輔助生殖有多貴?醫保能報銷多少?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生殖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楊一華介紹,輔助生殖移植周期治療費用為3萬元至4萬元,半數以上女性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接受輔助生殖治療,經濟負擔較重。而納入醫保報銷後,負擔則明顯減輕。

廣西於2023年11月1日起,將9項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範圍,不設基金起付標準,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分別為70%、50%,計入參保人員年度基金最高支付限額。

以廣西某醫院價格公示牌上公示的價格為例,第一代(IVF-ET)「試管嬰兒」技術基本項目(不含藥費),在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價格費用總額為1.19萬元。職工醫保報銷70%為0.83萬元,自付0.35萬元;居民醫保報銷50%為0.59萬元,自付0.59萬元。

據國家醫保局介紹的情況,按照廣西落地實施的報銷政策,參保職工陸女士在結算上萬元的治療費用時,自費部分只有3000多元。

江西則從今年6月起將「取卵術」「人工授精」等9個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參保人員根據住院規定按照乙類報銷比例執行。根據當地不孕育齡婦女人數及實施意願,預計在1個輔助生殖移植周期內,將減輕參保群眾醫藥費用負擔2.9億元。

本月落地實施的廣東省,將「取卵術」等8個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記者注意到,廣東還明確,不孕不育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門診醫療費用參照門診特定病種待遇予以保障,不設起付線,政策範圍內支付比例參照住院標準執行。

讓老百姓減輕費用負擔的同時,也要確保醫保基金安全和可持續。

國家醫保局介紹,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報銷,是醫療保險制度「互助共濟」原則的體現,政策的制定要兼顧公平和可持續。此外,各地區也要求,屬地醫保部門要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指導和醫保基金的監管,確保基金安全有效使用。

「我們在制定政策過程中,對需求人群和基金承受能力進行了精密測算,做到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北京市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自去年政策實施以來,就診人數、總費用及職工醫保基金的支出,都在年度測算基金安全運行範圍內。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張彥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532c7472352e480ebea1adc6c52e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