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與豹變——大變局下求索中的非洲 | 《危中有機:大變局下的非洲》

2023-11-26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危機與豹變——大變局下求索中的非洲 | 《危中有機:大變局下的非洲》

《危中有機:大變局下的非洲》 導論

劉海方 王進傑 主編

ISBN:978-7-100-22803-9

危機與豹變

——大變局下求索中的非洲

劉海方

本書的初衷,起源於本書兩位主編劉海方和王進傑2022 年9 月的一次討論,經歷了3 年的時空阻隔,非洲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非洲嗎?全球大變局下,非洲正在經歷的多重危機是什麼樣性質的危機,內生的還是外源的?非洲的表現是自我革新圖存,也即積極面對並「化危為機」呢?抑或是「躺平」,順其自然呢?當然並不存在一個叫作「非洲」的單一行為體,各國及其內部複雜的政治社會生態必然意味著千人千面、參差不齊;作為長期跟蹤研究也醉心於這個大陸的美麗與豐富寬廣的中國學者,我們希望透過紛繁複雜的亂象,分析內外雙重力量互構中的非洲,特別是涌動著「泛非主義」精神的非洲力量如何在推動非洲的蛻變。

兩位編者強烈意識到,3 年的時空阻隔,我們長久以來積累的關於這片大陸的知識很可能已經無效,因此決定廣邀海內外非洲研究專家,特別是來自非洲本土的學者,借他們的眼睛和疫情期間比我們更多在非洲一線觀察的經歷,從不同視角和側面,記錄非洲經歷的危機和其直面巨變的努力。從設計之初到作者研討會,我們逐漸達成共識,在記錄其如何應對困境的同時,力求分辨出哪些是常態的結構性局限,哪些是新的困境下帶來的新挑戰,從而使我們更好去研判非洲各方行為體是否在推動創新,並成為推動有利於非洲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進步性動力,以便實現「化危為機」——儘管消除所有結構性限制不可能一蹴而就。

為此,需要分析的問題有以下四個方面:第一,研判非洲當下經歷危機的性質與內容肌理,從一般現象歸納總結規律,研究分析傳導到政治、經濟和社會民生各個領域的「危機效應」;第二,從政治生態和內部各方力量構成、制度和非制度性要素等多角度,研判危機的內生或者外源屬性,回答是「斯國有斯疾」、政治危機必然發生而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還是危機純粹外來、內部條件只是當下困境的次要條件?第三,世界大變局背景下,非洲當下的和平與安全局勢的性質如何,既有的外來的和本土的治理路徑是否有效,如何革新應變?第四,政治安全困局與非洲經濟不發展存在交相互構性,決定了政治– 安全領域的變革與經濟結構性困境的破局需要同時解決,是「發展型國家」和「轉型發展」的根本要義,也應該是今天重思中國對非合作貢獻和意義的最好坐標尺度,是我們在此基礎上有關中非合作轉型升級的新探索、新舉措是否可行的衡量依據。

……

結語:危機與豹變

2020 年考取北大碩士項目、2022 年7 月畢業的加納學生Sena,曾經多次在線上長談中向我這個學術導師和論文指導教師憧憬疫情結束、踏入燕園的熱望,但最終遺憾地成為許許多多新冠時代「在線生」中的一員,與北大只有不曾謀面的「半緣」。我以為,歷史已經寫就,無由彌補缺憾、找回「正常」,而Sena 就像線上結識的許許多多其他學生一樣,帶著最真實的「新冠時代」的烙印與遺憾,繼續出發向前,去拾取下一個階段的人生了。整整一年後,這位加納白衣青年卻意外地翩然而至,來到校園與我相見——在又熟悉又陌生中,我們相對長吁,實現線下相聚,讓半緣接續,才是對肆虐世間3 年有餘的疫情的最大勝利吧!

我問Sena,線上求學,收穫是什麼?他說,疫情期間一直想方設法來到校園,那些掙扎就像一次次被放在火上煎烤;但是回過頭來看,沒有這個過程,可能不會增加許多本領,視野不會一下從一個加納小鎮青年變成全球視野,同時對於自己的民族身份有了更清晰的認知;疫情期間克服種種艱難挑戰實現在加納和奈及利亞做有關非洲民眾如何認知傳統中藥的實地調研,寫成了獲得一等獎的碩士論文的同時,自己也堅定了弘揚和復興非洲本土傳統醫療和文化的信心—— 這些都是在與北大的老師和同學們互動中,通過不斷對比中國以及其他亞洲國家的經驗獲取的。

多產的美國學者布雷默反思疫情以來的世界,在其新作《危機的力量》中提出了「必要的危機」一詞,認為難則難矣,關鍵是困難重重的時間節點下,也剛好意味著「豹變」的可能——古今中外的歷史,都看得見這種常態的歷史惰性和瞬間的歷史創造性之間的辯證關係。我眼前的有志青年,3 年來的努力與蛻變,何嘗不是400 多年來歷經劫難,但在我們可見的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時代勇敢迎接又一次源自外部「重創」的非洲大陸力量的縮影?!橫行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500 多天加劇全球動盪的俄烏衝突固然是突如其來的挑戰,難能可貴的是,非洲一直在反思自身的局限,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幹事馬托克所言,對非洲國家來說,重新思考發展在智力和政治上都是當務之急——新的發展模式必須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適應非洲社會不斷變化的性質。

全球大變局下的非洲各行為體都在施展各種能動性,方方面面都體現出探索和打破長久以來限制其發展的結構性窘境的「破局」之努力,比如本書約請的鄭宇教授及其弟子們共同研究的非洲經濟一體化之最新探索所示:原本對於歐盟榜樣亦步亦趨,希望通過建立關稅同盟來實現一體化,但發現「難比登天、遙遙無期」,但既有疊床架屋的次區域組織已經成為掣肘,必須打破這種「義大利面碗」效應,於是2021 年1 月「自上而下」啟動大陸自由貿易區的路徑,以神來之筆的方式忽然推動了非洲一體化的「關鍵一躍」。本文基於全書作者們的精當分析,總結了大變局下非洲發生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領域裡面方方面面的危機本質與非洲人應變的努力,既是對自身的危機求索「非洲本土創製」的解決方案,也在為全球性難題而求索奉獻,比如不僅僅是在聯合國大會平台上不斷發聲呼籲停戰、2023 年6 月南非總統更攜手其他7 國非洲領導人,器宇軒昂也不無悲壯地把「非洲方案」寫進烽火硝煙的烏克蘭和俄羅斯土地上——很多世界觀察家當然慣常性地對此視而不見,或者蔑視和譏諷,而非洲人知其不可而為之,以此方式集體「問鼎」世界難題的勇氣、膽識和智慧卻值得大書特書。

內容簡介:

本書多視角呈現了非洲在變動的世界秩序中,為應對危機和挑戰而進行的探索創新和發展轉型,以及當前出現的一些新的趨勢和變化。與此同時,深入剖析了隨著內外多方力量的推動,非洲國家危中有機,機遇與挑戰共存,並討論了當前形勢下中非合作的新機遇。

作者簡介:

劉海方,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

王進傑,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北京大學南南學院助理研究員,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副秘書長。研究方向涉及教育與發展、非洲發展問題研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528f95576d353c59a6c4bd60de45073.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