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的迅速發展態勢及龐大的市場體量,成為ESR積極布局生物醫藥產業地產的理由。
8月11日,ESR與合作夥伴斥資2.68億元人民幣收購位於上海張江的生命科學研發產業園。交易完成後,將成為ESR收購的首個生命科學產業園項目。
據了解,生命科學研發產業園前身為張江NEO,坐落在素有中國藥谷之稱的浦東張江,具體項目位置為張江藥谷二期,而上海張江高科技開發園區是擁有600多家生命科學公司、150家研發機構和7家世界十大製藥公司的領先生命科學產業集群區域。
張江NEO總體占地面積645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940平方米,其中包括北樓6層、南樓4層,由製藥研發實驗室和辦公室空間組成,超過90%的租戶(按租賃建築面積計算)為領先的生物醫藥類公司。
該園區於2020年入市,主要入駐企業為醫藥生物類企業,包括德琪新藥研發中心、海翔醫藥等藥企,這類藥企主要聚焦於涵蓋大、小分子的腫瘤類、免疫類和其他有重大未滿足醫療需求的疾病領域的創新藥物研發,並提供相關生命科學領域原料與技術的解決方案。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此次ESR收購併不是該項目的首次易主。
張江NEO項目原名為「蓋臣商務中心」,於2019年由Distrii辦伴聯合翰同資本對蓋臣商務中心進行整體改造升級,由此更名為張江NEO。同年,翰同資本與陽光城簽署交易協議,翰同退出由陽光城接手項目,並更名陽光·張江NEO,於2020年4月改造完工入市。
8月9日的博鰲產業科技大會上,ESR中國營運長周波在發表演講時指出:「除了物流地產跟數據中心之外,ESR也搭上了生物醫藥產業地產的風口,目前正在募集生物醫藥基金,首期規模是7億美元左右,物色了7到8個種子資產在進行開發和收購的準備。」
此次收購張江NEO項目,也可以視為ESR正積極踐行布局生物製藥行業的戰略。
「在全球生物製藥市場上,目前中國僅次於美國,預計中國將於2020年到2025年達到更高的復合增長率,達到8.2%的增長率,業務體量很大。」周波表示。
「ESR是由新經濟驅動為主的,所謂新經濟就是主要由新的物流地產和數據中心,以及生物醫藥中心等新經濟驅動資產的構成。」周波在此次博鰲房地產論壇上介紹道。
資料顯示,目前ESR已成長為全球第三大上市資管平台,管理資產規模有3570萬平方米,其中的85%位於亞太區。
「ESR聚焦於亞太區,我們主要資產遍布亞太區95%地區和國家,另外有84%資產配置在亞太區。在資產配置中持有1400億美元,其中590億美元來自於新經濟。」周波詳細介紹了ESR資產配置情況。
據介紹,ESR資產配置方面,已形成與私募投資人達成的私募投資基金規模為950億美元,已經上市的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規模有450億美元,這兩項總管理規模是1400億美元,其中61%為永續債和核心資本,包含14個已經上市的不動產投資基金,一部分為新經濟的成分,即來自物流地產跟數據中心,另外大量則來自寫字樓跟商業地產。
去年8月,ESR以總代價為51.92億美元收購ARA100%權益,交易完成後,ARA成為ESR附屬公司。截至2021年,ESR在算入ARA、聯營公司Kenedix及Cromwell後,合併資產投資規模達到1400億美元,已然超過普洛斯。
「目前ESR在全中國擁有資產面積920萬平方米,總資產規模接近100億美元,開發儲備量有600萬平方米,可建面積有270萬平方米,基金管理面積的70%是替金主LP管理,另外30%左右由上市公司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進行投資,在全國有111個物業,位於28個城市。」周波描述目前ESR在中國的布局。
周波還指出,過去10年,物流地產市場可以說是一個野蠻生長過程,各種資金湧進來,導致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ESR當前面臨的挑戰其實有很多。
而在「新經濟」上的積極探索與嘗試,或許也是ESR面臨變局和挑戰的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