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森:高考改革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丨深度

2019-08-16   校長學院

3+1+2方案存在的問題是:物理、歷史分值較低還不能同時選(120分比較合理);化學、生物、政治、地理4科化學最難,將會出現棄考化學現象。

指導高考改革的三個文件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發布日期:2014年09月3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29號) 發布日期:2019年06月19日

浙江、上海高考改革試點暴露出許多問題

1、6選3有20種組合,許多中西部省市大班額嚴重,缺教師、少教室,因此選科走班壓力很大。

2、趨易避難是人的天性,由於物理最難,出現了棄考物理現象,又由於賦分制使得棄考物理現象更加嚴重。浙江、上海2019屆只有約10%的考生選考物理,兩地都無法完成大學理工科的招生計劃,招生計劃只能調撥給其它沒有加入高考改革的省市。

如果該6選3方案推向全國,十年、二十年後,我國的理工科人才將後繼無人(我們可能為了完成理工科招生計劃大量招收黑人留學生嗎?),不用特朗普打我們,我們自己就退出了高科技和高端製造,我們的子孫將永遠為歐美打工、被歐美壓榨!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們一定要想辦法避免出現棄考物理現象!

詩詞歌賦、四書五經可以陶冶情操、滋養心靈,但中華崛起要靠高科技和高端製造,要靠數理化!

3、上海賦分時,最高分占考生的5%,上海考生約為5萬人,屆時會有2500人次等級性考試滿分,三科滿分的考生會有數百人,兩科滿分一科接近滿分的也會有上千人,名牌大學的錄取將主要取決於語文、數學、外語。數學降低難度,外語兩考,語文要增加寬度和廣度,可見屆時高考關鍵看語文,可是語文考試的波動性大於數學和外語。

名牌大學如何錄取新生啊?

4、上海選考學科有效分數為:70-40=30分,選考學科3科90分,而外語1科150分。這樣高考,十年後(高中3年+本科4年+研究生3年)上海本地將基本沒有人才,上海的建設和發展將主要依靠外地人才!

5、只有浙江在6科的基礎上增加了信息技術(符合時代發展要求),選考為7選3,有35種組合。浙江不但外語兩考,等級性考試也是兩考,再加上高考,高三一年不斷地衝刺,考生身心俱疲,很難再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將來工作很難有創新和創造!

6、浙江的三位一體招生。國內8所名校、香港2所名校、浙江省內49所高校實行三位一體招生。高考成績占60%,高校的筆試、面試占30%,學考成績占10%。這種招生模式有其合理性,但這一模式對普通家庭的孩子非常不利,中國是人情社會,三位一體招生一定要嚴格管理!

我覺得高校自主招生可以採用三位一體招生的辦法,總量控制在5%以內,可以保留;但三位一體招生量太大,為了公平,應該取消!

7、浙江為了遏制棄考物理現象,確定的物理賦分基數為6.5萬人,2019屆只有2.8萬人選考物理,不答題只寫一個名字就76分,而其它學科賦分的平均分為(100+40)/2=70分,不合理是顯而易見的。

浙江、上海的3+3方案導致棄考物理現象嚴重,現在浙江、上海選學物理的是兩類學生,即尖子生和差生。

賦分制導致中等生棄考物理,由於有賦分基數做保障,差生選學物理的比例很大,即濫竽充數的比例很大。

這樣下去十年、二十年後,我們理工科人才將後繼無人,不用特朗普打我們,我們自己就退出了高科技和高端製造。

中西部地區可能會3+2+1方案與3+1+2方案並存

1、本輪高考改革回顧

本輪高考改革2014年上海、浙江開始試點。

上海語數外各150分,外語兩考,等級性考試6選3,賦分從40分到70分,3分1檔,共11檔。

浙江語數外各150分,外語兩考成績兩年有效,等級性考試7選3兩考,賦分從40分到100分,3分1檔,共21檔。

2017年北京、天津、海南、山東加入高考改革。

北京、天津、海南語數外各150分,外語兩考,等級性考試6選3,賦分從40分到100分,3分1檔,共21檔。

山東語數外各150分,外語兩考,等級性考試6選3,賦分從20分到100分,1分1檔,共81檔。

2、8省市都執行3+1+2方案

2018年廣東、福建、湖南、湖北、重慶、江蘇、河北、遼寧等8省市加入了本輪高考改革。

2019年4月23日,8省市發布的高考改革方案都是3+1+2方案,具體是:

語數外各150分;

外語和等級性考試都只考一次,等級性考試和高考同期進行;

等級性考試賦分從30分到100分,1分1檔;

物理、歷史以原始分計入總分,並分列招生計劃。

外語和等級性考試都只考一次,等級性考試和高考同期進行,這樣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有利於學校組織高三複習;等級性考試賦分從30分到100分,1分1檔,提高了區分度。

由3+3方案到3+1+2方案,體現了實事求是、調查研究、走群眾路線的精神。

現在的3+1+2方案和最初遼寧提出的3+1+2方案有很大不同,該方案吸收了許多基層的建議,為此我們為教育部點贊。

3+1+2方案突破了3+3方案的限制,3+1+2方案是3+2+1方案與3+3方案的折中方案。

3+1+2方案存在的問題是:物理、歷史分值較低還不能同時選(120分比較合理);化學、生物、政治、地理4科化學最難,將會出現棄考化學現象。

3、3+1+2方案的影響

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東、海南有可能將等級性考試改為與高考同期進行;

浙江、上海、北京、天津、海南有可能將賦分3分1擋改為1分1擋;

浙江可能取消外語兩考、成績兩年有效,等級性考試可能改為只考一次;

上海有可能把賦分改為從40分到100分且1分1檔。

江蘇2018級學生2021年高考採用3+1+2方案,江蘇2008高考方案到2021終於可以結束了。

只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事求是、調查研究、走群眾路線,我們一定能探索出符合國情的高考方案!

4、中西部地區可能會3+2+1方案與3+1+2方案並存

現在還有12個省、5個自治區沒有加入本輪高考改革,這17個省自治區經濟、文化都相對落後一些,為克服3+1+2方案存在的問題、為減輕走班壓力,有可能許多省自治區會實行3+2+1方案。

如果中西部地區可以實行3+2+1方案,兩年內所有省自治區都將加入本輪高考改革。也可能條件較好的省自治區實行3+1+2方案,條件較差的省自治區實行3+2+1方案。

3+2+1方案:

統考語數外,語文、數學各150分,外語120分;

偏理組合物理、化學各120分,從生物、歷史、地理、政治4科中選1科100分;

偏文組合政治、歷史各120分,從地理、物理、化學、生物4科中選1科100分;

總分760分;

首選科目採用卷面原始分,根據首選科目制定招生計劃;

等級性考試再選科目採用賦分制,最低分20分,最高分100分,1分1擋,共81檔;

根據總分劃錄取分數線;

外語考一次,筆試、聽力一次完成;

等級性考試只考一次並安排在6月與高考同期舉行;

該方案有8種組合。

該方案能避免棄考物理、棄考化學現象,能避免物理、歷史不能同時選,能減輕各個學校走班的壓力。

上述方案同一科目是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時分值不同,如果認為這是個大問題可以所有選考科目都100分,或者同一選考科目出兩套題。

幾點想法

1、高中學美國

中國與東亞各國由於受儒家教育思想的影響教育的功利性很強;教育重視「落實」。

美國教育界深受古希臘蘇格拉底「產婆術」教育思想的影響,強調教育是一個「接生」的過程,人們接受教育是為了尋找「原我」以不斷完善自身。

美國多數公立中小學只是為大眾提供一個13年義務教育的機會,美國多數私立中小學為中產以上階層提供精英教育,而中國為全民提供同等教育。美國教育固化了美國的階層,中國教育為階層流動提供了階梯。

人是有年齡限制的。中國基礎教育和美國精英教育更有實效性。學校之所以存在,是因為裡面有掌握了知識的教師用最高效的辦法給學生傳授知識的緣故。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是大錯特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是正確的,歷史是英雄創造的、也是也是人民創造的。鄧小平說沒有毛主席中國革命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沒有愛因斯坦就沒有相對論,就沒有近代科技。因此我們要培養高端人才,同時要吸引全世界的高端人才。

教育制度是由社會制度、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社會環境、法治環境、就業觀念等共同決定的。歐美教育理念不符合中國國情,用歐美教育理念指導我國高考改革必定失敗;歐美理念必須和中國國情相結合。

從1872年哈佛大學開始走班,之後許多歐美大學和高中走班。歐美走班使四分之一左右的學生不能高中畢業,這部分學生破罐子破摔,校園吸毒、校園欺凌不斷;走班使高中畢業的學生數理化平均水平低於亞洲初中生,致使大學要開補習班;走班使學理工科的學生比例很小,不能滿足本國企業、大學及科研的需要,要依靠移民和培養外籍學生,因此歐美走班在高中是失敗的。

上世紀二十年代民國高中走班失敗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台灣高中走班也失敗了。

美國教育重文輕理,但美國2010年後已經開始重視理科。

中美教育各有明顯的優缺點,我們要采長補短,不能只學表面的東西,更不能學其糟粕而丟掉自己的優勢!如果中美基礎教育都不改變,我們主要是學生負擔重一些,而美國理工科人才將更加短缺,如果中印東歐等世界各國的理工科人才再離開美國,美國的高科技、高端製造將後繼無人,美國必將衰落。

2、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

把原來的高考學科分為高考學科和等級性考試學科實際意義不大。

像選婿、選妃一樣,對考生做綜合素質評價沒有問題。問題是大學面試權重太大,面試相當於歷史上的察舉,是被科舉淘汰的。

多元錄取沒有問題,但一定要保證公平,要對錄取的學生實行跟蹤管理。這些年家長、招生老師在招生上出的問題不少。自主招生量比較小,影響不大,但三位一體招生量很大。中國是人情社會,依據綜合素質評價招生容易出問題。綜合素質評價可以作為招生的參考,作為招生依據要慎之又慎。

兩依據、一參考的的多元錄取機制

兩依據即依據高考成績和等級性考試成績;一參考即參考高中三年的綜合素質評價。實際錄取時主要看高考與等級性考試的總成績。

綜合素質評價主要體現在名牌大學自主招生和三位一體招生上。

3、實行全國統一畢業考試

選科就要賦分,賦分就要博弈,博弈就出現棄考物理、化學現象;同時選科就要走班,而許多省市大班額嚴重,缺教師、少教室,因此選科走班有許多實際困難。

現在的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既不影響畢業,也不影響參加高考,形同虛設,這樣的考試沒有任何意義。基於以上原因可採取以下新方案:

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合併,改稱高中畢業考試;

由國家考試中心命題,分省組織考試;

在百分制的情況下把難度調整為平均60分到65分(原來的高考是平均50分到55分);

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共十張卷;

高二期末考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共5張卷;高三期末考語數外、物理、歷史共5張卷;

語文150分、數學150分、外語120分、物理120分、歷史120分、化學100分、生物100分、政治100分、地理100分、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100分;

音、體、美考核由學校自主完成,可分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擋;

六月的第一周為高中畢業考試周,5天每天考兩張卷,一個年級一張卷;

以上13科都合格發畢業證,不合格的發肄業證,轉年可再次報名考試,合格發畢業證,這樣提高了高中畢業證的含金量,學生也能得到全面發展。

由於高中畢業考試難度小於原來的高考,高二期末考5科,高三期末考5科,因此可減輕學生的負擔。

高校招生以高中畢業考試成績為依據,除語數外三科,高校各個專業分別確定2至3科,構成錄取總分,以原始分計入總分。

沒拿到高中畢業證的同學可填報一本以下的志願。

少數名牌大學可採用三位一體招生、自主招生和各種計劃招生,但一定要嚴格管理,要對所招的學生實行跟蹤管理。

實行12年義務教育,加強音體美教學,加強校本教材開發和選修課教學,開展好學工、學農、學軍活動,學校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4、關於高考、等級性考試及學考時間安排的建議

為減輕學生的負擔,保證學校的教學秩序,同時也方便考試的組織與管理,建議如下:

每年6月7日高考語文、數學;

6月8日上午高考外語,先考筆試再連考兩次聽力,取兩次聽力的最高分計入外語總分。

6月9日、10日、11日進行等級性考試,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等6科,每天考兩科,文理各一科,每位考生選考3科;

高考學科、等級性考試學科可以不參加學考,即在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14科中3科高考、3科等級性考試、8科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這樣學生可以少參加6科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能起到一定的減負作用。

5、如何實現減負

中西教育各有明顯的優缺點,都應學對方所長,即融匯中西,建議:

高一、高二每天6節課後每周兩次選修課,一次社團活動課,一次文體活動課,一次班會課;高中三年按國家要求足課時安排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

這樣班級制和走班制相結合,保證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同時也保證了學校的教學秩序。

由於科技進步,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越來越少,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給學生減負越來越難。

學習負擔來自就業壓力,來自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科舉時代只考作文,學子們也是頭懸樑錐刺股鑿壁偷光。

我們為什麼要減負,因為學生身體素質大幅下降。由於最後要高考,我們減負多年效果並不好。

我們應該倡導重視體育、重視鍛鍊。比如規定每天有一節體育課或活動課,學校春秋兩季都要召開運動會,市、區也要召開運動會(運動就避免不了有磕磕碰碰,建議學生們都買保險),取得名次的升學加分,像中考一樣把體育作為必考科目。這樣做可以提高全民族的身體素質,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一考定終身是一個偽命題。許多省市外語兩考,學生兩次成績很少有較大波動的;經過高三一年的複習,學生經歷多次考試,成績逐漸趨於穩定;高考考6科,某一科略有波動正常,但總成績不會有大的波動;考名校也有不成才的,考普通校也有做出較大成就的,人生是長跑,取得成就要靠持之以恆的努力。

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不只是教育問題,而是文化問題。中國科技與美國的差距確實在縮小,但是原創性的、前沿性的科技創新比較少。中國現在有錢、有人才,但是缺乏創新的文化土壤。

初等教育主要是繼承,但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6、關於自主招生和三位一體招生的建議

關於綜合素質評價,我們做三年班任尚不能對學生做出準確的綜合素質評價,幾個素不相識的招生老師憑什麼能對學生作出準確的決定命運的綜合素質評價,他們是算命先生?

歐美的根據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新生相當於我國歷史上的察舉,是落後的,它已被科舉取代,察舉主觀的因素過多,很難公平。

中國是人情社會,面對自主招生、三位一體招生有些家長挖空心思想辦法,這些年來出現了許多問題,今年教育部壓縮自主招生名額,降低優惠分數,在程序上嚴格管理,對此我們為教育部點贊。

相對自主招生三位一體招生數量太大,建議取消,如果不取消高考的公平將被打破,普通家庭子女上重點大學的路會越來越窄,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礎將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將會有一批又一批的家長和招生老師犯罪,這是我們付不起的代價!

借鑑歐美高校招生的經驗和教訓,我們高考與自主招生相結合的制度設計是合理的;建議自主招生控制在5%以內,取消三位一體招生;這樣即保證了特殊人才的選拔,又保證了高考的公平性。

如果不取消三位一體招生,我建議名牌大學可實行「6+1」招生方案,即除了高考、等級性考試的6科750分,大學筆試120分,面試30分,合計900分。

這樣解決了賦分制帶來的尖子生區分度下降,名牌大學招生困難的問題,同時也降低了面試的權重,使招生變得相對公平。

7、關於小升初和初升高

為貫徹因材施教原則,取消小升初劃學區搖號,恢復小升初畢業考試,初中校根據小學畢業考試成績錄取新生,同時實行自主招生,錄取部分品學兼優的學生和部分特長生,即實行考試招生為主和自主招生為輔的招生政策。

做好初中畢業考試,高中校根據初中畢業考試成績錄取新生,同時實行自主招生,錄取部分品學兼優的學生和部分特長生,即實行考試招生為主和自主招生為輔的招生政策;職高根據初中畢業考試成績和學生志願錄取新生,辦好職高使學生能學到一技之長;切不可打破普高與職高約1:1的錄取比例。

8、關於外語

地球已是地球村,我國的科技還處於趕超階段,外語還是很重要的。本來外語要推向社會考級,現在加入本輪高考改革的省市外語150分和語文、數學分數相同,外語畢竟不是母語。

外語可推向社會考級;

外語可變為選考學科;

或者一本要求外語,一本以下不要求外語;

或者把外語分數降為100分到120分。

9、關於教師和教育管理者

一般來說,高水平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水平的學生,我們要像民國時一樣,提高老師的待遇,使老師成為讓全社會尊敬的人,這樣才能吸引優秀的人才從事教育事業,使教育事業良性循環。

任正非父母都是教師、馬雲就是教師出身,他們都認為教育關係到國家的未來。我們要吸引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到大學、中學開選修課或做演講。

有一個好校長就會有一個好學校,一定要讓懂教育的人管教育。

在2019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講到:北京師範大學針對全國26個省區市2898名教育局長的專題調研結果顯示,基層教育行政領導人員相當一部分由非教育領域出身的行政領導擔任,缺乏指導教育教學的專業能力。

教育行政領導一定要有從教經歷;對子女教育失敗的人沒有資格管教育!

10、關於農村教育

我們初等教育的短板在農村,農村初中就輟學的比例很大,應該立法,不完成初中學業家長和學生都屬於違法。

隨著城市化農村學生越來越少,許多學校老師多學生少,造成很大浪費。

可以考慮取消農村高中,把農村高中老師集中到縣城成立新的高中,學生全員住宿國家給予適當的補助,這樣可以提高高中普及率。

鄉里可以辦初中和中心小學,學生住校國家給予適當補助,村裡只保留小學低年級。

這樣做可以提高鄉村學生的文化素質,這樣做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家長們的後顧之憂,一定會受到家長們的歡迎。

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國家可以對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實行免費高中教育、大學教育。

我們要出台吸引留學生回國工作的政策,出台吸引全世界高端人才來我國工作的政策。

我們要加強民主和法治,做好扶貧和低保,努力創造一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社會環境,形成向上的社會氛圍。努力把我國由人力大國變為人才大國、人才強國。這樣我們才能在中美長期博弈中最終取勝。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關係到國家的未來,我相信國家一定會把重視教育落到實處,我相信我國教育投入占比世界排名落後的局面一定能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