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過花棒的壹讀君|敏敏 謝馮輝
說到花棒、梭梭樹,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我在螞蟻森林種的樹嗎」?
但你知道嗎,你「起早貪黑」在螞蟻森林種的樹,差點被車壓了。
據網友@碎叫 爆料,中秋國慶長假期間,騰格里沙漠的治沙植物被自駕游的越野車碾壓,「旁邊就是國家修的寬敞的柏油路,這些人就是不走要偏離路面來碾壓治沙的梭梭林。」
很快,這件事引起關注,遭遇碾壓事件的騰格里沙漠鎖邊生態公益基地所在的阿拉善盟區域有關政府部門成立了相關工作組,基地也對受損情況進行統計,發現主要受損樹種為花棒,涉及碾壓苗木4625棵,其中受損2003棵,今年秋季造林期間還要對這2003棵花棒進行補植。
爆料博主後又表示,壓壞的以花棒居多,梭梭樹壓壞的數量較少,圖為倒下植物周圍的輪胎印|圖源:微博@碎叫,已獲授權
雖然經過求證,被碾壓的區域並非螞蟻森林的項目基地,但網友們依然憤怒又心疼。
同時,也有不少人發出疑問,照片中看似雜草的花棒真的能治沙嗎?看著這麼脆弱,種沙漠裡能活嗎?
花棒:天選「治沙人」
雖然花棒看起來單薄,但治沙效果是真的好。
作為治沙植物,花棒有著天然的兩大優勢:能存活,用處大。
我國西北地區降水較少,氣候乾旱且氣溫變化較大,一些熱帶沙漠地區的植物難以在此生存,比如多肉植物、部分仙人掌。相比之下,花棒、梭梭樹等本土植物更具優勢。
能在這些地區活得好,離不開花棒的這些特性。
首先就是根系發達,主根側根共同發力,花棒成年植株根幅就可達10餘米,最大的甚至能達到20~30米,這讓花棒可以很好地吸收到深層地下水。再加上厚厚的莖皮對抗日曬,減少水分蒸發,足以讓它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方生存。據寧夏農林科學院研究人員觀察統計,1994-1995年間,在毛烏素沙漠部分地區長達10個月無一次有效降水的情況下, 半流動沙丘0~100cm沙層含水率在0.32%~1.86%,花棒仍然可以正常生長。
其次是高溫嚴寒同樣能活。花棒莖幹有多層莖皮,最多可達9層,最外層片狀剝離,用以絕熱,保護莖幹,使其能忍受50℃高溫,夏季沙丘表面溫度70℃以上,還可正常生長。到了冬季,花棒可以在氣溫-32.7℃、凍土層深達1米的條件下無凍害。中國科學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一項研究顯示,在連續5天氣溫低於-40℃時,花棒凍死率僅5.3%。
面對風蝕和沙埋,5季度生花棒植株耐風蝕深度80厘米,10季度就能達到120厘米;當植株被沙埋達1/2株高時也能正常生長,甚至於淺層沙埋(2厘米左右)還能促進花棒生長。
圖源:小紅書@小狗公園,已獲授權
耐乾旱、耐高溫嚴寒、抗風蝕沙埋等優點則給花棒帶來了更高的存活率,也讓花棒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從表面上看,1米高的花棒植株就能起到防風積沙的作用,形成花棒林後效果更佳。
按照寧夏農林科學院研究人員所測,距沙面50厘米高處,當5.1米/秒的風速通過平均高3米的花棒帶時, 背風面1到6小時內風速為2.24米/秒,降低56%;距沙面100厘米高處,風速為5.7米每秒時, 背風面風速為 2.65米/秒,降低53.5%。
再往深了看,花棒能逐漸促進土壤性質的改變,實現真正的退沙還草。
四川農業大學唐永發的一項研究表明,花棒林地可以促進土壤細化,這多是由於花棒生長過程削弱了風蝕作用,從而避免細顆粒被吹走,或是植被枯落物凋落分解以及根系分泌物作用均促進土壤顆粒分解。在這個過程中,植被枯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有機質和全氮含量。
同時,相比於活躍的沙丘(無植被),花棒的「地表枯落物+冠層+根系」組合也能顯著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以及抑制土壤水分蒸發。
能看出花棒根部土壤較為濕潤|圖源:小紅書@種梭梭的馬哥,視頻截圖
不只是治沙,花棒還能充當牧草和油料。
花棒嫩枝葉是優質的高蛋白飼料,其粗蛋白質含量接近20%,胺基酸種類齊全且含量較高。幼畜食用可以促進生長發育,母羊、母駱駝等母畜食用可以提高產乳量。而且花棒產草量很高,一畝地能產1000公斤,種子50~70公斤,可以更好解決牲畜們的「溫飽問題」。
而花棒種子含油量高達20%,其榨出來的油含有90%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芥酸,品質與花生油不相上下。
當然了,相比於其它看著灰撲撲的治沙植物,在夏秋季節會開出粉紫色小花的花棒,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沙漠裡不可多得的一道風景線。
圖源:參考資料[3]
花棒的坎坷成長路
別看花棒長成後很給力,成長過程卻是一把辛酸淚。
在種植環節,花棒有扦插、播種以及植苗三種方式可選,三者各有操心的點。
植苗:對苗木規格要求不嚴,但干莖必須木質化,苗根不要劈裂。栽時挖穴需深,在水分條件差處造林,需適當澆水。株行距要控制在2米左右,在沙地的株距為1米、行距3米。
播種:播種過程中須作好鼠害防治工作。通常在丘間低地用行狀穴播,行距2米,穴距1~2米,每穴種子20~30粒。在沙丘迎風坡中、下部設沙障,在障間穴播或塊狀播種。此外,採用飛機播種雖然工效高、成本低,但不及人工精細,容易播太密或攜帶外來物種。
扦插:需要採集1~2年生的萌發枝條,選用粗0.7~1.5厘米的枝段,截成長50~60厘米的插穗,放在清水中浸1~2晚後,再取出插種,插條露出地面1~2厘米。
植苗:對苗木規格要求不嚴,但干莖必須木質化,苗根不要劈裂。栽時挖穴需深,在水分條件差處造林,需適當澆水。株行距要控制在2米左右,在沙地的株距為1米、行距3米。
播種:播種過程中須作好鼠害防治工作。通常在丘間低地用行狀穴播,行距2米,穴距1~2米,每穴種子20~30粒。在沙丘迎風坡中、下部設沙障,在障間穴播或塊狀播種。此外,採用飛機播種雖然工效高、成本低,但不及人工精細,容易播太密或攜帶外來物種。
扦插:需要採集1~2年生的萌發枝條,選用粗0.7~1.5厘米的枝段,截成長50~60厘米的插穗,放在清水中浸1~2晚後,再取出插種,插條露出地面1~2厘米。
另外,具體方式的選擇也需要專業人員測定實際情況,或者試種後再做決定。
花棒種上後,想要健健康康長大也不易。
前期的人工灌溉得給足。 一般情況下,花棒第一年為紮根期,生長較慢,第二年生長加速,3年後才能形成強大的根系。這意味著在沒吸收到足夠的地下水之前,得輔以人工灌溉才能保證花棒成活。據沙漠鎖邊生態公益基地負責人吳向榮介紹,人工種植一兩年的花棒苗非常矮小,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三四年的人工灌溉少不了。
真有花棒沒活下來,還得進行適當補植。春季種植的地段出現苗木死亡時,在秋季進行補栽,秋季種植的地段出現苗木死亡時,要第二年進行補植。在以後生長的過程中出現植株死亡現象時,隨時進行補植。
病蟲害與動物啃食也得防。
花棒本就易染病蟲害,其主要病害鏽病,會導致枝條枯死,生長衰退;而主要蟲害大皺鰓金龜甲,更會咬斷幼苗,取食嫩芽,直接導致花棒死亡。為了防止感染這些病蟲害,護林員需要密切關注花棒生長情況,掌握其生活史規律,積極進行防治。
作為優質牧草,花棒對於一些牲畜還存在著天然的吸引力。為了防止駱駝、驢、羊啃花棒,花棒種植基地附近都得圍上圍欄,有時還需要人為進行驅趕。
基地工作人員為樹苗澆水|圖源:騰格里沙漠鎖邊生態公益基地
到了近幾年,「人害」也成了花棒等沙漠植物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前有2019年四川奇觀蓋聶之眼被自駕車隊碾壓,周邊草皮、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又有今年6月29日,不少遊客自駕到新疆伊犁觀光,無視警示牌,私自將汽車開上草場,導致牧草大面積毀壞,損失數萬元。再有如今,越野車們直接無視鐵質的圍欄,在生態林基地里橫衝直撞。
基地負責人吳向榮在媒體採訪時表示,植樹治沙區域逐漸延伸到了牧民生活的綠洲邊緣和交通道路附近,本是為了保護其免受風沙危害。然而,穿沙公路的通行車輛較多,尤其在旅遊季節,團隊的防護和管護難度有所增加。更沒想到,會遭受到如此大規模的破壞。
由於沙漠面積遼闊,事發地周邊並無監控設施,加上尚無損害過程的證據,而被毀壞的圍欄、苗木分布範圍較廣,事發後,基地工作人員只能優先選擇修復圍欄網,防止更多的駱駝、牛羊進入基地啃食苗木。
損壞的圍欄|圖源:中國新聞周刊
花棒長成本就不易,更受不起一些人的無端折騰。據了解,此次被碾壓的花棒,大都是在今年春季剛剛栽培的,部分被壓斷或碾壓倒地,還有一部分根系被直接帶出,這種情況下,花棒將很難存活。
最後也再次提醒,出門在外,好好看路。
這些治沙植物,不應倒在肆意的車輪之下。
參考資料:
[1]金紅宇,徐文娣,陳國雄.花棒生理生態研究及其展望[J].西北農業學報,2018,27(11):1563-1577.
[2]楊晶,劉宏義,梁存新.花棒的芬芳[J].森林與人類,2020(07):104-109.
[3]唐永發. 雅江河谷典型植被生態工程實施對沙地土壤水文功能的影響[D].四川農業大學,2022.
[4]孟樂. 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防風固沙林模式及效果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07.
[5]王北,唐麓君,楊俊峰等.寧夏靈武沙地花棒引種及造林試驗[J].寧夏農學院學報,1983(02):40-47.
[6]《科學之友》(2021年1期):盤點「螞蟻森林」里的那些樹
點擊圖片閱讀 | 「北極鲶魚」究竟是什麼魚?
點擊圖片閱讀 | 為什麼建議女生適當叉開腿坐?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