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南漢國之彪悍征戰史,「教訓」越南只用一個省的兵力

2022-09-13     小花的生活

原標題:說說南漢國之彪悍征戰史,「教訓」越南只用一個省的兵力

#頭號周刊#

這歌「誰的江山,馬蹄聲狂亂」,據說是寫給黃巢的。巧的是,這兩句也可以用來做本文關於南漢國的題記。

說到唐末之五代十國確實很「狂亂」,但因大一統思想已經深入人心,所以只能算是「形亂而神不亂」,至少從南漢國來看是如此……

公元878年(唐僖宗乾符五年),黃巢起義軍攻破廣州,屠城,然後還想拿下廣東建國來著。但是「南蠻之地」的「反抗軍」是很多的,其中離廣州450里水路的封州(今封開)最強,所以黃巢識趣地轉去禍害湖南去了......

五代十國示意圖

而守住封開的猛人劉謙(不是見證奇蹟那個),隨後就升任了「封州刺史、賀江鎮遏使」,《新唐書》稱他「得精兵萬餘,艦船百艘,境內肅然。」

據說劉謙死時遺言「時不可失」(不是見證奇蹟),襲位的兒子劉隱和弟弟劉龑(yan,他本名劉岩)可謂「心領神會」。

公元896年(乾寧三年),廣州換將。唐廷派宗室「嗣薛王」李知柔來廣州接任「清海節度使」。但廣州的駐軍牙將盧琚和譚弘玘按照唐末「牙將造反」的慣例,起兵作亂,拒絕李知柔入境。

當時譚弘玘駐守在端州(即肇慶),自然就想拉攏「一江帶水」的劉隱,聲稱要把女兒嫁給在封開的他。

劉隱遂欣然前往娶親,率船隊從封開夜航進入端州後,卻突然舉火為號,藏在船艙里的士兵衝殺而出,妥妥的把端州給「端」了,並斬殺了譚弘玘。劉隱的船隊後又乘勝直下廣州,把廣州也給「端」了,把盧琚也殺了。

隨後劉隱以迎接李知柔入主廣州有功。

南漢版圖,少了交州

頗有賢名的李宗室還以為遇到了「愛我大唐」的好人,遂上表朝廷封劉隱為行軍司馬。

也許官太小了,所以李知柔很快就死了!其後又有一個節度使(徐彥若)來接任,也很快就死了(天復元年,901年)!死時還舉薦劉隱為代理......(其實後面還有一個接任節度使的,沒敢進廣東了)!

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年),權臣朱溫把持了唐政。劉隱以重賄獲得朱溫點頭,遂正式獲得任命為「清海節度使」,總領嶺南地區軍政要務,終於趕上唐朝的尾班車成了一方大員。

開平元年(907年),朱溫廢唐哀帝,建立梁朝。

歷史正式進入「五代十國」時期。瞬間天下大亂,各地軍閥紛紛割地自立,劉隱也想起了父親的遺言......終於忍不住也動手了!

此廣州城圖即南漢時期的貢獻

不過他的地盤有點不太好啃——

當時嶺南這地方,北有馬殷的南楚國(據湖南)虎視眈眈。

西有交州的曲承顥,桂州(今桂林)的劉士政,邕州(今南寧)的葉廣略,容州(今廣西北流)的龐巨昭,分別割據著。

東有盧光稠割據虔州(今贛州),其弟盧光睦割據潮州,其子盧延昌則占領了韶州(今韶關)。

南有新州(今廣東新興)刺史劉潛,高州(今廣東高州)刺史劉昌魯,以及江東七十餘寨全部鬧獨立,均不受節制。

那咋整?打唄!

南漢的富庶與強盛超出想像

歷史記載,南漢立國前後僅數十年即有如下大戰:

1、

開平二年(908年)九月,嶺南內部還沒開打呢,北面的南楚軍已「時不可失」地來了!

說起來南楚的馬殷也是唐末牙將造反系列的硬茬,此時是派了步軍都指揮使呂師周率軍來進攻嶺南。劉隱於是揮師北上奮起抵抗。雙方交戰十餘次,各投入兵力不下十萬。

雖然被奪取了「昭、賀、梧、蒙、龔、富六州」,但也開創了嶺南軍閥「輸仗不輸嘴」的先河。

總之南漢就是不認輸,最終硬挺著與對手一同晉級——同時獲得了朱溫梁朝的認可和任命,雙方暫時休戰。

小楚漢相爭

2、

開平三年(909年)十二月,劉隱開始「清理門戶」。百里挑了高州這一個「軟柿子」來捏捏,不料竟然打不過高州佬,被高州刺史劉昌魯暴揍了一通......

惹毛了的劉昌魯差一點還吞併了容州(北流),由於擔心被報復,劉昌魯乾脆施一招「遠交近攻」,竟越界歸附了南楚國的馬殷!

幸虧弟弟劉龑知恥而後勇,在首戰失利後,奮而拿「江東七十寨」苦練兵法,終於蕩平江東諸寨勢力後,突然回馬再攻高州,終於得以破城而入,擊殺了劉昌魯等人,自此把高州收入了囊中,並在該地設置了「自己的」刺史。

古代高州

3、

接下來兄弟倆覺得是時候收復廣州的北大門韶關了。

韶關乃嶺南重地,此時在江西軍閥盧光稠的手裡。

按說贛州盧光稠也是一個猛人,後世甚至把他整成了客家人圈地的先驅,不過華夏大地上的事講究的是「相剋相生」,所以沒有哪一派會一直開掛上天。

所以盧氏就此遇到了劉氏,總之在劉氏嶺南軍的死纏爛打下,盧氏的韶關、潮州及粵東等地不得不拱手相讓。

南漢有象軍戰無不勝

4、

當時南楚馬殷並未遠離,臥榻之旁,馬家人「裝睡」是想繞開嶺南向西去爭奪廣西地盤來著。

此時已代哥哥執掌兵權的劉龑也不甘示弱,揮師西去展開了廣西爭奪戰。

史載馬殷軍拿下了桂州(桂林)俘虜了劉士政;而劉也奪取了容州(北流),驅逐了龐巨昭,還攻取了邕州(南寧)。

至此湖廣兩家算是平分了廣西的秋色......

5、

公元928年,那已經是李存勖的後唐時期了。劉龑也已稱帝,建立了南漢國(公元917年)。他家姓劉所以叫漢。

而給臉不要的南楚居然再次來襲!這次是南楚水軍攻占了賀州,劍指南漢的「龍興之地」封開!

最初聽說賀江兵敗,劉剛開始是非常恐懼的,直到他用《周易》占卜並得到「大有」這一卦,之後心情就好多了!於是大赦境內,改元大有。(大有,廣東人的吉祥語乎?)

——難不成他這是靠改個名號就成了「贏家」了嗎?其實並沒有。

他靠的是手下一個叫蘇章的將領。當時蘇章奉命率領神弩軍三千從水路援救封開,蘇章並沒有問「兵這麼少,仗怎麼打」?而是去了賀江兩岸默默搬磚。

他造了兩個大型轉輪,牽引著兩條大鐵索沉入賀江中「橫鎖江面」,又築堤隱藏了岸邊的巨輪。之後派出輕舟部隊去挑戰南楚軍,佯裝兵敗逃走。南楚水軍不知是計,沿江南下瘋狂追擊,進入了蘇章的伏擊圈。

蘇章一聲令下,南漢軍「舉巨輪、挽鐵索、鎖楚舟」,並「以強弩夾江射之,盡殺南楚軍」。

看看古代不懂水文地理的話,做將軍很容易就是送死將軍。按當時賀江水勢正是南下,南楚戰船被鐵索鎖在江中是很難逆水回撤的,所以全軍就做了活靶子。

美到不可思議的賀江

此刻大家才明白了蘇章為什麼只要「神弩軍」就能消滅南楚水師。

此戰因雙方名號的關係似可稱為小「楚漢相爭」。

——還有「大有」這個名堂也很有意思,不知後世此地的肇慶新會一帶的「大有涼果」與此戰有沒有關係的呢?

6、

繼續是「大有」的戰事。原來大有的戰火還燒出國了的。

大有三年(930年),劉龑派遣將領李守鄘、梁克貞攻打交趾(含越南北部),擒獲交州刺史曲承美等人。南漢軍(梁克貞)還乘勝南下,打到了越南南部的「占城國」,掠其珍寶財物而回。

——這可是中央王朝打入越南最遠的歷史記錄了!

因曲承美是大唐刺史最後的繼承人,其被押解到廣州後,劉龑登上義鳳樓親自受俘,問曲承美服不服,還敢罵我是「偽朝」不?據說老曲頓首伏罪,於是劉赦免了他。大唐最後的榮光就是這麼下線的......

南漢版圖一度擴展到這裡

7、

歷史性爭議的一戰來了!

大有四年(931年),越南愛州(今清化)楊廷藝造反,攻打南漢國的交州刺史李進,李進逃歸廣州。劉龑派承旨程寶攻打楊廷藝,程寶竟戰敗而死......

迤邐忍到大有十年(937年),交州牙將皎公羨(又是牙將造反)殺死楊廷藝自立,楊廷藝原部將吳權報仇攻打交州,皎公羨懼而向南漢求援。歷史上的第一次(中越)「白藤江之戰」開打——

當時劉龑封自己的一個兒子劉洪操為交王,那意思是要拿下越南做他封地的。

交王劉洪操率南漢水軍直逼越南下龍灣,意圖從白藤江的入海口溯流而上,再拿下交州全境。劉龑自己則率後軍駐紮在海門(今廣西博白港)做後盾。

當時秋雨綿綿,潮水兇猛。有一個大臣感覺南蠻的氣候不好整,就說了一句是不是等雨停了再打?結果就被拖出去喂了狗......

白藤江之戰說明圖

......劉洪操兵進下龍灣的時候,越南那邊的吳權已經戰勝並殺死了皎公羨,還把造反美化成了抵抗侵略,激起越南人的反抗意識,叛軍衝到白藤江出海口來迎戰南漢軍。

關鍵不僅群情激昂,還有陰謀詭計。據《資治通鑑》(下引文同),越南人老吳「植鐵橛海中」,就是在白藤江入海口的水底打下了許多帶鐵頭的木樁子,又有一說是利用下龍灣的暗礁,反正潮水漲起來的時候,越南水軍以輕舟乘潮衝出來撩戰,

南漢劉洪操率大戰船追進了白藤江,不料越南的潮水是聽越南人的,潮水說退就退,南漢大船紛紛觸礁或者被鐵柱戳穿,「轢橛者皆覆,劉洪操戰死」!

聽說兒子戰死,劉龑大哭,收餘眾而去。從此不再征越南。

此戰雖然「有責任」,但實在不能對「中國丟失越南」全部背鍋。

首先這是第一次的白藤江之戰,大家都沒有經驗,不知道越南人這麼狡猾的。而且南漢試過水之後,後世也沒有吸取經驗教訓,次次都在白藤江中招,這關南漢國啥事呢。

何況南漢是以一個諸侯國打的越南,不可責備求全。

後來越南內亂,吳朝還來對南漢稱臣內附過的,所以不能說是南漢國弄丟了越南的。

是有點複雜難打

8、

南漢國力,從劉龑晚年開始走了下坡路,其後繼者又各種驕奢淫慾、宗室仇殺、政事廢弛,但卻有一點,就是其軍事力量還是保持強大的(經濟實力強啊)。

公元948年,以求婚遭到新楚王馬希廣的回絕為由,劉龑的繼位兒子劉晟重燃「楚漢戰爭」的戰火。

歐陽修的《新唐書》甚至記錄到南漢的「世所罕見」的「巨象軍」。

時值湖南大亂,「晟乃遣巨象指揮使吳珣、內侍吳懷恩攻賀州。已克之,楚人來救,珣鑿大阱於城下,覆箔於上,以土傅之,楚兵迫城,悉陷阱中,死者數千,楚人皆走。」

這一仗,不僅出現大殺器「巨象軍」,還有南派特色的「陷阱戰」,讓人嘆為觀止。

南漢至此算是報了前朝被南楚打敗之仇。

此象軍後來敗於宋朝人手裡

9、

公元951年,值南唐(李煜那家)出兵滅楚之際,南漢亦趁亂出兵湖南。

在西北招討使吳懷恩的率領下,南漢大軍水陸俱進,先行攻下桂州,後又連續攻克宜、連、梧、嚴、富、昭、柳、龔、象等州,將馬楚勢力徹底趕出了嶺南地區。

此後,南漢軍潘崇徹、將軍謝貫,趁李後主忙著寫詩的時候,突然攻取了郴州,後唐兵救援不及,南漢至此將勢力悍然伸進了湖南境內......

南漢疆域也由此達到巔峰,似有俾睨天下之勢,如果不是一個叫宋朝的大傢伙突然橫空出世的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205e75896d86acec62730495ce4d9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