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徐路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受訪前,記者對徐路江有一個簡單的了解:人到中年、曾經患過重病,病情好轉後主動要求返崗,還積極帶領著同事們在公交駕駛服務細節等方面,梳理出10多條幹貨,被同事們譽為「領頭雁」。
採訪中,談到自己生病的歷程,徐路江總是笑著說:「還好,熬過去就好了。我病好了,就想著早點返崗,待在家裡一直休息,人沒了念想,不行。」
採訪結束後,一個樂觀、向上、積極的徐路江就此呈現在記者的眼前。徐路江是重慶交通開投公交集團兩江公交賽利分公司的一名三星級駕駛員。他說,工作和生活都是一種狀態,狀態調整好了,什麼都對了。
近千字注意事項流傳公司
他為啥得到了同事的讚許?
在賽利分公司,有一份落款為「徐路江」的駕車注意事項,是很多年輕駕駛員視若珍寶的資料。
徐路江在公交的工作時間為12年,對於公交的感情卻遠遠不止於此。
2012年以前,他在汽博一家公司上班。當時,單位解體後,徐路江面臨著中年擇業的困境,「娃兒還在上小學,屋頭收入本來就不多,我要是失業了,怎麼辦?」
就在彷徨無助之際,徐路江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公交招聘員工的消息,有A1駕照的他覺得,自己去開公交車,也是可以的。
於是,在39歲這一年,徐路江成為公交619線的一名駕駛員。
39歲實習、見習,三個月後,他正式加入公交大家庭。有家的徐路江喜歡觀察,開車之餘,他也喜歡聽乘客們對公交提出的建議。夏天坐車,乘客希望上車就能享受到清涼,徐路江會在發車前兩三分鐘提前打開空調,讓車內降溫。冬天坐車,人多了換氣不暢,每一次抵達終點,徐路江都會打開車窗,讓空氣流通起來,為下一段行程乘客的到來,做好準備。
一次駕車,一位站在駕駛室旁的乘客問他:「你們開公交車都不超車的嗎?技術這麼好?」
對此,徐路江笑著說:「我拉的是一車關係到千家萬戶幸福的人,每一個人的安全,都值得我用心去做,超車這種情況,絕不可能發生。」
不疾不徐的回答,讓那位乘客對他充滿了敬佩,同車的其他乘客,也紛紛讚揚這位駕駛員有責任心。
而近段時間,徐路江把自己工作12年的經驗總結好以後,變成了一份近千字注意事項。他說,這裡面沒有空話和套話,都是服務和駕駛上的真心話,如果同事們覺得有用,可以共勉。
徐路江的同事們在嘗試過以後,不少人都表示,受益匪淺。「就像老師傅指導著我們在開車一樣,經驗一下子就累積了。」
從619線到831線
兩條線兩段不同體驗感的人生
2020年8月,徐路江生病,後因治療需要,回家休息,在那之後,徐路江的身體接二連三出問題,而生活樂觀積極的他在談到這些問題時,如今都用「那些事情都過去了」作為對過去的交待。
生病期間,公司工會多次上門對他進行探望,了解他的需求,「我以前覺得有個單位還行,但生病了,我覺得單位真的給了我太多溫暖。」
這期間,遇到徐路江的孩子參加高考,公司工會又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為他申請到了最高標準的金秋助學金,以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
「單位時刻關心我,我肯定也要懂得知恩圖報。」徐路江說。
2023年1月,身體基本痊癒的徐路江申請返崗,為了照顧他,分公司將其調離原先駕駛任務比較重的619線,調到831線開行「小線路」,所謂小線路就是運行距離比較短的線路,以便於他適應工作的需要。
線路雖然短,但服務卻絲毫沒有放鬆。
記者在831線公交始發站看到,中午休息時分,剛從修理廠開車回來的徐路江正在打掃車內衛生,擦玻璃、抹椅子、拖地…...該乾的活兒一點兒也沒放鬆。
「以前619線路長,乘客上下車頻繁,現在831線雖短,但很多乘客幾乎每天都要坐我開的車,來了一年多,我還認識了好多乘客,慢慢成了朋友。」說到這裡,他又笑了起來。
樂觀看待生活嚴肅對待工作
人生的路要充滿希望地走下去
採訪間隙,一位年輕的同事來問徐路江一個技術問題,徐路江和他探討了以後,對方滿意地離開。
徐路江告訴記者,他和同事並不存在師徒關係,彼此都是平等的,作為一個年級偏長一點的老大哥,有責任把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告知大家,一起分享。
在駕駛過程中,老年乘客和小朋友是他們最為關注的對象,「他們上車,我們一定會主動幫他們尋找座位,安排他們坐下,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緩慢駛離。」
所以,對於重慶的公交車駕駛員而言,「慢」和「穩」是開車的核心,在熟練自己技術的前提下,時刻牢記慢一點、穩一點,既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乘客的一種責任心體現。
目前,徐路江的身體狀態比較滿意,他說,樂觀地看待生活,嚴肅地對待工作,人生的路無論如何都要充滿希望地走下去,他也藉此鼓勵大家,要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人生才會有實現希望的可能。
上游新聞記者 王渝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