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第一爐香》中的女主葛薇龍不如《小二黑結婚》的小芹?

2022-03-09     作家方曉莉

原標題:為什麼說《第一爐香》中的女主葛薇龍不如《小二黑結婚》的小芹?

一個女人應該怎樣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想,張愛玲小說《第一爐香》當中的女主,葛薇龍恐怕有好一番話要說,而趙樹理筆下的,《小二黑結婚》女主,小芹,更加擁有發言權。

為何這兩個女主,同時可以拿出來說呢?……因為這兩個女主,都在其背景當中,擁有一個厲害的角色:年紀一大把,然而愛俏,仍有春心的女人,《小二黑結婚》裡面是小芹的母親,三仙姑;

(《小二黑結婚》電影扮演者:周婷,不少網友對其演技,稱讚有加。)

而在《第一爐香》當中,自然是梁太太了,文中雖然對梁太太容貌在關鍵時刻,總有幾番描寫,雖然不見其多美,倒可以看出,生活當中,是一個追求精緻與奢華的女人。

(很多網友表示,《第一爐香》中飾演梁太太的俞飛鴻,太美了。)

而《第一爐香》當中對於人物外貌等描寫,倒可以看出張愛玲深受《紅樓夢》影響(有說張愛玲最喜歡的是《紅樓夢和《金瓶梅》》),尤其對於人物第一次所見,總是力求描寫得盡善盡美,勾勒出一個鮮明的現象。

無論是女主葛薇龍:

(《第一爐香》葛薇龍扮演者:馬思純,目前網友爭議比較大,但個人挺喜歡這個演員的。很單純。)

「她穿著南英中學的別致的制服,翠藍竹布衫,長齊膝蓋,下面是窄窄的褲腳管,還是滿清末年的款式;把女學生打扮得像賽金花模樣,那也是香港當局取悅於歐美遊客的種種設施之一。然而薇龍和其他的女孩子一樣的愛時髦,在竹布衫外面加上一件絨線背心,短背心底下,露出一大截衫子,越發覺得非驢非馬。」
「然而薇龍和其他的女孩子一樣的愛時髦,在竹布衫外面加上一件絨線背心,短背心底下,露出一大截衫子,越發覺得非驢非馬。」
「她的臉是平淡而美麗的小凸臉,現在,這一類的「粉撲子臉」是過了時了。她的眼睛長而媚,雙眼皮的深痕,直掃入鬢角里去。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也許她的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其因為這呆滯,更加顯出那溫柔敦厚的古中國情調。」;

還是說梁太太的一個傭人,叫睇睇:

「……適才倒茶的那一個,長臉兒,水蛇腰;雖然背後一樣的垂著辮子,額前卻梳了虛籠籠的頭。」;
或者是另外一個傭人,叫睨兒;

(《第一爐香》當中的傭人,睨兒扮演者:張鈞甯,有些網友表示:氣質太好,不需要這樣啊!)

「一隻朱漆描金折枝梅的玲瓏木屐的溜溜地飛了進來,不偏不倚,恰巧打中薇龍的膝蓋,痛得薇龍彎了腰直揉腿。再抬頭看時,一個黑里俏的丫頭,金雞獨立,一步步跳了進來,踏上那木屐,揚長自去了,正眼也不看薇龍一看。」;
「那黑丫頭在走廊盡頭探了一探臉,一溜煙跑了。」,「她穿著一件雪青緊身襖子,翠藍窄腳褲,兩手抄在白地平金馬甲裡面,還是《紅樓夢》時代的丫環的打扮。惟有那一張扁扁的臉兒,卻是粉黛不施,單抹了一層清油,紫銅皮色,自有嫵媚處。」……

還是說男主還沒來,「先聲奪人」被描述酷似《紅樓夢》當中賈寶玉未出現,眾人在議論:

(《第一爐香》男主喬琪喬扮演者:彭于晏,典型的「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爭議也比較大,感覺正氣,但我這張照片感覺還可以。有種憂鬱的形象。)
「再聽睨兒跟在姑母后面問道:『喬家那小子再俏皮也俏皮不過您。難道您真陪他去把趙姑娘接了出來不成?』那婦人這才眉飛色舞起來,道:『我不見得那麼傻!他在汽車上一提議,我就說:『好吧,去接她,但是三個人怪僵的,你再去找一個人來。『他倒贊成,可是他主張先接了瑪琳趙再邀人,免得二男二女,又讓趙老爺瞎疑心。我說:『我們順手牽羊,拉了趙老太爺來,豈不是好?我不會游泳,趙老太爺也不會,躺在沙灘上曬曬太陽,也有個伴兒。』姓喬的半天不言語,末了說:『算了罷!還是我們兩個人去清靜些。『我說:『怎麼啦?』他只悶著頭開車;我看看快到淺水灣了,推說中了暑,逼著他一口氣又把車開了回來,累了他一身大汗,要停下來喝瓶汽水,我也不許;總算出了一口氣。』」;

還是女主視角看男主喬琪喬:

「他比周吉婕還要沒血色,連嘴唇都是蒼白的,和石膏像一般。在那黑壓壓的眉毛與睫毛底下,眼睛像風吹過的早稻田,時而露出稻子下的水的青光,一閃,又暗了下去了。人是高個子,也生得停勻,可是身上衣服穿得那麼服帖、隨便,使人忘記了他的身體的存在。和他一比,盧兆麟顯得粗蠢了許多。」……

皆都進行了好一番刻畫。

而對梁太太的描寫,第一次是:

「一個嬌小個子的西裝少婦跨出車來,一身黑,黑草帽檐上垂下綠色的面網,面網上扣著一個指甲大小的綠寶石蜘蛛,在日光中閃閃爍爍,正爬在她腮幫子上,一亮一暗,亮的時候像一顆欲墜未墜的淚珠,暗的時候便像一粒青痣。那面網足有兩三碼長,像圍巾似的兜在肩上,飄飄拂拂。」;
「一面數落著,把面紗一掀,掀到帽子後頭去,移步上階。」;
「薇龍這才看見她的臉,畢竟上了幾歲年紀,白膩中略透青蒼,嘴唇上一抹紫黑色的胭脂,是這一季巴黎新擬的『桑子紅』。薇龍卻認識那一雙似睡非睡的眼睛,父親的照相簿里珍藏著一張泛了黃的『全家福』照片,裡面便有這雙眼睛。美人老去了,眼睛卻沒老。薇龍心裡一震,臉上不由熱辣辣起來。」

……

後面的描述也有:

(《第一爐香》梁太太扮演者:於鴻飛,這裡頭上包著的是一塊紫紅色的頭巾,小說中的顏色是「鸚哥綠包頭」,不知道影片是特別處理了,還是其他地方,我沒留意,看也是滿好看的。)
「梁太太不端不正坐在一張金漆交椅上,一條腿勾住椅子的扶手,高跟織金拖鞋盪悠悠地吊在腳趾尖,隨時可以啪的一聲掉下地來。她頭上的帽子已經摘了下來,家常扎著一條鸚哥綠包頭,薇龍忍不住要猜測,包頭底下的頭髮該是什麼顏色的,不知道染過沒有?薇龍站在她跟前,她似乎並不知道,只管把一把芭蕉扇子闔在臉上,仿佛是睡著了。」
「 梁太太一雙縴手,搓得那芭蕉扇柄的溜溜地轉,有些太陽光從芭蕉筋紋里漏進來,在她臉上跟著轉。」;
「她那扇子偏了一偏,扇子裡篩入幾絲黃金色的陽光,拂過她的嘴邊,正像一隻老虎貓的須,振振欲飛。」;

……

當然,除了外貌描寫,也有對其人和其他人的小動作描寫,以刻畫其形象。

「這時候便聽到一個大姐嬌滴滴地叫道:『睇睇,客廳里坐的是誰?』睇睇道:『想是少奶娘家的人。』」

(此時的梁太太還未出場,傭人討論。)

「開車的看不清楚,似乎是個青年男子,伸出頭來和她道別,她把脖子一僵,就走上台階來了。睨兒早滿面春風迎了上去問道:『喬家十三少爺怎麼不上來喝杯啤酒?』那婦人道:『誰有空跟他歪纏?』
睨兒聽她聲氣不對,連忙收起笑容,接過她手裡的小藤箱,低聲道:『可該累著了!回來得倒早!』那婦人回頭看汽車已經駛開了,便向地上重重地啐了一口,罵道:『去便去了,你可別再回來!我們是完了!』睨兒看她是真動了大氣,便不敢再插嘴。」

(從中令人感覺到了《紅樓夢》當中鳳辣子,王熙鳳出場的狀態,但卻又不像,分明梁太太顯得刻薄,犀利,又別有一種世俗之氣,鋪面而來,但無可否認的一點是,的確荼蘼。)

……類似各種小動作,以及對話描寫,凸顯人物性格。

(1987年版本的《紅樓夢》電視劇,王熙鳳扮演者鄧婕的表現,恐怕大家很難忘得了,而她憑此角獲得第四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配角獎、電視飛天獎最佳女配角獎、首屆十佳演員獎,令人矚目。
坦白說,梁太太出場有王熙鳳的影子,但肯定也不同於王熙鳳,差別還是很明顯的。)

當然,在外貌上,包括陳媽都有一番描寫:

「陳媽著了慌,她身穿一件簇新藍竹布罩褂,漿得挺硬。人一窘,便在藍布褂里打旋磨,擦得那竹布淅瀝沙啦響。她和梁太太家的睇睇和睨兒一般的打著辮子,她那根辮子卻扎得殺氣騰騰,像武俠小說里的九節鋼鞭。」

(通過「大戶人家」一般,傭人這類描寫,愈是生動,而愈顯得背景深厚。)

(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

至於景色譬如別墅內的外觀,以及裡面的布景,

「姑母家裡的花園不過是一個長方形的草坪,四周繞著矮矮的白石字欄杆,欄杆外就是一片荒山。這園子仿佛是亂山中憑空擎出的一隻金漆托盤。園子裡也有一排修剪得齊齊整整的長青樹,疏疏落落兩個花床,種著艷麗的英國玫瑰,都是布置謹嚴,一絲不亂,就像漆盤上淡淡的工筆彩繪。
草坪的一角,栽了一棵小小的杜鵑花,正在開著,花朵兒粉紅里略帶些黃,是鮮亮的蝦子紅。牆裡的春天,不過是虛應個景兒,誰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牆裡的春延燒到牆外去,滿山轟轟烈烈開著野杜鵑,那灼灼的紅色,一路摧枯拉朽燒下山坡子去了。杜鵑花外面,就是那濃藍的海,海里泊著白色的大船。這裡不單是色彩的強烈對照給予觀者一種眩暈的不真實的感覺——處處都是對照;各種不調和的地方背景,時代氣氛,全是硬生生地給攙揉在一起,造成一種奇幻的境界。」;
「兩人橫穿過草地,看看走近了那盤花綠漆的小鐵門。香港地氣潮濕,富家宅第大都建築在三四丈高的石基上,因此出了這門,還要爬下螺旋式的百級台階,方才是馬路。」;
「薇龍一抬眼望見鋼琴上面,寶藍瓷盤裡一棵仙人掌,正是含苞欲放,那蒼綠的厚葉子,四下里探著頭,像一窠青蛇,那枝頭的一捻紅,便像吐出的蛇信子,花背後門帘一動,睨兒笑嘻嘻走了出來。」

……

諸多布景,可以看出,梁太太所居住的地方,是比較富裕的。

總體,通過香港山頭華貴住宅區,山腰別墅,以及別墅內,梁太太的家中布置,傭人安排,傭人容貌、舉止,言語動態等,一一讓人感覺,這是一個精緻、荼蘼的居處,而女主人的格調與品味,也一定是建立在一定的金錢和地位上的。

(香港半山別墅,總是很牛的; 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

(《第一爐香》梁太太扮演者俞飛鴻,真的太美。)

由此,而令人感覺梁太太是不好對付的,照理,一切是可以按照葛薇龍一開始腦子裡想像的那樣,對付可以提供自己學業上幫助,自己之後可以報答,然而這個姑媽卻全然不是這樣想的,她一步步讓葛薇龍進入了一個「奢華」陷阱當中,用物慾迷惑了她,而當葛薇龍發現姑媽這個人的真相,此時的她儘管已經知道盧兆膦這人靠不住,跟姑媽好上了,但她也知道,喬琪喬這人花心,居然跟睨兒有關係了,然而她剛到這邊的時候,其實梁太太他們聊天,已經提及,這喬琪喬之前就跟睇睇搞上了,後面睇睇被辭退(算是被辭退吧,儘管她也嚷嚷著這邊一輩子打工出不了頭,其底氣大概在於在這邊也認識了幾個大有來頭的人,以為有了靠山,然而梁太太卻說自己港督跟前有人,只要這邊出去了,香港沒人收她做事,又提到她的家庭,家裡還有七八個女兒等著她提拔,可以讓她爹娘押著她嫁人,可謂拿住了她的軟肋。),加上睨兒之前也說,「姑娘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儘管胡鬧,還不打緊,頂糟的一點就是:他老子不喜歡他。他娘嫁過來不久就失了寵,因此手頭並沒有攢下錢。他本人又不肯學好,喬誠爵士向來就不愛管他的事。現在他老子還活著,他已經拮据得很,老是打饑荒。將來老子死了,丟下二十來房姨太太,十幾個兒子,就連眼前的紅人兒也分不到多少家私,還輪得到他?他除了玩之外,什麼本領都沒有,將來有得苦吃呢!」,當時她自己回復是,「你放心。我雖傻,也傻不到那個地步。」

可是,到後面,「可是那不是風,那是喬琪的吻。」,當她跟喬琪喬一起了,然而喬琪喬並沒有說愛她。

而她跟著發現喬琪喬居然和當時發現他們關係的人——————睨兒一起了,何其震驚,正常來說,現代女性只要不是太過痴狂的,總也會上網發點信息,找點兒答案……或者也乾脆,想辦法走出來……然而,她居然在掙扎著要離開香港,回到上海,卻乘公共汽車去買票,回來的時候半山淋雨,結果感冒變成肺炎,開始養病了,而在養病過程中,她覺得一大半是自己自願的,在領悟到這一層後,她主動提出跟喬琪喬結婚,而梁太太的指點就讓她按照自己一開始打算的那樣,葛薇龍走上了一條梁太太早已預謀好的「路」:「墮落」,只不過這一次,她心甘情願,成為梁太太的「傀儡」,給她拉皮條,同時,還幫喬琪喬賺錢,怎麼賺錢,不言而喻。

而梁太太對喬琪喬的指點是這樣的:

「我看你將就一點罷!你要娶一個闊小姐,你的眼界又高,差一些的門戶,你又看不上眼。真是幾千萬家財的人家出身的女孩子,驕縱慣了的,哪裡會像薇龍這麼好說話?處處地方你不免受了拘束。你要錢的目的原是玩,玩得不痛快,要錢做什麼?當然,過了七八年,薇龍的收入想必大為減色。等她不能掙錢養家了,你盡可以離婚。在英國的法律上,離婚是相當困難的,唯一的合法的理由是犯奸。你要抓到對方犯奸的證據,那還不容易?」

想及當初,葛薇龍面對梁太太因為盧兆膦而顯現「歡喜」,心裡想的,「女人真是可憐!男人給了她幾分好顏色看,就歡喜得這個樣子!」此時此刻,又哪裡有了。

甚至,她在陰曆三十夜灣仔與喬琪喬看熱鬧,感受內心的小歡喜,早就接受了自己一邊給喬琪喬弄錢,一邊給梁太太弄人的命運,甚至,喬琪喬對她的真愛,這麼說:

「你也用不著我來編謊給你聽。你自己會哄自己。總有一天,你不得不承認我是多麼可鄙的一個人。那時候,你也要懊悔你為我犧牲了這許多!一氣,就把我殺了,也說不定!我簡直害怕!」

葛薇龍的回答:

薇龍笑道:「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喬琪喬說:「無論如何,我們現在的權利和義務的分配,太不公平了。」

葛薇龍說,「公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里,根本談不到公平兩個字。我倒要問了,今天你怎麼忽然這樣的良心發現起來?」

喬琪喬說,「因為我看你這麼一團高興的過年,跟孩子一樣。」

而葛薇龍的回答是,「你看著我高興,就非得說兩句使人難受的話,不叫我高興下去。」說明是她是非常「樂見」或者表現出「坦然」的態度,面對這一切。

大概也叫:「得歡喜時且歡喜」吧!

而在那裡,她看到了站街女,其中一個「倒是一雙水盈盈的吊梢眼,眼角直插到鬢髮里去」,「可惜她的耳朵上生著鮮紅的凍瘡」,但那雙眼睛,倒能夠讓她想起自己,也是「長而媚」的眼睛,然而她一邊倚靠著一個水兵,一邊又來了一個,兩個水兵夾持著她走去,而在這時又來了一群水兵,竟然也將葛薇龍當成他們一樣的人,而那些水兵們都喝醉了,將花炮朝她扔過來,她跑,喬琪喬也將她拉進了汽車內,離開灣仔後,喬琪喬笑著說,「那些醉泥鰍,把你當做什麼人了?」,她卻說道,「本來嗎,我跟她們有什麼分別?」……「喬琪一隻手管住輪盤,一隻手掩住她的嘴道:『你再胡說——』薇龍笑著告饒道:『好了好了!我承認我說錯了話。怎麼沒有分別呢?她們是不得已,我是自願的!』」

當「汽車駛入一帶黑沉沉的街衢」,「喬琪沒有朝她看,就看也看不見,可是他知道她一定是哭了。」,為什麼直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她才哭呢?答案顯而易見。

值得一提的是,喬琪喬這個人物,有兩次比較深刻的描寫:

一次就是開車:

「薇龍正走著,背後開來一輛汽車,開到她跟前就停下了。薇龍認得是喬琪的車,正眼也不向他看,加緊了腳步向前走去,喬琪開著車緩緩的跟著,跟了好一截子。薇龍病才好,人還有些虛弱,早累出了一身汗,只得停下來歇一會兒腳,那車也停住了。薇龍猜著喬琪一定趁著這機會,有一番表白,不料他竟一句話也沒有,不由得看了他一眼。他把一隻手臂橫擱在輪盤上,人就伏在輪盤上,一動也不動。薇龍見了,心裡一牽一牽地痛著,淚珠順著臉直淌下來,連忙向前繼續走去,喬琪這一次就不再跟上來了。薇龍走到轉彎的地方,回頭望一望,他的車依舊在那兒。」,很多人認為,可能從這裡看出,喬琪喬也是愛她的,但我卻恰恰不認真認為,我認為這個車子開著,然而人不下來,也沒繼續進一步,這就說明,女主葛薇龍,不是他想要的人,所以他是不會進一步的。

另外一次,就是葛薇龍說自己跟站街女沒什麼兩樣,是自願的。

張愛玲是這樣描述喬琪喬的:

「他把自由的那隻手摸出香煙夾子和打火機來,煙捲兒銜在嘴裡,點上火。火光一亮,在那凜冽的寒夜裡,他的嘴上仿佛開了一朵橙紅色的花,花立時謝了,又是寒冷與黑暗……」,這裡充分說明了他對現實的無奈。

梁太太對他的勸說倒是一回事,然而在他們在一起後,無疑,這葛薇龍一邊幫梁太太弄人,一邊幫喬琪喬弄錢,也可以算「同一條船上的螞蚱」,對於葛薇龍被那群喝醉了的水兵誤認為是站街女,他是笑著說的,可見是想緩和氣氛,而且當時也是看見她被喝醉了的水兵們用花炮扔過去,她在跑的時候,他也是認準了汽車,將她拉進去,直到開出灣仔後,才笑著問他,居然有一種「同甘共苦」的味道,此時居然像「夥伴」。

而在這件事之前,他們聊天,喬琪喬說自己對著她,完全不會想到撒謊……殊不知,其人一些男人,哪怕再壞,面對女人,她們對他是真愛,他已經覺得沒必要撒謊,這也可以說是真愛的力量,雖然不是自己面對這個女人,但也可以說,內心不能不說,是有一些感動成分在內,否則,他也不至於說,「你也用不著我來編謊給你聽。你自己會哄自己。總有一天,你不得不承認我是多麼可鄙的一個人。那時候,你也要懊悔你為我犧牲了這許多!一氣,就把我殺了,也說不定!我簡直害怕!」,因為他深刻認識到,自己乾的事情到底怎麼樣一回事,他也欺騙了自己的良心。

然而,葛薇龍的回答,卻充滿了飛蛾撲火的堅決。

她說自己一切是心甘情願的,感情沒有裡面公平兩個字。

「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我想這大概是張愛玲對待愛情的態度吧,至少一旦沉迷其中,哪怕這個人再不好,她不會去怪罪於這個人。

有人會覺得十分痴傻,但你仔細想一想,這又何嘗不是這個人對自己一份感情的保護呢?

甚至是對自己的保護,因為她們不忍見到更真的現實,以愛為名,投入其間,也許不會更深的失望。

當然,對現代人的我們來說,總會覺得太傻了,但清醒是一回事,撇開是否清醒不談,這種無怨無悔愛著一個人的精神,倒也少見。

我想張愛玲在感情上,唯獨欠缺一份清醒,一旦有清醒,那麼她就更完美,也因為不清醒,胡蘭成那份感情,帶給她諸多傷害,而胡蘭成的漢奸身份,恐怕更是被人詬病的。

(當然,1944年,「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一紙婚姻承諾,終成戲談,1947年,兩人離婚。)

(左:張愛玲;右:胡蘭成。)

(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

那麼,從中可以看出,葛薇龍因為虛榮與懦弱被梁太太給拿捏了,與其說她在內心被梁太太的手段給折服了,不如說,本身梁太太那邊有的手段,包括喬琪喬也使得葛薇龍上了心,而不僅僅是有物慾的繁華,更多可能,也許還有潛台詞……還有許多沒有說出來的東西,導致葛薇龍選擇人了跟喬琪喬一起,甚至一邊幫喬琪喬弄錢,幫梁太太弄人,可以說,活得完全沒了自己。

那麼之後,她會如何,她的命運會怎樣?……大概可能有兩種結果:

一種就是她在不斷認識一些人的時候,認識到了好人,從而順利脫離掉目前環境,但這種機率相對來說比較小,所以她要看情況了;

另外一種就是徹底的墮落,其實她嘴上說「我是甘願」,但是其實並不甘願,如果真的甘願就不會這麼說,甚至在那邊哭了。

而且她也曾經試圖離開這邊的,但是失敗了,她被自己內心的慾望給打敗了,也許對那個時候的她來說,她覺得眼前這樣,找個男人,也許對她來說,更加現實一點。

從而可以看出,她骨子裡也是比較封建的,也許也在於,她對於自我的認知:

「念了書,到社會上去做事,不見得是她這樣的美而沒有特殊技能的女孩子的適當的出路。她自然還是結婚的好。」,實話說,這其實並不應當是張愛玲對自我的認知,我始終認為,《第一爐香》這個短篇小說,其實意有所指。

畢竟,對張愛玲而言,她是很有才華的,坦白說,她愛的相當極端,而寫《第一爐香》的時間是1943年,而在1944年,她才跟胡蘭成認識,然後結婚,1947年,兩人離婚。

其實分析這個小說,要看一定背景。

(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

張愛玲是1939年去香港大學念書的,當時的張愛玲19歲,她到香港後,母親和姑姑張茂淵安排在碼頭等待自己的是張茂淵初戀情人,李開弟。

熟悉《第一爐香》的朋友可以知道,《第一爐香》當中,「姑姑」就是梁太太,也就是梁太太的身份,是自己父親的姐姐,比父親大兩歲,但因為之前嫁給粵東富商(按照小說里的設定,是說香港數一數二的闊人)做第四房姨太太,因此跟家裡鬧翻了。

那麼,這個都是「姑姑」的身份,都比較巧合,那麼這個小說里的「姑姑」也就是梁太太是不是現實里的張茂淵呢?……當然不是。

(年輕時的張茂淵、李開弟;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

(張茂淵和李開弟一家,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這一對故事很感人,大家有興趣,可以網上找來看一下。)

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小說裡面,也是「姑姑」設定呢?

我們來看,張愛玲當時在香港的一個故事。

據說,張愛玲入學不久,當時有個叫周妙兒的女生開生日Party,父親買了一座島,蓋別墅,但宿舍同學被邀請去遊玩一天,分攤下來每人坐小輪船大概要十幾塊錢,以供來回,而張愛玲捨不得這份支出,於是告訴修女(香港大學,座落於一座法國修道院內),結果修女告訴了修道院長,然後眾所周知,非常尷尬。

而這所學校里,就讀的學生,多半是來自東南亞,華僑富商的孩子。

當然,張愛玲好友炎櫻也是這邊認識的。

(炎櫻、張愛玲: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

(關於張愛玲在香港大學入學,攻讀文學之事,資料參考,大部分來自於:「青梅煮酒竹林聽雨」,《張愛玲在香港那三年》。)

那麼,這件事,或者整個香港大學,當時這邊的這種情況,對她是否有影響呢?

其實很明顯的。

你可以看到,張愛玲在《第一爐香》中強調,「姑姑」是香港數一數二闊人的小妾(而闊人已經死了),又指出,梁太太這個姑姑,來往的人,就有英國爵士,而這個英國爵士,包括其他國家一些事情,竟然也是被梁太太在嘴裡罵的。

而梁太太無論吃穿用度,都顯現出非一般奢華。

關鍵是,對於「慈禧太后」這種比喻,一定也是讓那些同學會感到驚訝的,而要追尋這個「名頭」的話,本身張愛玲的家世,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而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張志沂,字廷眾;母黃素瓊,字逸梵),雖時代已變,但畢竟有家族底蘊,而《第一爐香》當中所描寫到的精雅之處,恐怕不是一般富商人家所能有的,這就是張愛玲所具備的,他人沒有的眼界。

(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

(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

(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張廷重,左二;黃逸梵,右二。)

我認為張愛玲是一個非常要強的人,那麼除了努力學習,證明自己這條道路外,很有可能,《第一爐香》原本,發表的確是1943年,但也有可能,寫作是應該在1943年以前已經有的。

而其中也可以看到,對於梁太太身份的塑造,除了說明香港數一數二闊人的遺孀(姨太太)外,其人所交流的英國爵士, 以及隨意針砭其他國家一些時弊,從而彰顯其人地位,那麼除了財富外,甚至還提及其人,在港督跟前也有人,社交圈當中,年輕一代數一數二的交際花也是來往密切,而梁太太一手培養的葛薇龍,竟然也能「分庭抗禮」……而其中所提及的喬琪喬,他爹,喬誠爵士,那邊也說明,很多混血之類的事情,甚至也提及混血兒找對象,一般喜歡找混血兒說明道理等等……看起來也顯得十分內行一樣。

而在當時的香港,都可以看出,作為英國殖民地,這類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

(《第一爐香》劇照,中間那位,是誰,認識嗎?右一俞飛鴻無疑了,左邊那位靚女,應該很多人認識,氣質也很高雅,梁洛施。)

而在《第一爐香》還提到了教會,那麼可以說,無論從地位上(爵位)或者是財富上(數一數二富商的遺孀),以及隱秘性(香港山頭華貴住宅區,還是山腰別墅;並且本身富商已經過世,而梁太太擁有多名情人……),以及梁太太本身身世當中,嫁給梁季滕這個富商被家裡給斷絕關係,可見家教之嚴,又令人想起,這《第一爐香》中葛薇龍家境當中,索然是上海那邊「中產之家」,但到底又是有多闊氣呢?

有多驕傲?

在這個小說理,一再提及修道院的修女,是「尼姑」,反映出了她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

而從其語調當中,可以看出,這個人對一些事情的點評。

所以,恐怕,《第一爐香》我個人以為可能創作時間,要早於發表在《傳奇》上的1943年那個時間,我個人覺得可能寫的比發表時間要早一點,但有一點是不容否定的,也就是當時香港大學當中接觸的景物,建築,還有身邊很多事情,成為其人創作的素材來源。

那麼,「念了書,到社會上去做事,不見得是她這樣的美而沒有特殊技能的女孩子的適當的出路。她自然還是結婚的好。」,這句話,可能也是對一些人的反擊,言下之意:如果你僅僅有美貌,而沒有任何其他生存能力,恐怕也只是結婚的好。

甚至,在對睇睇被趕走過程中,這個睇睇「她的眼睛哭得又紅又腫,臉上薄薄地抹上一層粉,變為淡赭色。薇龍只看見她的側影,眼睛直瞪瞪的,一些面部表情也沒有,像泥制的面具。看久了,方才看到那寂靜的面龐上有一條筋在那裡緩緩地波動,從腮部牽到太陽心——原來她在那裡吃花生米呢,紅而脆的花生米衣子,時時在嘴角掀騰著。」,也會給我們某些聯想。

(這是一張張愛玲流傳甚廣的照片:孤獨而驕傲。)

有的朋友會覺得,《第一爐香》,女主葛薇龍愛上一個花心男,難怪,現實里張愛玲也愛上了花心的胡蘭成,難怪哦。

其實,也許可以這樣想,一個人的小說當中,往往會折射出這個人內心當中,渴望男性的身上一些閃光點或者魅力,對於張愛玲而言,很多人認為她是缺愛的,那麼如果算缺愛的類型,一般只要愛了,也是尤為熾烈。

而這類人的感情,往往一點即燃,很容易像「飛蛾撲火」一樣,愛的非常卑微,對自己,可以說是非常殘忍的人。

正因為其冷漠,而內心又是火熱的一顆心,所以很容易被甜言蜜語或者花言巧語之人打動,道理也在其中。

《第一爐香》當中,葛薇龍恐怕對於自己的命運,做了「順水推舟」,能夠改變她命運的,也許是在接下來的時光里,遇到一個好人,或者貴人等,將其脫離苦海。

不然的話,等待她的,將是無盡的深淵。

(1952年歌劇,《小二黑結婚》中的小芹扮演者:郭蘭英,有誰看過嗎?)

而我為什麼提及《小二黑結婚》里的小芹呢?

前面說過,因為三仙姑跟梁太太一樣,愛俏,一把年紀了,春心萌動,對小伙子還有興趣,同樣對女主身邊的男人,也感興趣。

比如這三仙姑在《小二黑結婚》里,她是小芹她媽,剛嫁給於福不久,就喜歡跟一群小伙子一起,後面於福他爹發火,她就開始鬧,然後啥也不幹,後面被請了個神婆,跟著她就拜神婆為師,也跟著開始跳大神了。

其實也是假借這個機會,跟青年們勾搭起來了。

而隨著年紀大了,也只有幾個老光棍還來,直到自己女兒小芹長大了,漸漸的,年輕後生們,又開始來了,一開始她還以為是繼續對自己好呢,後面發現是因為小芹。

而她有私心,也就是看小芹喜歡的後生小二黑俊俏,心想要是嫁給小二黑的話……當然是小芹的話,那麼自己就跟小二黑說句玩笑話都不行了。

於是將小芹許配給死了老婆的軍官,但是很富。

然而小芹跟小二黑早早就兩個有了感情,也打算去領證,不料被早已覬覦小芹,並且忌恨小二黑的村霸興旺和金旺一起誣陷,結果區里反而為他們作主了婚姻自由,而金旺老婆早就對小芹十分嫉妒,原本一是鬥爭小二黑,二是鬥爭小芹,金旺、興旺和金旺老婆等,仗著村霸的地位,要害了他們。

然而最終區里作主了小二黑和小芹婚姻自由的同時,金旺和興旺之前乾的那些缺德的、犯法的事情,紛紛被鄉親們抖出,最終金旺和興旺不但需要賠償大家損失,而且劣跡被報告到縣裡,還有15年徒刑等著他們。

所以,金旺和興旺還有金旺老婆對他們的誣陷,自然也不管用了。

而金旺老婆在村裡人再一次村幹部改選當中,再也不敢投壞人的票,於是其人落選。

而小芹自然也跟小二黑爭取到了婚姻幸福。

(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

那麼,小芹為什麼能成功?

其實可以看我畫的兩個圖,從梁太太(《第一爐香》人物)和》三仙姑(《小二黑結婚》)這兩個的背景和社會關係圖比較起來,你可以發現,梁太太幾乎是一手控制了整個局面,相當於葛薇龍是非常受制的,撇開她是否虛榮與否,恐怕還有潛藏的其他東西,但沒有說出來的。

而三仙姑呢,其實是受制的,受到什麼制約呢?……社會主義制度。

也就是說,當時雖然有金旺、興旺這兩個大村霸,還有村霸金旺的老婆,他們都表面上占據了權力的位置,但是,村長,雖然是外來人,但也公正,區里的領導,包括區長,也都是好人。

因此,這個事情,能夠皆大歡喜,壞人得到懲罰,好人們紛紛得到相應賠償,有一個公理。

它是有社會制度的制約。

相對而言,《第一爐香》當中,其實反映出當時殖民主義下的一個香港現實,而梁太太的話,以葛薇龍的情況,她很難不受制。

所以,這也可以說是資本占位的一個弊端。

因此,就《第一爐香》和《小二黑結婚》這兩本書來說,我更願意成為反對封建婚姻和封建統治的小芹,而不願意成為殖民主義下,腐化墮落的資本主義控制下的傀儡,不管是梁太太或者葛薇龍,其實命運都是悲慘的。

只不過葛薇龍對命運有更加清醒的認識,因為沒有錢也沒有勢也沒有真正感情,而顯得一無所有的悲哀,然而梁太太看上去擁有金錢、權力、男人,自以為是的一切,但其實這一切是腐朽的,它最終會讓一個人的靈魂,變得腐臭之外,而難以接觸到真正作為一個人的良知或者說難以真正體會作為一個人應有的美覺嗅味和人生感悟。

就好像詩人臧克家紀念魯迅的那首詩《有的人》這麼寫的: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恐怕這梁太太從腐朽的那一刻起,靈魂早已生不如死。

(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1a9641593f8b4c26138b2b3f65e284b.html



事實與人生

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