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如今很多家長都十分重視孩子的綜合素質發展,除了學習成績外,也會讓孩子參加一些冬令營或者夏令營活動,進而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開闊孩子的眼界。
但最近一位湖北的家長卻在網絡上爆料:自己家孩子跟著參加的冬令營去參觀私人博物館,卻換來了130萬的賠償,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最近,「學生參觀私人博物館打碎130萬文物」的事件登上了熱搜。起因是孩子跟著自己寒假參加的冬令營去一家私人的博物館裡參觀,當時,很多孩子正在參觀一座雕塑,一個男孩走過去時,似乎伸手碰到了雕塑,這一碰不要緊,雕塑直接攔腰截斷,上半部分掉落在地上,摔得稀爛。
而孩子看到自己不小心打碎的雕塑,也是被嚇呆了,瞬間不知所措。
而根據碰壞雕塑的孩子家長稱:博物館表示孩子碰壞的雕塑是文物,為「陶俑」,是古代是墓葬雕塑藝術品的一種,在古代雕塑藝術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目前估計價值130萬,而目前陶俑的頭部已經破裂,損壞嚴重,對方現在要求賠償。
事情發生得如此突然,很多人都意想不到,不過事情發生後,對於對已經損壞文物的賠償問題,網友們眾說紛紜。
有的網友認為:百萬級別的文物,就隨意地放在外面,也沒有一些安全標準和保護措施,甚至現場連一個維護秩序的工作人員也沒有,甚至認為博物館有「碰瓷」的嫌疑。
而也有的網友表示:培訓機構方面也有問題,既然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參觀,就有責任和義務看管好孩子,從視頻中看,培訓機構老師是在一邊玩手機,而完全放任孩子自主參觀,對於這次意外也是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的。
當然,對於不慎打碎文物的孩子和家長,自然也是有一定的責任在,畢竟是損壞物品,就要賠償博物館相應的損失,為自己的過錯買單。
由此看來,這件事三方都有責任,並非僅僅要孩子和家長單獨地拿出130萬來賠償,對於如何定責和分擔賠償比例,目前還是商談中。
帶孩子去博物館參觀,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書上看到的,都遠不如身歷其境地去感受藝術品帶來的震撼和美麗。
但近幾年,總是有關於熊孩子破壞文物的事情發生,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對於大人來說,或許看到藝術品或者文物被損壞,內心都是十分心痛。
但在孩子眼裡,由於還沒有形成對藝術的感知,自然也不會有那麼大的感觸,對於文物和藝術品也不會懂得尊重和欣賞。孩子要先學會尊重藝術品,才能懂得欣賞,而不是把博物館僅僅當成了「遛彎」的場所。
首先:要讓孩子明白參觀博物館的意義,告訴孩子:博物館不是遊樂場,來參觀的目的也不是玩遊戲,而是感受在課堂上根本學不到的美好事物。
其次,家長要讓孩子對文物有「敬畏心」。告訴孩子,這裡的展品是很珍貴的,也是無價的,因為這裡面凝結了人們的心血,一旦損壞無法彌補,而且損壞後還要負責任。
最後,想要孩子更好地參觀博物館,家長首先自己就要對博物館感興趣,畢竟對於小孩子來說,大多數的藝術品都是深奧難懂的,需要家長的互動和指引。
比較好的方法就是給孩子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畢竟比起那些陳舊的文物,它們背後的故事往往更能吸引到孩子,家長可以用通俗的語言把故事分享給孩子,漸漸地,孩子就會發現參觀博物館的樂趣。
孩子都有著濃厚的好奇心,自身的認知能力也尚且不足,所以當孩子做出一些不良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
其實孩子們的品質都不壞,只是有時候家長的教育沒做到位,才會讓孩子習慣性地做出一些低素質的行為,所以為了孩子將來著想,也要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教育,及時制止那些不良的行為。
今日話題:對於孩子碰壞「百萬文物」這件事,你覺得誰該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