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後再看《甄嬛傳》福子的死,早在被皇后送出去那一刻便已註定

2023-12-13     娛樂寂寞淚

原標題:12年後再看《甄嬛傳》福子的死,早在被皇后送出去那一刻便已註定

文|筱羊

如果說有一部劇,從它開播以來我會每年刷一遍,那一定就是《甄嬛傳》了。

幾乎可以判定,古裝劇中,沒有哪一部能超過《甄嬛傳》的熱播程度了,它那些經典台詞被口口相傳的廣度,差不多已經可以和《西遊記》媲美了。

《西遊記》中,我們記住的是」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二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父和二師兄都被妖怪抓走了「這些不斷被調侃的台詞。

《甄嬛傳》中,」臣妾做不到啊!「,「賤人就是矯情!「,」翠果,打爛她的嘴!」這些經典台詞,則會把我們重新代入到劇情之中,前塵往事歷歷在目。

一次次,我都想去觸碰這部神劇,感念它在這十二年中,陪伴著我度過了那些,或是開心,或是憂鬱,或是暢快,或是糾結的平淡歲月。

但一次次我又不斷放棄,因為寫這部劇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幾乎每個角度都被挖掘到了,我怕技不如人,寫不好反而破壞了它在我心目中的那份美好。

幾天前,我又重刷了這部劇,再也按捺不住湧起的思緒翻滾,終於下決心要為這部劇寫下我的觀感了。

好了,不再說那麼多廢話了,言歸正傳。

當你回看一些熱播劇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很多時候和你第一次看劇的感受是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甄嬛傳》的這種感受尤甚。

甄嬛作為該部劇的大女主,在當初看劇的時候,是帶著女主光環的,所以我們自然而然就會把自己代入進去,為她的喜而喜,為她的憂而憂,也因此忽略了很多我們本應該去注意的細節和人物。

要說《甄嬛傳》它的經久不衰絕對是有道理的,在你一次次去刷它的時候,就會嘆服,這部劇的絕妙之處了。

它太會埋線了,埋得太隱晦也太自然,讓你不去細琢磨根本發掘不了,但要等你發掘後,就會感嘆導演和編劇的用心,就憑它這份用心就足以秒殺之後那些稍縱即逝的爆火劇了。

所以,今天我想寫一寫那個一出場就領了飯盒的小宮女——福子,福子死得那麼不明不白,那麼無聲無息,卻又因她的死牽扯出後面錯綜複雜的後宮爭鬥。

福子其人

福子是誰呢?

她本是皇后身邊的一個低等宮女,甚至連在皇后身邊伺候的資格都沒有,只能在院中做些粗活。

不知各位看官們是否記得,皇后在把她送給華妃時,說過這樣一句話:

內務府新挑來的丫頭,叫福子,都知道翊坤宮(華妃所在的宮殿)的奴才們有規矩,是該讓她們這些小丫頭學習學習了。

可見,福子只是剛撥到皇后身邊,並不是皇后的親信,皇后之所以這樣向華妃強調,也是在告訴她,福子不是我的人,把她指給你並不是要去監視你。

華妃信嗎?當然不信,對於她來說,福子就如一顆礙眼的老鼠屎一般,讓她感到膈應。

所以當福子戰戰兢兢地侍立在華妃一旁時,華妃立刻就讓頌芝把她驅逐開來,就連在這些奴才眼中,福子也被認定是皇后安插在華妃身邊的」暗哨「。

可想而知,福子被指到翊坤宮後的日子該有多艱難。可她有的選嗎?根本沒有,她就是一顆皇后用來換華妃出錯的棋子。

準確地說,不管福子怎麼掙扎,從她被皇后送給華妃那一刻,她的命運已經再無反轉的可能。因為皇后是在確定福子一定會死的情況下,故意送走福子的。

我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那就要從第一集的幾個細節中管中窺豹了。

送福子的時機

我們首次看《甄嬛傳》,一定是關注那些宏大的場面,比如甄嬛進宮、甄嬛侍寢、甄嬛被貶、甄嬛回宮,整個思緒跟隨著大女主一起升級打怪,最後完美逆襲。

但如果你有機會多次看《甄嬛傳》,就會發現,其實該劇的第一集實在是暗喻了太多事情了。

比如一出場,就是百官上朝的場景,其中特意給了隆科多、年羹堯、甄遠道、鄂敏每個人近鏡頭,可見這些人都是朝中新貴,也預示著後宮的爭鬥必然是在這幾個家族中展開。

此時的雍正剛剛憑藉隆科多和年羹堯的助攻,坐上皇上的寶座不足半年,根基尚淺,四面楚歌。

後宮中因年羹堯的關係,年羹堯之妹華妃寵冠六宮,一家獨大,就連皇后都要讓她三分。

這種情況下,本就疑心重的雍正不忌憚年家是不可能的,所以下朝後的雍正,藉故忙於政務,很少涉足後宮。其實這時的他,已經有要給年家分權的打算了,只是這話不能由他說出來罷了。

當敬事房的太監提醒雍正,皇上已經多日沒翻嬪妃的牌子了,再不翻太后就要責罰他們了,這也就引出了太后要為雍正選秀,該有人和華妃平分秋色的提議了。

此事正中雍正下懷,所以他馬上就同意了,還假惺惺說全憑皇額娘做主。

自此,甄嬛、沈眉莊、安陵容上場,後宮中的腥風血雨攪動起來。

選秀是宮中大事,何況是雍正登基後的第一次選秀,華妃雖有協理六宮之權,但面子上也是要和」稱病避世「的中宮皇后商議的。

皇后就利用了這一時機,把福子推了出去。

其實我們在初看劇的時候,尤其是看前幾集的時候,會以為皇后是一個不被皇上寵愛,卻也寬厚、溫和的賢妻。

就如芳若姑姑向甄嬛所說,現如今的皇后,皇上對她是極敬重的。」敬重「一詞,用在夫妻間,講明了皇上對皇后的疏離,但蔡少芬所飾演的皇后,稱得上是母儀天下、落落大方。

但多次看劇後,即便不去聯繫後來皇后戕害宮嬪、設計甄嬛,在第一集中,就已經把她的陰險狠絕、步步為營暴露得淋漓盡致了。

先是華妃向皇后稟報選秀事宜,期間華妃譏諷皇后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皇后聽後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淡淡一笑,並拿出景仁宮的點心賞賜華妃,感念她的多日辛苦之功。

華妃不知是想要給皇后難堪,還是警惕皇后的點心動了手腳,反正她身邊的貼身侍婢頌芝故意打翻了那盤糕點。

這就引來了皇后隨後處心積慮的一番打算:

頌芝原是妹妹的陪嫁丫鬟,身份本就不同,怎能讓她這樣端茶倒水呢?你若覺得頌芝不好也不必生氣,我再給你指派個機靈的丫頭不就行了!

順理成章,福子被指派給了華妃,華妃連回絕的餘地都被皇后堵死了。

看到這裡,也就突然明白了華妃手握家族榮光,又美貌絕倫,卻為何早早下線的原因了吧!她實在和皇后不是一個等量級的,她太張揚也太淺薄,被人做了局都不自知。

在她看來,皇后派福子去她身邊,就是為了給皇后當眼線,她想著除掉福子,也就去掉了這個眼線。她不知道,皇后等的就是福子的死,皇后要用福子的人頭,換華妃在皇上面前的一次」錯處「。

當然,這首先要看華妃能不能依照皇后的心意走,可偏偏華妃就上了套,一步步走進了皇后設好的陷阱里。

皇后是算準了華妃,也算準了皇上。

福子的死

不知各位看官們和我的眼光是否相同,有沒有看出劇中福子的眉眼間有幾分像孫儷所飾演的甄嬛。

福子的清秀是皇上喜歡的類型,並且她身上衣服的顏色也是皇上喜歡的顏色,這一切都是皇后事先安排好的。

果然皇上去華妃宮中,一眼就看見了福子,還與她這個不起眼的小宮女說了幾句話。

夸福子清秀,還問福子多大了,當聽到福子說十七時,雍正對華妃說,記得你剛入雍正王府的時候也是十七。

因為一個皇后引來的小宮女,讓皇上聯想到華妃初進府的年齡,可見皇上對福子是起了一點波瀾的(從後面的劇情看,皇上就是一個見一個愛(上)一個,見異思遷的人),也說明華妃早已過了當年顏值巔峰的時期。

就因為掀起的這點波瀾,立刻就讓華妃動了殺機。

華妃的每一步行動,都被皇后給預判了。

皇后知道華妃善妒,一旦皇上對福子另眼相看,華妃必然會殺之而後快。

她料定華妃會沉不住氣,料定華妃會提防福子,料定華妃會因福子妒火怒燒,當然也料定她會殺死福子。

然後就是在選秀,皇上一眼就看上了貌似純元的甄嬛,並賜封號」莞「,新人還沒入宮便被賜封號,這是何等的榮耀,可見皇上對甄嬛的心儀和強烈的占有欲。

再然後就是入宮後的甄嬛,看到了被扔進井裡泡發了的福子的屍身,因驚懼過度,而稱病拒絕侍寢。

你說皇上對華妃的這次」出錯「能不介懷嗎?能不心懷恨意嗎?一個打亂了他」春夢「的人,不出錯還好,一旦出錯就會新仇舊恨一起算。

華妃手段毒辣、屢教不改,這是皇上廢除年世蘭,賜她自盡時給她的評判,看來福子的死早在皇上的心中種下了惡因,後來的惡果也是這顆種子一點點長大起來的。

寫在最後

《甄嬛傳》中,有太多小人物的死去,比如頌芝為了助力華妃,被安排侍寢,後來華妃倒台,她也隨著主子而去;

比如皇后身邊的剪秋,皇后被幽居景仁宮後,她為了給皇后報仇,竟然給甄嬛下毒,陰差陽錯下害死了孟靜嫻,剪秋也被杖斃;

比如安陵容身邊的寶娟,對安陵容可謂是忠心耿耿,沒少參與她暗害甄嬛的事,安陵容東窗事發後,寶娟同樣被杖斃。

比如甄嬛身邊的流朱,為了救治被封禁宮中的甄嬛,竟以效忠。

她們都是娘娘小主身旁的近侍,雖然最終都香消玉殞,但主子風光的時候,她們也都有過高光時刻,享受過被尊敬、被重視的滋味。

可唯獨福子,這個十七歲,剛剛進宮來的小宮女,卻是一開始就被安排上了」必死之路「的。

她始終表現的那麼戰戰兢兢、惴惴不安,即便是皇上和她說話的時候,她都表現得如此害怕,如此恐懼。

因為她早就知道,從自己踏出景仁宮,進入翊坤宮的那一刻,她的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

皇上的那些話,只能加速了她的預定死亡時間。

如果說,福子是皇后的一顆棋子,華妃何嘗不也是一顆棋子呢,一顆制衡前朝,也平衡後宮的棋子。

華妃在殺死福子的那一刻,自己這顆棋子的命運也就向死亡更近了一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118410a4fe0d0cfc49f5810959dca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