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的,做任何選擇,能確定自己的意願,這總是好的。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情感去做選擇。
但如果你還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將來的遺憾與後悔,最重要的還是搞清楚,有哪些東西是需要自己承擔的。對於需要自己承擔的部分,承擔不起,或者不願承擔,那麼即使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感也會大打折扣。
甚至於,即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過得依然是痛苦的,壓抑的。
特別是年輕人,可能還不太懂,婚姻就是人世間最現實的生活,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所以走進婚姻之前,你要儘可能地去了解,去認識,去思考,那些需要自己承擔的部分。否則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內心就不會再平靜了。
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單身嫁離異,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說一個我自己身邊的朋友吧,她不僅僅是單身嫁離異,對方還帶著一個男孩。下面就以第一人稱,總結一下她這些年來的真實感受。
在我和他有孩子之前,我無數次強調,也肯定,自己能做到視如己出。因為我覺得,都是自己一塊帶著的孩子。
實際上我也做得很好,可是從我懷孕開始,感覺上就已經有不同了,特別是在我生下這個孩子之後。我的生活重心,精力重心,感情重心,早在不知不覺間都放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說什麼沒有偏心不現實。
我也不知道該怎樣來理解這種偏心,可能這才是正常的、合理的、自然的人性。
比如對自己的孩子,基本上沒什麼可嫌棄的,包括鼻涕,臭臭,汗漬。但對於他的孩子,或多或少的,內心深處會有一些介意。這個時候,我也開始分「你的孩子」和「我們的孩子」了,也儘管我知道孩子是無辜的。
這種情感上的自然偏向,我無法管理和克制,所以知道了視如己出這種事情,根本不現實。
簡單來說,真正去承擔這份責任前,我把帶孩子,養孩子的事情想得簡單和輕鬆了。畢竟我沒有帶孩子的經歷,別人說再多,也理解不到。
比如在結婚之前,我對他的孩子,偶爾帶著出去玩一次,偶爾帶著出去吃一頓,再偶爾給買一身衣服。所以我就把這種「偶爾」,當成了養孩子的全部,才覺得多帶一個孩子,並不算怎樣的負擔。
婚前只是偶爾付出,偶爾承擔,直到結婚以後才明白,帶一個孩子,哪裡是「偶爾」那麼簡單的。
吃喝拉撒全部的責任,是超乎我預料的,所以也真的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以至於說不後悔、說不辛苦,說不痛苦,那是不可能的。
雖然他也願意跟著我一起去承擔,但有時候還是會覺得委屈,還是會抱怨,因為我覺得我本來不用承擔這份責任和辛苦的。
在前任的事兒上,男人總是多情的,即使她曾經深深地傷害過他,當她有了生活上的不如意,男人的心還是柔軟的。
再加上有孩子的存在,讓他們做到永遠不聯繫,這畢竟不可能。偶爾都要因為孩子,而發生一些接觸與相處,這對於我來說,時常會感到焦慮,也是自己的內心,太沒有安全感了,畢竟我在乎這段感情。
可能女人都是這樣,在這種事情上,永遠做不到大度,也永遠做不到無所謂。只要你在乎他。
甚至於,還會把他的前妻當成假想中的情敵,認為她會奪走自己的幸福。最實際一點,他們是在一起過的,是什麼都發生過的。
所以這算是一個讓自己痛苦的點,如果他的過去是乾淨的,純粹的,就沒有這麼多瑣事了。
單身嫁單身就是好,單身嫁離異就是壞,其實這些說法都是非常極端的,因為這種事情不是對錯題,也不是是非題。什麼叫好,什麼叫壞,有什麼標準呢?準確來說,選擇不同,承擔不同。
就像我跟他在一起,於夫妻生活、婆媳關係、家庭事務上,肯定都有需要我承擔的部分。同時,也有讓我享受的地方。
比如他經歷過現實的生活,很多的想法,是領先於我的。在很多的時候,也是能照顧到我的。反過來,也因為他是二婚,有很多的現實問題,是需要我去處理與面對的。
當然了,這是道理。
在實際的相處過程中,一樣有一地雞毛的瑣碎,還有很多「正常夫妻」遇不到的現實問題。偶爾會後悔,但我想人和任何人結婚,可能都會有後悔的時候。
最主要的還是看自己能不能堅定自己的選擇,以及能不能用智慧經營出自己期望的幸福。
說在最後的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值得的婚姻,只有值得的選擇。和不同的人結婚,感受、體驗、情緒的獲得一定是不同的,相同的是背後的本質。
當然了,至少你選到的這個人,是沒有太差勁的,至少也是有可塑性,可成長性的。否則就算不是離異,帶給你的痛苦也一樣不少。總有需要你去承擔的,不是這個要你承擔,就是那個要你承擔。
關於承擔和幸福的部分,你的眼睛盯著哪部分,哪部分的占比就會被放大。說到底還是自己的心態更重要。
最後,很多的年輕人,因為沒有經歷過婚姻生活,就有可能把婚姻生活想的過於簡單,或理想。所以在這件事上,結婚這件事上,需要自己承擔的部分,一定要有充分的了解與準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