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蘇軍政委:德軍又恨又怕的角色,抓到二話不說,立刻槍斃!

2023-12-09     郭哥文化

原標題:解密蘇軍政委:德軍又恨又怕的角色,抓到二話不說,立刻槍斃!

關於二戰的電影,無論是蘇聯拍攝的,還是德國拍攝的,有一個細節驚人的一致:只要德軍抓到蘇軍政委,二話不說,立刻就地槍斃。其實,不僅電影如此,真實的戰場上同樣如此。那麼問題來了,蘇軍政委到底是什麼角色,德軍為何如此痛恨呢?

「政委」一職誕生於十月革命期間,由「紅軍之父」托洛斯基創立,目的在於改造舊軍隊。沙皇退位之後,部隊當然也自行解散,這些軍人後來就成了紅軍的主體。但他們都是職業軍人,沒什麼忠誠度,想讓他們豁出命跟白軍作戰,實在是難上加難。政委作為軍隊基層的代表,通過對戰士們進行思想教育,很快改變了這一局面。

事實證明,政委制度的建立,確實十分有效,原先貪生怕死的沙俄士兵,都成了不怕犧牲的紅軍戰士。但是在二戰初期,政委手中的否決權,卻成了干擾首長指揮的「絆腳石」。為此,蘇聯曾一度撤銷政委一職,以「軍事委員」代替,從屬於部隊首長。

蘇德戰爭爆發之後,蘇聯軍隊節節敗退,士氣低迷不振,為了提升士氣,政委制度再次恢復。很快,政委就成了讓蘇軍、德軍都膽寒的角色。

第一,對蘇聯士兵而言,政委是鐵血而無情的。史達林發布了著名的第「227號命令」之後,政委就成了戰場督戰官,對凡是不服從命令或者擅自撤退的士兵,立刻槍斃,絕不心慈手軟。

第二,對德軍士兵而言,政委是英勇而無畏的。政委雖然是部隊的「第二指揮官」,級別通常與指揮官平級。但是,他們大多數的時間卻是奮戰在第一線。在最殘酷的戰鬥中,沖在最前面的往往都是政委,陣亡率據說高達85%。只要政委帶頭衝鋒,戰鬥力都能提高30%,如果在戰場上看到了蘇軍政委,最好還是繞著走吧。

下圖這張照片,是二戰標誌性的照片之一,主人公叫阿列克謝·葉廖緬科,是蘇軍第18集團軍4師220團政委。1942年7月12日,蘇軍在烏克蘭的一個村莊與德軍激戰,他第一個跳出戰壕,率領戰士們向德軍發起反攻。數分鐘之後,他在德軍炮火下犧牲。

正因為政委對士兵巨大的監督和鼓舞能力,所以德軍對他們恨之入骨,不僅將他們妖魔化,還下令「政委不是軍人」,不享有戰俘待遇,一旦俘獲立刻槍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0b818bac295515c31c080b61f7f41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