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雷克薩斯今天一口氣發布了16款電動車,看著陣勢MoMo還以為恆大汽車復活了???這應該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概念車發布會,發生了什麼情況,MoMo先來簡單梳理一下。
在電動車戰略的媒體簡報會上,豐田章男社長展示了16款電動概念車,預告了豐田和雷克薩斯的未來車型,到2030年將推出總共30款純電汽車,目標是全球銷量350萬輛。
雷克薩斯方面,到2030年,電動車將覆蓋全系列,在中國、歐洲、北美市場成為電動汽車品牌,目標是年銷量100萬輛。到2035年,雷克薩斯銷售的車型將全部為電動車。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豐田承諾到2030年投資2萬億日元(176億美元/1120億RMB)用於電池生產,比之前宣布的多 5000 億日元(44億美元/280億人民幣)。
此次發布的16款電動車,包含了各個級別、各個品類、各種用途等你能想像到的一切,從城市出行汽車、轎車、SUV和皮卡,甚至還有超跑。
發布會中,豐田將汽車分為兩種類型——低碳汽車(HEV混動、PHEV插電混動等),以及碳中和汽車(BEV純電、FCEV(參數|圖片)燃料電池車等),並表示豐田將盡最大努力實現後者。到2035年,豐田和雷克薩斯都有希望實現碳中和。
這個後者,就是此次豐田新發布的bZ系列,bZ是 「beyond ZERO」的縮寫,純電系列的代號,寓意是豐田想要實現「超越零排放」的價值。
所有bZ系列都將基於e-TNGA架構,包括:
bZ4X(參數|圖片):唯一的量產車,豐田早在4月的上海車展就帶來了bZ4X概念車的首發,定位類似RAV4(參數|圖片)。
一大亮點是,除了普通圓形方向盤,還採用類似飛機的矩形方向舵,配備線控轉向,可以根據車速調整轉向比。
10月底正式發布量產版bZ4X,還在結束不久的廣州車展上亮相了廣汽豐田版bZ4X。除了中國市場,bZ4X還將於今年在歐洲、北美等市場銷售,預計在2022年開始交付使用。
bZ Small Crossover:小型跨界車。
bZ Compact SUV:緊湊級SUV,雖然bZ4X也屬於緊湊級,但顯然bZ Compact SUV更加的運動,造型類似C-HR(參數|圖片),連側裙和後輪拱的設計都非常相似。
bZ Large SUV:大型SUV,理論上應該是個純電漢蘭達(參數|圖片),但是既然叫「Large」,那應該是比漢蘭達級別更大。
bZ SDN:三廂轎車,尺寸看似不大,不像是純電凱美瑞,更像是純電卡羅拉。
除了bZ系列之外,還有一些特殊定位和用途的車輛:
Toyota Compact Cruiser EV:電動緊湊型巡洋艦,車如其名,看尺寸應該是Jeep自由俠那個級別,電動小越野,有點兒意思。
Toyota Electric Truck:電動皮卡,很明顯就是Tacoma的油改電,定位中型皮卡,比坦途小一級別。
Micro box:盒子車來了,車輛最小化,空間最大化,這才是電動車應該有的樣子,小盒子車頭還帶有二維碼,可能會涉足租賃行業。
Mid box:中盒子,尺寸更大,帶盲窗,看樣子就是回本兒用的,應該會涉及物流行業。定位類似自家Town Ace或日產NV200(NV200的替代車型叫Town Star,豐田叫王牌,日產叫明星,還真是一對好基友)
官圖中右上角還有一個e.Palette,電動小巴士,是不是無人駕駛不得而知,但並沒有出現在此次發布會中。
Toyota GR Sports Concept:GR高性能電動跑車,中置引擎樣式的雙門小跑車,預計將頭頂MR2名號,Gazoo Racing將承擔底盤調校。復活MR2的傳言在網絡上流行了好多年,儘管豐田歐洲副總裁Matt Harisson稱四代MR2「不是優先事項」,但是這個概念車就像給車迷們吃了個定心丸。
另外還有兩個看不懂的,Small SU EV,因為還處於概念階段,不知道和bZ Small Crossover有什麼定位上的差別。
Crossover EV:跨界電動車,光從命名上看不出任何信息,可能是雪鐵龍C5X凡爾賽類似的定位。
四款雷克薩斯定位還是比較清晰的:
LEXUS Electrified SUV:電氣化SUV,豐田bZ Large SUV精裝換臉版。名字裡面有乾坤,既然特別標明是「電氣化」而不是「純電(EV)」,那肯定說明這車是混動為基礎架構,或衍生出純電版本。
Lexus Sedan:雷克薩斯三廂轎車,發現雷克薩斯的命名也很隨意,這下好了,連EV字樣都沒有,看尺寸應該是個電動IS。
Lexus RZ:雷克薩斯版的bZ4X,外形像個RX,但其實是緊湊級的。RZ也是此次發布的概念車中,第二臨近量產的車型,尾標已經官宣了——RZ 450e,將於2022年正式亮相。
Lexus Sports Battery EV:純電版LFA。LFA絕對是可以載入人類跑車史冊的頂級跑車,尤其是山葉研發調校出的4.8L V10 1LR-GUE引擎,是LFA的最大亮點。
雖然電動LFA沒有了1LR-GUE天籟之音,但是有音響自嗨啊,我猜量產後絕對會有LFA的模擬音效。
面對滾滾而來的電動車大趨勢,表現得最不為所動的車企應該就是豐田了。
社長豐田章男曾在採訪時表示,電動車被過度宣傳了,電動車的擁護者未能考慮到發電產生的碳排放,以及燃油向電動過度的成本。僅日本全面轉化電動車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就將花費1,350-3,580億美元,並且會發生電力短缺的問題。
「當政客說『我們將淘汰燃油車』時,他們了解這些問題嗎?」日本在禁售燃油車方面過於倉促,現有汽車工業的商業模式將崩潰,導致百萬人失業。」
有人說這是目光短淺,我看倒不見得,畢竟作為全世界最早,也是唯一一個將混動和氫燃料電池推廣且量產的企業,Marai已經來到了第二代量產車型,你可以說豐田是倔強,甚至是頑固,但怎麼也和目光短淺沾不上邊。
不知道社長有沒有後悔,後悔沒有早一點把混動技術共享出去,就算到了今天,混動難度依然太大,全世界的混動能打的依然沒有幾個。本田近幾年剛剛趕上,通用和現代混動車型市面上寥寥無幾,歐系混動更慘,別說強混了,像奔馳至今就連48V輕混都玩不明白,故障率奇高。混動等於完全沒有普及,一家獨大的結果就是全世界都不按照你的標準玩了。說白了,錢不能讓你豐田一個人掙。
如今豐田對於純電的態度180度大轉變,可能本就在計劃內,也可能是迫於政策壓力。
既然豐田真的要玩兒電動車,那我們自然也沒什麼可擔心的,畢竟作為世界上唯一能玩轉混動和氫燃料的車企,最不缺的就是技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09462911_10005823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