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趙梁 | 作為一個舞者,他十年如一日向世界展示東方

2021-11-25     有染

原標題:專訪·趙梁 | 作為一個舞者,他十年如一日向世界展示東方

趙梁近照

2021春節一支極具東方神韻的舞蹈《唐宮夜宴》強勢出圈,靈動俏皮的舞蹈巧妙融合了多媒體技術,將演員所飾演的「唐人」與VR屏顯中歷史場景進行交互,實現虛擬場景和現實舞台的結合,讓觀眾成功穿越回大唐。接下來《紙扇書生》、《蘭陵王入陣曲》、《破陣樂》、《麗人行》、《洛神水賦》、《龍門金剛》、《少林·功夫》等充滿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舞蹈作品頻頻出現在熱搜榜,開啟了舞蹈作品霸屏的一年。有效的舞台傳播,必然是「以觀眾為中心」的傳播。

在民族復興的新時代,觀眾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達到了新的高度,形成了對於優秀民族文化作品審美的巨大需求,承載著民族傳統文化,並能傳遞給觀眾強烈民族自豪感的舞劇應時而「火」。

說到東方表達的跨界舞蹈有一個名字肯定繞不開,《東方靈欲三部曲》的導演 趙梁

趙梁是中國現代舞新生代的開拓實踐者之一,不可多得的集表演與創作於一體的獨立藝術家,他關注天地人之間的關係,擅於從文化線索里剝離出藝術的思辨,並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呈現在劇場表演中,不斷突破風格和邊界,是舞蹈藝術、視覺藝術和劇場藝術的集大成者。

他呈現的現代舞台,具有強烈的東方神韻,帳縵、香爐、雕花、青燈、古佛、五光十色的綢緞,給你營造了一個如夢似幻的空間。他導演的《東方靈欲三部曲》,則讓舞蹈與民族音樂、器物、戲曲、文學跨領域生成。

最近,趙梁與綜藝《披荊斬棘的哥哥》合作的《舍離斷》引發了的大家熱烈的討論。

他將中國戲曲、中國古典舞、中國古典樂器與國風舞美相結合,傳遞了頗有韻味的東方美學和「自觀自在,守本真心」的東方哲學。讓大眾認識了這位有自己鮮明特色的舞蹈藝術家。

12月趙梁將帶著他的 《東方靈欲三部曲》再次回到上海,我們非常有幸的能邀請到趙梁老師跟我們一起聊聊,他的創作方法、創作觀念、對東西文化的差異的理解以及當下和未來。

《東方靈欲三部曲》 上海 演出主視覺

《有染》:看到您參加了「披荊斬棘的哥哥」,很多人通過《舍離斷》認識您。近一兩年,不少舞者通過綜藝走進了大眾視野。您怎麼看待綜藝對劇場藝術的影響?或者說參加了綜藝後對您有什麼改變?

趙梁:我覺得未來的所有的門類會慢慢的相融,就是各種的跨界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綜藝也好,劇場也好,可能一個舞者也好,或者說一個藝人也好,這些界限可能會慢慢的越來越模糊。因為疫情對現場藝術的衝擊還是很大的,所以大家只能藉助於多媒體和電視媒體,或者藝術載體去做更多的表達。我沒有參與過綜藝,這一次只是全新的嘗試,對我來說沒有太大的改變吧。

《有染》:您一直在做中國古典文化及東方語境的探索,被外媒譽為「最具東方神秘氣質的靈魂舞者」,想問一下在您看來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對比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嗎?

趙梁:這個問題有點大,展開聊可以聊一下午。東西方文化既不同,也有相通之處。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很厚重的文化積澱。近幾年,大家都在提民族復興。 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其實有豐富的營養,在我看來傳統文化並不古老,也不過去式,它其實很當下。你能從中看到很先鋒的,很抽象的內容。不僅僅東方人,包括很多西方的大師也是在東方文化中都能自己相對應的表達方式。我作為中國人,並且是一個提取中國文化養料長大的創作者。更是要當之不讓去做這些事情啊。目前大家熟知的幾部作品都是我十年以前創作的,我一直在做這件事情。我會對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有莫名的親切感,很想去靠近它,探索它。我最早的在民族大學上附中,後面一直在學習民族民間舞,到現在把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舞中,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註定的吧,

《有染》:近期,金星老師有個視頻非常火,她說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是西方人成就的,你認可這種說法嗎?

趙梁:她說的確實是很有道理。因為現在我們用的黃金比例、美學基礎概念,繪畫技法等等,都是繼承西方的。西方的美學和東方的美學其實是不一樣的,我們是不是要全盤接收所謂的西方的東西?需要打個問號。所以說,為什麼我們今天再去看中華五千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你能從中看到我們祖先的審美,還有那個時期所流行的文化。這點我覺得非常有意思,是值得深究的。就算你被社會接受了,被大眾認可了,這種所謂的「成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死亡。你看,我堅持了這麼多年,我的東西依舊很小眾。但是我們這一幫人仍然堅持在做,我很享受這種生命的狀態。 你認準了你自己的一條路,然後你堅持的燃燒下去,就是所謂的匠人精神吧。

《雙下山》劇照

《有染》:《東方靈欲三部曲》這幾部作品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想問一下它們是如何被創作出來的?您是不是有自己的獨特的創作方法或者訓練體系?

趙梁:我是比較崇尚自然的一個人,我沒有刻意去創造我自己的舞蹈技術或者編舞技法。 所有的作品隨緣而生,它不靠邏輯,不靠理性。包括我跟舞者、作品和觀眾的關係,也是這樣的。這就是為什麼我的作品存在這多年,卻很難被大眾化,或者說傳播。這也是因為它的獨特性。

我不認為我是造物主,在創造的一種東西。我沒有在創造,只是在連結。我用自己擅長的藝術手法營造了一個時間空間,在這個時間空間裡面所有的觀眾可以自主地走進來,他們從裡面能獲得屬於他們自己的某種體驗。這些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也是我做作品的一個目標。

《有染》:隨緣而生?到底是什麼事情觸發您的創作慾望呢?

趙梁:並沒有固定的靈感來源啊。就是生活的各種細節,或自己當下的感受。 這一切都是生活給到你的,一件事情,一句話,某一個瞬間都會給我帶來無限的靈感,它們立馬就會在我腦海中形成畫面。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當我閉上眼睛時,音樂的聲音就迴蕩在我耳邊。這時候,我只需要去找到一個合適的平台,或者走進教室里。把它呈現出來,做出來。

《有染》:我覺得您的作品很難定義,更像是一台舞台藝術,融合了多種表演形式。直觀的感受是形式感很強,每一個畫面都非常美。想問一下形式/視覺/觀念/技術,這幾個方面你更看中什麼?

趙梁:最在乎的,肯定是內核,就是精神。其次是視覺。畢竟所有的東西都要通過視覺來去傳遞的。

《有染》:《東方靈欲三部曲》除了在國內巡演,曾遠赴韓國與歐洲大陸。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觀眾反饋一樣嗎?有遇到批評嗎?

趙梁:有的,大家會說《幻茶謎經》為什麼那麼像日本的能劇? 我經常說日本能劇來源中國,中國叫儺,日本叫「能」。所以呢,源頭還是在我們這裡。一個中國的東西,大家會覺得這個東西屬於日本,屬於其他國家。其實這個挺悲哀的!你在宣傳中國傳統文化,有時候還有人會誤解你,強調說這就是日本的,這就非常狹隘了。解釋多了,到最後我也就基本上不解釋,沒什麼可解釋的。為什麼不能像日本。或者說這個本來就源於中國,是日本像中國。 在這個藝術的世界裡,表達本來就是自由的。我們在不斷得借鑑和學習,相互融合形成一個自己獨有的表達方式。

大家這種曲解,我能理解,這也是一個正常的現象。還有就是我的作品裡擁有明顯的東方符號,大家認為這肯定是在迎合老外。其實不是,多數老外是不感興趣的,他們大多抱著獵奇的心理走進劇場,他們真的都不懂。換位思考,其實也是一樣的。我們對西方的事物和人物。你只是知道而已,但你不會去研究。做紮實的功課,搞清楚他為什麼會這樣,大多數人都不會這麼做。

我的作品在國內也屬於小眾,大多數的觀眾對現代舞的理解和藝術鑑賞能力還沒有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你做推廣就很難。就像他沒吃過最好的烤鴨,他就不知道烤鴨好吃是在哪,不好吃的在哪。缺少對比!現在中國經濟實力越來越強,人民逐漸富有起來。解決了基本需求,就開始追求精神食糧。 我們這批創作者都是在鋪路,給大眾做普及。我們必須要堅持演下去讓更多人看到。不管他懂不懂,但是我們得先做,讓他看得到。可能他今年不明白,或許十年以後,可能某一天他突然間就覺得,「哎呀,這個東西。我明白了。我看懂了。我知道你在表達什麼呢。」因為我確實遇到過這樣的一些觀眾,所以這些東西對我觸動很大。

《幻茶迷經》劇照

《有染》:在您觀察下來,是國內的觀眾更認可還是國外的觀眾更認可您的作品。他們偏好是一樣的嗎?

趙梁:完全不一樣。國外對東方文化有過研究的人,他們會很開心能看到有中國人把中國傳統文化用一種他們能看懂的,很當代的方式把它表達了出來。這個讓我很欣慰,但有一部分外國人他們只是獵奇而已。

對於中國觀眾來的話,更複雜一些吧。中國的發展變化很快。包括:自媒體的興起,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高度普及。人對信息的捕捉點和視覺上感受跟以前都不一樣呢。所以,大家看東西的點也不太一樣。 我的這些作品十年後依舊還能繼續持續下去,很多作品十年以後都演不了,但是我們還可以演,為什麼?這個是我拋給觀眾的一個問號?也是拋給我自己的一個問號?我自己在想為什麼呢? 十年一夢。十年里的時間裡,我只在做這麼一件事情。就是在不停的跟這些作品,跟我的這些孩子在打交道。

《有染》:《東方靈欲三部曲》已經十年了,你會吸收觀眾的反饋而對作品進行升級嗎?這一輪《東方靈欲三部曲》有哪一些的改動呢?

趙涼:可能會。對我來說這些都是未完成的作品,它們沒有定性。我會隨著我當下的感覺和演員當下的狀態進行調整。其實改動蠻大的,比如《警幻覺》的裝置我都做了調整。《警幻覺》之前是竹簾,目前它壞掉了,重製的成本很高,我必須想其他的辦法,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挑戰。本輪每一部都有改動。 作品十年是一回事,但是演員跟了你十年這個非常的難能可貴。現在基本上是原班人。只有調整了1/5的演員。

《警幻絕》劇照

《有染》:《東方靈欲三部曲》您選了茶、紅樓夢、崑曲作為切入口,東方文化其實遠不止這些,您考慮出「傳承東方」系列更多作品嗎?

趙梁:我個人不太喜歡刻意的去樹立系統,去做這樣的梳理。這個其實不是應該藝術家去做的事。但是這麼做對於藝術家來說是相對安全的。在如今的時代里,比較容易成功。按照我的個性,跟我的身體狀態,我不太適合干這個事。我後面會做多元化的嘗試,把舞蹈與不同領域的東西相融合,比如:當代藝術裝置、新興科技等等。

《有染》:您最近在籌備新的作品嗎?

趙梁:最近在籌備和文廣演藝合作項目,如果立項的話,明年應該就能夠跟大家見面。

《東方靈欲三部曲》海報欣賞

《東方靈欲三部曲》

2021/12/3-9

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

-劇終-

小丸子

糾結到死的90後老阿姨

本文內容採訪於十一月中旬

圖片來源趙梁舞蹈劇場

經授權使用

有染·與美好發生關係

舞 台|藝 文|悅 音|映 像

more:

眾人談·戲劇在特殊時期的策略 | 線上和現場,挑戰或機會

評·音樂劇《沉默的真相》 | 市場沸騰,故事依然沉默

李晏鏡頭裡的烏鎮戲劇節|有人才會有戲劇,戲劇不僅限舞台

評·舞台劇《傾城之戀》 | 看戲,還是「看戲」?

評·烏鎮戲劇節 | 隔了一年,再次舉辦,我怎麼看

聊·《降E大調三重奏》 | 親密關係中,信任之下任何都是虛無,信任之上任何都是洪流

評·音樂劇《南唐後主》 | 放低期待擁抱驚喜,希望之光在未來

評·上話版《紅樓夢》 | 清風舞台上,隔與遠的夢

評·舞劇《紅樓夢》 | 當「紅樓」傷痕,被輕輕安撫到

更多閱讀 可點擊

張艾嘉 林懷民

佟欣雨 | 丁一滕 | 楊易

史依弘 | 蔣瑞徵 | 黃俊達

沈偉 | 杜邦 | 馮英

桑吉加 黎星 張晉浩

大劇場版《枕頭人》 | 《傾城之戀》 | 《沉默的真相》

《永不消逝的電波》

亞洲大廈| 進念二十面體

上話·新文本

- 靈 魂 編 輯 部 -

執行編輯:Cheers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責任編輯:Paula & Cheers

主編:許安琪 &阿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03515665_10000457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