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28日,Linux基金會與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聯合主辦的KubeCon+Cloud NativeCon+OpenSource Summit China 2023在上海舉辦。
作為全球雲原生領先企業、全球開源生態建設的先鋒,華為期望通過以開源攜手共建智能世界底座,給世界提供更好的選擇。華為首席開源聯絡官、CNCF基金會董事任旭東在主題演講「+開源,躍升數字生產力」中提出,伴隨著IT產業的發展歷程,軟體開發模式已經從自由軟體、開源軟體,走到了群智模式的開源生態新範式。
在9月28日的主題演講環節,華為云云原生服務總監黃毽分享了華為雲在雲原生領域的最新進展以及技術創新成果。
華為云云原生服務總監黃毽發表主題演講
隨著雲原生技術的蓬勃發展,雲原生已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共識,當前超過80%的華為雲客戶已採用雲原生技術,以華為終端云為例,通過全面踐行雲原生,將資源利用優化到了40%,將資源分配率提高到了87%。當前,華為云云原生算力占比已超過30%,華為雲AI算力也已全面雲原生化。
華為雲認為,雲原生技術將有三大縱深發展的趨勢:泛在化、Serverless化以及智能化。
- 雲原生算力泛在化聚集於分布式雲原生的業務及底層平台的泛在化,讓生態互通、體驗無感;
- 雲原生算力Serverless化可以為用戶實時配置最優策略,讓用戶更加聚焦業務、負載的優化;
- 而雲原生算力智能化則是以AI驅動的雲原生平台,達到智能調度、智能運維及智能運營等全棧智能特性。
華為雲持續開源創新,與全球雲原生社區共同發展。近年來,華為雲陸續開源了KubeEdge、Volcano、Karmada等項目,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支持及落地使用。在全球開發者的共同努力下,Karmada多雲編排項目也於2023年9月正式達到孵化級成熟度,這意味著CNCF對此項目從的多維度認可,再次體現了華為雲真正踐行開源、擁抱開源、與全球開發者分享共創先進技術的理念。
此外,黃毽還分享了雲原生向Serverless化演進所需的三大關鍵要素:Serverless算力引擎、Serverless流量治理及Serverless負載管理。
在本次大會上,華為雲正式開源Serverless流量治理項目Kmesh。作為集高性能、低開銷及安全可靠於一身的內核級雲原生流量治理框架,Kmesh通過將L4、L7能力卸載到內核,使得轉發性能分別提升50%、60%,開銷降低70%。
會上,華為云云原生開源負責人王澤鋒分享了「華為終端雲服務大規模雲原生實踐」。通過Volcano提供的資源調度、重平衡、QoS保障等等混部能力,終端雲在業務可靠性和穩定性的前提下,優化資源利用率,大幅提高了平台運行效率。
華為云云原生開源負責人王澤鋒發表主題演講
在終端雲的平台中,Volcano提供了Kubernetes原生調度功能特性兼容的能力,選擇Bin-packing作為主要策略,並且提供了兼顧多種資源類型的平衡算法,最大限度地優化了資源調度。
同時,在保證對業務最小影響的提下,通過Volcano的重調度能力,完成碎片整理和對資源水位的控制。並且,配合作業系統層面增強的QoS保障機制,在流量高峰到來時,高優先級業務可以通過搶占快速獲得需要的資源,保障可用性。其中涉及的相關功能特性,均已經在Volcano項目中提供,開發者可以通過獲取社區的最新版本體驗試用。
華為雲堅持開源開放,通過雲原生基礎設施及應用使能層開源,打造分布式雲原生和Serverless標準生態,幫助開發者高效構建雲原生應用,與產業夥伴攜手共創新價值,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加速行業智能化。
關注@華為雲,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