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除了高空墜落傷患者,還有更多腸胃病患者『足不出縣』就能在當地快速就醫,效率大幅提高。」到雲南省大關縣幾個月了,看著患者在當地就能得到有效治療,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援大關縣醫療隊隊員王軍很是欣慰。
此前,由於大關縣城整體建在山坡上,每年有不少高空墜落傷患者,因為醫療條件有限,很多患者被迫外地就醫,既增加了家庭負擔,又容易在轉運過程中出現意外。
「三步走」分期診療
恢復患者肢體功能
前不久,53歲的高先生因5米高空墜落導致休克和骨折前往大關縣人民醫院急診就診。王軍第一時間接診並與同為援建醫療隊麻醉科主治醫師姚毅真進行會診後,制定了「三步走」的分期診療思路。在王軍的指導以及當地醫護人員的全力配合下,整個治療過程順利完成。治療過程中,每一步王軍都與當地醫護人員充分探討,毫無保留地將關鍵步驟、注意事項等傳授給當地醫護。
除了臨床工作,王軍還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參加雲南省昭通市醫學會創傷專業委員會2023年學術年會,並在會議上作了兩項專題報告,著重傳授了「在遇到少見病例時,如何查找文獻,制定詳細術前計劃,達到良好手術效果」的診療思路,並展示了如何將一台複雜手術分解成若干關鍵步驟,做到每個步驟都達到預期效果,從而順利完成一台手術。
開創多個「第一次」
為患者減輕痛苦
麻醉科主治醫師姚毅真在援建大關縣人民醫院近半年間,除了負責全院手術科室的麻醉工作以外,還推動了胃腸鏡和無痛纖支鏡等技術的開展,開創了當地醫院多個的「第一次」:第一例喉罩、第一例超聲引導下的動靜脈穿刺置管、第一例超聲引導下的外周神經阻滯等。
無痛纖支鏡麻醉是手術室外麻醉的「皇冠」。剛到時,大關縣人民醫院的低氧血症發生率較高,且檢查醫生因低氧血症需多次中斷操作。姚毅真不斷優化預給氧和氣道管理方案以及設置個體化用藥流程,現如今低氧血症發生率降至10%,保證患者安全的同時也縮短了手術的時間。
目前,當地科室每位醫生已經能夠掌握並單獨開展支氣管鏡麻醉、超聲引導下的上下肢的神經阻滯等技術,援建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