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華輿訊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紫金山天文台公布的《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5日12時58分將迎來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之中寫芒種,「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經歷了春季與仲夏的生長,穀物成熟,一年第一季的作物即將迎來收成,而第二季的作物也將迎來播種,這時候無疑是農家最忙的季節。
不過,忙裡偷閒,芒種亦是青梅成熟的時節,青梅煮酒,正是此時。
丨古代的青梅煮酒是這麼打開的
「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一樽酒,一盤梅,你來我往的對話中暗藏殺機,曹操與劉備的「青梅煮酒論英雄」讓「青梅煮酒」成了典故。一邊是爐火上煮著小酒,一邊吃著青梅,孟德與玄德式的「青梅煮酒」也可以說是「青梅佐酒」,是青梅最為風雅的吃法,也是青梅與酒的搭配中的其中一種。
青梅為「夏果」,古人認為梅花開於冬,實於夏,得了春木全氣,雖其味酸,口感卻最好。但古人也知道青梅酸澀,不宜直接食用,由此他們發明了許多煮梅的方式,常於芒種那天動手煮梅,既飽了口福,又平添了風雅味道。
「酒煮青梅」就是其中之一,將青梅置於黃酒中加熱,待青梅稍稍變色後,趁熱飲上一口,青梅的酸味混入酒香之中,令甘醇的酒多了一份清冽之意。
丨青梅酒製作指南
青梅酒的製作方式有兩種,一是將青梅與酒麴加入少量水中,發酵成酒;另一種就是以青梅入酒。後者操作簡單,貯藏方便,青梅入酒一至兩年後再拿出來品,將成琥珀佳釀,入口甘美。
製作青梅酒,青梅的處理以及梅、酒、冰糖的配比極為重要。
處理青梅,首先要將青梅洗凈,鹽水浸泡過夜,第二天一早洗凈瀝干。瀝干後的青梅先用牙籤除去青梅蒂,再用牙籤紮上數個小洞,方可入酒。扎洞是為了入味,也是為了除澀,否則酒存至一年,便會發澀。
處理完青梅,就是泡酒了。冰糖與青梅的比例在0.5:1到1:1.5之間,青梅與酒的比例則在1:1到1:1.5之間。酒宜選用高濃度的,40度以上最佳。
丨水果與酒的情誼
水果與酒的故事裡,主角不止有青梅。
用楊梅釀酒,早在晉代已風行嶺西,非貴人重客不得飲用。
唐代,傳說楊貴妃鍾情石榴酒,唐玄宗責成專人為其釀造石榴美酒,詩人喬知之「石榴酒,葡萄漿。蘭桂芳,茱萸香。願君駐金鞍,暫此共年芳」的詩句,更成了人們讚美果酒的千古絕唱。
而柑橘制的甜酒,在宋代已得「洞庭春色」之雅稱。
元朝,帝王曾下禁酒令,但是,惟獨對果酒放行。在元大都宮城內,還建有「紅酒室」。據《折津志》等記載,石榴酒等都是元代果酒中常見之品。
青梅入酒是芒種當季,但是除了青梅,水果與酒的搭配還有許多,在海外,若是青梅難尋,不妨借鑑古人,多種嘗試。
在歐洲的小夥伴,可以嘗試用橄欖試試。橄欖與青梅一樣,十分澀,但是它的澀又與青梅不同,入口是苦澀,澀味過去之後回味卻十分甘甜,很少有人願意食生橄欖,最常見的是橄欖油與橄欖製作的蜜餞,但是橄欖泡酒也是不錯的選擇,在中國的雲南就有以野生橄欖入酒的做法。
美國易得的水果有蘋果、藍莓、奇異果等,這些水果入酒也已有先例,調好酒與水果的比例,便可製作出獨屬於你的那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