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潰瘍是什麼?做好6個預防,別讓胃痛打亂你的生活

2023-12-05     快樂的小大夫

原標題:十二指腸潰瘍是什麼?做好6個預防,別讓胃痛打亂你的生活

十二指腸潰瘍,也被稱為消化性潰瘍。是指發生在十二指腸(小腸的一部分)內壁上的潰瘍,它位於胃和空腸之間。潰瘍是指黏膜層受損、破裂並形成開放性的傷口。

十二指腸潰瘍的成因

1. 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是最常見的十二指腸潰瘍的原因之一。這種細菌通過黏附於胃和十二指腸黏膜上,並產生毒素,導致黏膜受損,從而形成潰瘍。

2. 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長期或高劑量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以刺激黏膜層,減少黏膜的保護性分泌物質,導致黏膜受損並發生潰瘍。

3. 胃酸和膽汁的異常分泌:過多的胃酸和膽汁的分泌會對十二指腸黏膜造成刺激,損害黏膜層的完整性,從而使潰瘍形成。

4. 遺傳因素:有些人具有遺傳易感性,他們可能更容易發展出潰瘍。

5. 常見生活習慣: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抽煙、飲酒過度,以及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高脂肪、辛辣食物)等,都可能增加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

6. 精神壓力或焦慮:長期的精神緊張、壓力和焦慮狀態可能對胃腸道產生負面影響,增加潰瘍的發生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的情況可能不同,具體的成因和風險因素可能會有所不同。

十二指腸潰瘍的症狀

1. 上腹部疼痛:這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疼痛通常位於上腹部中心或右上腹部,可能會延伸到背部或胸骨後面。疼痛程度和性質可能不同,可能是劇烈的痛感或隱痛,並且可能有時加重或減輕。

2. 消化不良:十二指腸潰瘍可導致消化不良的症狀,如噁心、嘔吐、胃脹氣、飽脹感等。食物攝入後可能出現不適感。

3. 食慾減退:由於疼痛或消化問題,患者可能感覺食慾下降,對食物失去興趣。

4. 黑便:如果潰瘍穿破十二指腸血管,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這導致便便顏色變黑(稱為「黑便」),因為血液消化後會變成黑色。

5. 體重下降:由於疼痛、食慾減退和消化不良,患者可能會出現體重下降。

以上症狀不一定都出現於每個患者身上,並且也可能與其他疾病有類似的表現。如果您懷疑自己患有十二指腸潰瘍或出現相關症狀,請及時就醫進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

如何診斷與治療

1. 診斷:

病史詢問:醫生會詳細詢問您的症狀、疾病史和家族史,以了解可能的風險因素和病情發展。

體格檢查:醫生會通過觸診腹部或其他相關檢查來尋找可能的體徵,如腹部壓痛等。

實驗室檢查:血液測試可以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貧血等相關指標。

內窺鏡檢查:胃鏡(上消化道內窺鏡)被用於直接觀察十二指腸黏膜,並進行組織活檢以確認潰瘍的存在。

2. 治療:

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如果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感染,醫生可能會開具一種三聯療法,使用抗生素和質子泵抑制劑(PPI)的組合來殺滅細菌,以促使潰瘍癒合。

藥物治療:醫生可能會開具藥物來減少胃酸分泌,如質子泵抑制劑(PPI)和H2受體拮抗劑。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的使用可能需要慎重考慮或改變用藥方式。

護胃藥物:某些藥物(如胃粘膜保護劑)可以幫助保護黏膜層,促進潰瘍的癒合。

生活方式改變:遵循健康的飲食習慣,戒煙限酒,減少壓力和焦慮等都可以對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有所幫助。

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和個體差異,醫生可能會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如何預防十二指腸潰瘍

1. 遵循健康的飲食習慣:確保飲食均衡,包括攝入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減少攝入過多的辛辣食物、油炸食物、咖啡因和酒精等可能刺激胃黏膜的食物。

2. 避免使用NSAIDs類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可以損傷胃黏膜。如果必須使用這些藥物,請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當的劑量,並儘量避免長期連續使用。

3. 控制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被認為是引發十二指腸潰瘍的一個主要原因。如果您被診斷出幽門螺桿菌感染,及時接受醫生的治療方案,完成根除治療。

4. 管理壓力:長期或過度的壓力會影響胃腸道功能,增加患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通過採取適當的壓力管理技巧,如運動、放鬆技術、休閒活動等來減輕壓力。

5. 戒煙和限制酒精攝入:吸煙和過量飲酒會增加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戒煙和限制酒精攝入可以改善胃黏膜的健康。

6. 定期體檢: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包括胃鏡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和治療潛在的問題,以預防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

這些是一般性的預防方法,對於個體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您有特定的健康問題或症狀,請諮詢醫生獲取專業的建議和指導。

記住,預防總是優於治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是預防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的關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f76b388ab1067e5560eb762f4b01b2c.html